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探讨

2021-04-11 22:24
当代化工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化工卫生管理工作

(江苏创新安全检测评价有限公司 江苏 221000)

相比其他行业,化工单位的经营生产活动,具有一定危险有害因素,集中表现在化学物质的特殊性质,比如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在化工单位日常生产过程中,环境条件多表现为高温、高压、噪声。化工生产多为连续性生产,存在不合理的作业制度。上述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员工的职业健康及生产的安全性,如若在生产期间,操作不规范、防护不当、麻痹大意,极易引起职业中毒、严重的安全事故、导致员工患有职业病,有碍于化工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确定化工单位开展职业卫生安全管理的具体方向

(1)确定职业卫生管理责任主体

科学策划职业卫生管理内容,同时设定安全策划的工作负责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结合国家法律法规等内容,制定各项管理制度,继而由中层管理人员,依据制度内容,认真执行管理工作,将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岗位、到人。与此同时,加强责任管理,定期结合管理工作落实情况,汇总管理成效。比如,石油化工单位内部的生产区域,生产负责人作为首要安全管理责任主体,在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工作运作期间,应积极发挥自身职能,定期完成安全管理工作汇报,甄选优秀职工,配合责任主体协同完成安全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安全管理责任主体,应以职业卫生细节为视角,全方位落实安全管理工作,比如安全防护设施佩戴齐全性,物料摆放规范性,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定期维护保养职业病防护设施,安全防护设施。

(2)落实安全卫生知识管理工作

识别化工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积极开展职业风险防控工作,建设安全卫生知识管理制度,具体有效措施为:①化工单位应建设职业卫生安全评价体系,关注职业卫生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进行定期考核,并将其纳入员工绩效考核。②以班组人员为切入点,对员工开展统一培训工作,同时落实纪律考试工作。在考试程序中,通过及格分数线的员工,方可上岗参与作业,未能达到合格的员工,应采取继续学习管理措施。借此管理方式,提升化工单位员工对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认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执行力,增强化工单位人员从业健康性[1]。

(3)模拟应急响应工作

化工单位应建设应急响应制度,在紧急事件发生时,立即运行响应程序,提升问题解决效能。与此同时,完成应急指挥小组建设,全面配置抢险设施,以此提升险情事件的应对能力,加强化工单位危险控制能力,尽可能地减少危险事故产生的危害。必要时,建设应急响应的模拟活动,组建应急救援小组,以此保障应急模拟活动有序展开,为应急救援工作奠定基础。

2.构建化工单位开展职业卫生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1)提高生产人员的防护意识

化工单位以职业为视角,完成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时,应保障职工生产安全工作的有效性。因此,化工单位职业安全防护体系,构建措施具体表现为:

①提升机构管理制度的健全性,配置专业性安全防护人员,采取责任制管理形式,加强管理人员对职业卫生安全问题的管理重视。②有序落实科学活动,为员工职业安全工作,提供全方位创新技术。③结合化工单位的生产需求、各岗位生产安全规定等内容,系统性落实职业卫生安全培训工作,为员工配置全面的防护用具,提升员工防护用具使用的规范性,切实建设化工单位员工的从业安全防护能力。④健全应急救援管理流程与物资,为应急救援工作有序实施提供基础条件。⑤以职业卫生管理为视角,综合开展监督管理工作,保障职工生产安全防护工作的规范性,融合一定激励政策,激发职工安全防护参与潜能。⑥在企业实际开展生产活动时,应科学落实安全风险检测工作,便于为化工单位建设安全防线,全面提升化工单位安全管理效能。

(2)加强危害因素排查

①有效整合相关法律信息,组建危险因素排查评审小组,完成化工单位职业安全管理信息的有效整合,全方位分析化工单位生产各程序潜藏的安全问题,保障生产程序运行安全性,科学评价化工单位生产行为的职业卫生安全状态。②判定危险因素的生产危害性,综合考量生产程序中的各类危害气体,比如毒害类、燃爆类、高温类。③组建安全防护评价小组。组建安全测评小组,完成化工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价。安全测评工作项目包括:化工生产程序的消防安全性、生产安全性、职业安全性等。针对企业高风险运营单位,测评其危险化学品的保存安全性、油库运行安全性、液化气站系统安全防护有效性。针对安全测评结果,确定安全防护细化工作内容,增强化工单位安全防护能力。④科学完成评审内容审核工作,有序辨别化工生产程序中的危险问题,借助资料分析统计法,完成生产现场的安全排查,预先设定工艺安全威胁问题,猜测可能性存在的工作危害问题。在此基础上,借助相关法治内容予以分析,提升员工安全防护意识,减少严重问题发生。⑤组织员工完成危险事故安全测评工作,系统性收集现阶段管理制度的各类信息,分析安全管理工作的可行性。针对安全管理运行不畅的问题,加以科学处理,提升安全管理工作运行效率[2]。

