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伟的新征程上把学雷锋大旗扛到底

2021-04-12 07:53
雷锋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决议雷锋道德

参谈嘉宾

谢茂松: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辛世俊: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东:教育部公民道德建设与教育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

桂 玉:河南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何 利:河南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周书焕:河南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孙树志:北部战区陆军“雷锋旅”政委

杜成敏: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主持人

仇學平:本刊雷锋文化研究院办公室主任

时间

2021年11月18日

主持人:

党史如镜,初心若炬。11月8日至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举行,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全会最重要的成果,全会强调“两个确立”,部署召开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落实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连日来,全国雷锋传人和两亿多志愿者正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展开了全面研学六中全会文件精神的活动,“学史崇德”显然是其中的“重头戏”。为此,本刊特意组织了一次理论笔谈,其中产生的许多成果,值得大家留意鉴阅,敬请关注。

精确汲取历史智慧  锚定目标勇毅前行

主持人:

学好党史,以此达到“明理、增信、崇德”的实效,关键是要有全面总结百年党史的历史经验、帮助人们精确汲取历史智慧的优秀文本。为此,我党运用历史《决议》的形式,迄今创造了三个优秀文本。与前两个历史《决议》相比,这次全会通过的我党第三个历史《决议》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用较大篇幅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谢教授,您是研究人类文明史和我党独创的文明新形态的专家,在您看来,我党这第三个历史《决议》在继往开来的基础上有哪些彪炳文明史册的崭新特点?我们如何总体把握这个《历史决议》的精髓?

谢茂松:首先,我认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有一个极其鲜明的特点是“百年党史的集大成”。

“集大成”的做法体现的是中华文明史中的一个优良传统。《论语》记载:“子曰: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孔子的回答指出了西周文明因其集大成而具有文明普遍性,孟子则赞颂孔子谓:“孔子之谓集大成。”孔子的地位也同样在其集大成。“集大成”而继往开来,在中国文明传统中具有至高的位置。

从百年党史的大历史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具有中国文明传统所强调的集大成的特点。唯有这样的文明史、大历史的视野,才能真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定位。从大历史把握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集大成”的历史定位,则可以对我党第三个历史《决议》有更为通透而全方位的理解。

之前两个决议是“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而第三个《决议》是完全正面地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建党百年,意味着我们党经受住了历史上的种种考验,取得了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就要对百年党史做整体性的全面肯定,这是不同于第一、第二个《决议》的地方。

以大历史的视野全面总结重大成就背后的成功经验,这是非常郑重其事者,是国之大者,政之大者。功成而修史,是要总结何以成功的道理,要将成功背后的经验提炼、升华到理论的原理性高度,然后以此自觉化的理论来继续指导未来新的实践,成为后世创业者的“定盘星”,保证成功之后还能继续成功,这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独创的新文明形态的“可长可久之道”。

历史大叙述需要有一个通贯的整体意识,中国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连续未断裂的文明,有完整的通史写作传统,通史之为通史,乃是要有历史通贯意识,这就是孔子在《春秋》中的“褒贬大义”的价值观、历史观所形塑的中华文明的文明意识对于中国人的文化内聚力,这根本上就是中国之为中国之所在。《决议》中强调要坚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党史观根本上也就是第三个历史《决议》中所说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只有坚持正确的党史观下的历史总结,才能为全党全国上下提供历史借鉴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最有历史感的,我们在总结过去的同时,也是为了下一个100年做准备,下一个100年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在计划之中。这些问题都是国际社会关心的,各种各样的人都以不同的角度来关心中国未来的道路。

《论语》记载“子曰: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在全党确立人民领袖的个人领导地位与确立作为全党指导思想的“道”的指导地位,二者缺一不可。具体的“人”,是抽象的“道”对于大众的最为直观、日常、亲切的体现,也是人能弘道的最集中体现,“道”与“人”合一而不可分;同时,作为具有原理性、普遍性的“道”、“道统”,也就是现代政党的指导思想,则具有超越个人的持久影响力,经过历史不断检验的思想能超越及身而止的个人而对全党具有更长久的影响力,后继者也会在新的历史实践中将其加以不断发展。

