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疫苗瓶”被“卡脖子”?

2021-04-11 14:38
发明与创新 2021年5期
关键词:肖特中国建材卡脖子

图/东方IC

随着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的展开,关于疫苗玻璃瓶产能等话题引发关注。网络上有一种声音说“中国能造疫苗却造不了疫苗瓶,国产疫苗全部用的进口瓶”。

小小的疫苗瓶真的被“卡脖子”了吗?

难度大不代表造不出来

疫苗瓶的生产要求确实很高,按照国际标准,疫苗使用的容器必须为“一类中硼硅玻璃瓶”。

“瓶身耐水性越强、性能越稳定,瓶内的疫苗质量也就越可靠。”国投创合基金投资部高级副总裁李键说,中硼硅玻璃因其耐酸碱侵蚀,有较强的抗冷热冲击性,化学性质稳定,是市场上主流的疫苗瓶材料。

中硼硅玻璃制造过程并不简单,不仅面临着难成形等问题,管制工艺的拉管环节也一度成为制造难点。但难并不代表着不能做。

从早期的钠钙玻璃、低硼硅玻璃到中硼硅玻璃,我国药用玻璃产业不断升级,中硼硅玻璃技术不断成熟。一些国内企业分别攻克模制、管制两种工艺,有的实现产业环节可控。

在近日的一段采访中,中国建材董事长周育先介绍:2017年前,我国还无法实现疫苗瓶的量产,而中国建材通过不懈的努力,成功突破这项技术瓶颈。在2020年疫情期间,中国建材已经无偿为疫苗研发机构提供了上千万个疫苗瓶。

中硼硅玻璃的中国制造之路

全世界生产中硼硅玻璃的企业为数不多,但中国企业位列其中。和肖特、康宁等老牌药用玻璃企业相比,中国企业虽然进入相对晚,但也掌握了相关技术。

中硼硅玻璃的制造工艺主要分为模制、管制。前者通常是玻璃液通过模具一次成形,做出的瓶子相对管制工艺较厚;管制工艺中的拉管环节要将玻璃液拉成细长管,难度非常高,目前全球掌握拉管技术的企业并不多。

中国建材旗下凯盛君恒采用全氧电助熔技术,2号窑炉实现稳定量产;山东药玻在模制工艺上深耕突破;重庆正川建设了中硼硅玻璃窑炉……不少国内企业发力中硼硅玻璃制造,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23家经营范围含“中硼硅、中性硼硅”,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中硼硅相关企业,约有一半成立于3年之内。有超2500家经营范围含“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玻璃生产专用设备、玻璃包装容器”,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企业。

此外,看重中国市场,老牌药用玻璃企业也陆续在国内建厂,成为国内产业链的一环。比如,肖特玻管在浙江建设中硼硅玻管工厂,预计2021年上半年该工厂可为中国本地客户提供样品,并逐步实现本地供货。中硼硅玻璃的中国制造之路将会越走越宽。(据新华社、《对话》)■

猜你喜欢
肖特中国建材卡脖子
本期导读
种子科技:打赢种业翻身仗 如何破解“卡脖子”难题
全省农业科技“五五”工程暨农业“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推进会在黄冈召开
卡脖子与保鲜问题
创新为先技术求精踏实肯干做贡献
———访中国建材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首席专家
中国建材集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的做法与思考
中国建材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建材成功量产世界最薄光伏玻璃
政治活动应当有追求的目标吗?——从奥克肖特对政治的解读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