科研经费“包干制”如何让创新活力持续释放

2021-04-11 14:38
发明与创新 2021年5期
关键词:包干制科技厅科研经费

图/东方IC

科研是探索未知的。但在申请预算时,却需要提前把未来的事情安排得明明白白。到了具体用钱时,打酱油的钱又不能用来买醋了。

如何让科研人员有更大的自由度和积极性?近年来,国家及各省区市逐渐扩大科研单位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自主权,“包干制”就是其中一项内容。

1月初,四川正式启动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工作,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7所高校成为首批试点单位。

推行科研经费“包干制”的全国背景是什么?“四川版”试点工作与其他省区相比有何特点?能否为全国的科研管理提供借鉴?

根本是为科研人员“松绑”

多年来,我国科研项目经费使用采取预算制,即科研经费要按照预算要求来使用。

“‘买酱油的钱不能买醋’是预算制的最大弊端。”四川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楠说,预算制的经费申报对科研人员是束缚而不是支撑。

这一思路被很多科学家称为“拿做工程的办法来做科研”。工程是有成熟流程的技术,可以精准预算。但科研特别是基础研究、前沿探索,路线具有不确定性,方法也是多路径性,突发情况下的经费无法预算。

“比如做实验,很可能失败上百次,你让科技工作者怎么预知要用多少试管、试剂?”王楠说,更夸张的是,科研人员还要预估第二年出差的花费,有多少人?要去哪?去几天?花多少机票住宿费?“这是对科研人员能动性的束缚。”

同时,不同类别的经费不能混用,科研人员在预算上要花费很多精力。一线科研人员和管理者对此深有体会。四川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吴尧同时也是该校生物医学材料教授。她感慨,预算申报卡得严,修改技术路线引起经费使用变化,需要层层审批,老师们往往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在程序上。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

由此,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从国家层面到地方省市陆续展开。

2019年7月,科技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明确,国家科技项目中的直接经费使用还需编制预算,但除设备费外的其余科目均可自主调剂经费使用比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2019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首次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试点,项目经费不再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从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山东、重庆、广西、广东等省区市陆续启动试点工作,涉及省级自然科学基金、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杰出青年项目、优秀人才项目等。“‘包干制’解除了绑在科研工作者身上的包袱,将科研工作者从繁琐的预算中解放出来,专注科研本身,激发他们创新创造的活力。” 成都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施进泽说。

四川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9年以来,该省打出了一套科技体制改革“组合拳”,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策设计和改革方案,强化放权、减负、激励,科研人员获得感和积极性显著增强。

“通过试点,四川将创造更加完善的政策条件和体制机制,让科研人员有更大的积极性、有更大的自由度、有更多的获得感,推动创新活力持续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四川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四川选择两类项目率先试点

目前,各省市出台的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核心方向大致为:项目申报前,不需要编制预算;项目实施期间各科目支出也不设具体比例和金额的限制,但需在规定范围内;明确绩效支出由项目负责人根据实际科研需要和相关薪酬标准自主确定等。

“过去要求科研人员将做科研的费用分为很多科目,比如设备费、材料费、分析测试化验加工费,还有国际交流合作费、专家咨询费等科目,申报起来十分繁杂。”四川农业大学科技管理处副处长刘杨说,目前各地试点的改革方向,找准了“为科研人员松绑”的“痛点”。

此次四川试点的改革方向也与全国其他省市基本一致,将率先对2020年及2021年度立项的四川省科技计划应用基础研究自由探索类项目、中央引导地方科技专项自由探索型项目开展试点。

为什么在这两类项目率先试点?吴尧说,自由探索类项目主要是思维活跃的年轻人在做,鼓励探索而不严格要求成果,属于好奇心驱动,与相对成熟、有丰富前期基础的项目相比,可变因素更多,更适合灵活的经费申报制度。

据四川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重点在两方面。

在项目和经费管理上,在试点单位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承诺项目经费全部用于与项目研究工作相关的合理支出,在确保达到考核指标前提下,可自主调整技术路线、实施方案、项目组成员。

项目经费取消预算编制,经费支出不设定科目和比例限制,与项目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支出合理据实开支。项目经费不再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在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上,“包干制”以项目任务合同书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考核指标等为基本依据,不简单以论文、专利数量作为考核评价指标。

有科研人员表示,虽然产出论文、专利有重要意义,但做研究更要考虑国家、地方经济主战场的需求。考核标准多样化以后,科学家的很多基础工作就不再是“无用功”。

“包干”不是放任不管

“包干”绝不是放任不管。在目前各省市试点中,均突出强调诚信管理,要求科研人员签署承诺书,遵守科研诚信与伦理。不过,四川试点中对经费使用不再进行验收,而是在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前,要求试点单位应对项目经费支出情况进行认真审核,并在单位内部公开项目经费决算表,接受广大科研人员监督。

“但这绝不是‘一放了之’,也有相对的约束,经费使用始终需围绕科研项目来开支。”四川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这意味着,科研人员能自主支配经费,可用于分析测试也可用于国际合作等,没有比例限制,也不需要调整预算。虽有经费使用自主权,但是使用它也是有规则的。如果一味地放,只会乱,监督和约束必不可少。”刘杨说。

四川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障经费合理使用,正在着力构建“规矩在先、责任自负、科学抽查、违规必究”的管理模式。对于不按规定管理和使用项目经费的试点单位和相关人员,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施泽进表示,学校正在研究适合实际情况、有实操依据的具体项目管理办法,联合人事、财务等各部门,简化科研人员办事流程,完善绩效发放制度。相关制度还将在试点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本刊综合)■

猜你喜欢
包干制科技厅科研经费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云南省科技厅先进表彰大会召开
高校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研究
川东北地区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研究
东风吹来满眼春 潮起正是扬帆时
——湖北省科技厅精准扶贫纪实
基于会计视角探讨科研经费“包干制”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的科技厅600万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专项综合绩效评价“优秀”
浅谈高校科研经费的信息化管理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湖北省科协省教育厅省科技厅中科院武汉分院将于2016年举办湖北省全国科普日活动
“科研经费腐败”有多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