(3)综合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建立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体系

化工单位在策划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内容时,保持各部门管理人员、基层部门工作代表,全程序参与策划工作,便于有效获取各部门安全问题,提升安全管理全面性。分别从职业卫生安全、风险消除、生产变更事项安全管理三个视角,完成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同时融合资源安全管理项目。与此同时,结合职业安全测评结果,设定相应的法律内容,加强风险评价,精准整合危险信息,构建标准化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体系,并将体系文件化,定期进行内审、管理评审,提升管理体系运行健康性,设定科学的安全管理目标,并进行持续改进。

结合安全测评结果,综合制定符合化工单位实际情况的应急预案,预案项目具体表现为:预案防范措施、应急物资管理、应急响应对策等。如若在化工单位生产程序进行时发生安全事故,及时启动应急方案,加强事故问题消除,减少安全事故的负面影响。

(4)有序开展档案安全管理工作

化工单位以职业安全为视角,综合开展卫生管理工作时,相关文档资源、管理规划等文件,对其应开展档案安全管理工作,依据类目完成档案保存,提升文档资源类别划分的准确性,保障各部分内容存储的科学性。文档保存需顺应各项法律标准内容,能够为各部门调阅、评审等工作提供便利。针对安全管理文档资源,开展档案安全管理时,类目划分形式包括:职工安全防护装置、应急救援小组成员信息、应急救援方案、危险化学品安全保存等。依据类目完成各档案资源存储,提升档案资源管理科学性。

(5)设定生产系统性安全管理流程

①安全生产管理。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在于对诱发事故的危险源进行严格管控,通过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管理来确保企业持续最佳的安全状态[3]。构建职业安全管理体系,关键点在于生产程序安全性,加强生产程序的安全防护尤为关键。与此同时,此项安全防护功能,能够全方位规范化工单位安全生产。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为:

A.提升各部门运行的协调性。在各部门车间中完成安全管理人员设定,结合职业卫生管理的具体内容,科学确定管理人员的工作权责,关注生产程序中安全防护工作的执行效果。适时完成监督检查工作。B.关注科研活动,加强化工单位新型工艺、新型生产模式的引进,减少人为劳动力占比,赋予生产程序的智能化运行能力。针对运行能力欠佳的老旧设备,有序完成职业病危害消除工作,如若使用周期超限,采取设备更换措施,提升设备安全防护能力。此外,化工生产作业场所,应保障通风性,减少密闭空间发生安全事故问题发生。C.综合开展员工安全防护知识宣讲工作,针对从事具有职业危害工作的职员,使其完成个人安全防护工作。D.针对生产设备、安全防护工具,定期开展维护保养工作,保障防护设施、生产程序的安全性。E.针对生产区域安全性、职工工作环境卫生性,定期开展安全测评工作,如若发现安全威胁问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维护生产区域安全性,保障职工作业区域的卫生性。

②材料安全管理。在化工单位中,生产原料、辅料的管理工作,比如运输、投产等程序,作为职业卫生安全管理的关键性内容,应将其作为重点内容,构建在安全管理体系中。在生产材料使用期间,存在员工与材料接触的可能性,如若化工生产材料性能不具稳定性,将会威胁员工从业安全。以全方位安全管理为视角,加强材料安全管理规定,比如,原材料种类使用标准,以毒性较低为首选;原材料运输与投产,尽可能地使用机械化运行程序,减少人工与原材料接触的可能性,保障员工从业安全。

3.结论

综上所述,在化工单位中,应积极落实职业卫生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保障职工人员健康,科学防范职业病问题。为此,在化工单位安全管理体系中,以全方位视角,综合落实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各项工作落实有效性,针对工作细节设定整改措施,以期提升安全管理实效性,促进化工单位具备系统性安全管理职能,使其获得健康有序发展能力。

猜你喜欢
化工卫生管理工作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一起化工安全事故的警示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卫生与健康
卫生歌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应用化工第43卷(1~12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