由邓小平在起草第二个历史《决议》的意见中说“我们党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了整整一代人”,不难预测、展望第三个历史《决议》中“两个确立”的未来深远历史意义,我们党也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未来几代人。所以第三个历史《决议》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将指导我们去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还将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继续保持深远的思想影响力。

我想强调很重要的一点是,习近平总书记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文化自信的,这是前所未有的,强调在党的精神谱系以及文化建设上,建立起人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包含三方面:中华优秀文化,红色文化、革命文化,还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者是有机构成的。0DE07CB1-26EE-4D6C-9CB3-9DEA88C4ACEC

今年3月,习总书记到福建视察的时候,专门到了朱熹园。当时他说:“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里面除了强调中华五千年文明,也同时是在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实是一个一以贯之的连续过程。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包括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都有深刻的关联性。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把这些贯通起来,形成一种文化自信,一种文明自觉。

这次《决议》中提到“坚持自我革命”。这种自我革命精神本身也是中华文明的传统,我们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这种自强不息就是严以律己。自我革命等于刀口是向自己的,从“西柏坡进京赶考”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面临很多考验,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鲜明品格,和西方政党相比,我们共产党的党员干部承担着政治责任,是为了全体民众的利益,这里边都是一以贯之的自我革命精神。

西方经常批评我们没有选举,共产党不是选出来的。但西方的民主只体现在选举的时候,老百姓投完票之后对政治就没有参与了,只是一个程序民主。我们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要把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结合起来,既要有选举,也要有过程,有结果。我们看很多欧美的政客,都是投票的时候对选民许诺了很多空头支票,很难兑现。但在中国,我们不能像西方政客一样“巧言令色”,不能只是嘴上夸夸其谈,要把过程和结果结合在一起,重过程也重结果,是一个全方位、全链条、全覆盖的民主。

不仅如此,我们的“全过程民主”还体现为协商民主,决策会广泛征求意见,事先做交流。比如这次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不仅在党内征求意见,也在党外向无党派人士、基层群众征求意见,西方民主没有这种广泛协商。我们讲社会主义民主,强调的是全民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而不是说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利益,这也是我们的“全过程民主”不同于西方民主的地方。我们提出“全过程民主”,是中国对民主理论的一个原创性贡献,是对西方民主的超越。现在我们变得越来越自信,要在民主的话语权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百年道德建设确保“德治”兴国

弘扬雷锋精神强化社会建设治理

主持人:

“崇德”是学史的一大目标,也是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总结的“在社会建设上”的基本内容,涵盖了百年道德建设、特别是学雷锋活动开展60年带来道德进步助推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从报上看到,刚刚结束的郑州“中国共产党百年道德建设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会”恰恰热议了这些话题,产生了不少新的成果。且听参加这次研讨会的辛世俊、王东两位教授介绍这方面的一些情况和成果。

辛世俊:

是的,这次研讨会开得很成功。我在会上作了《让德性之光在新征程中闪耀》的发言。我认为,道德是讲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必然涉及社会建设的所有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德建设,重要的是要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的能力。”从百年党史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与千百万共产党人的崇高道德风范是分不开的。

第一,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毛泽东说,“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很长时间,我看不到共产主义。”自己看不到,却愿意牺牲生命为它而奋斗终身,这就是共产党人最大、最高尚的德。毛泽东在七大会议上说:“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前28年,有名有姓的党员烈士370万人。贺龙宗亲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人。河南新县被敌人杀害55000人,而当时的新县才10万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同样需要奋斗与牺牲。我们常说,我们的胜利是符合了规律,但社会领域的规律不会自动发挥作用,没有千百万共产党人的奋斗与牺牲、大爱与奉献、激情与情怀,就不可能有道德感召力,也就不可能有群众的支持和任何胜利。

第二,做“以身体道”的践行者。道不远人,人能弘道。道德不是孤零零的规范和原则。而是和生活、情欲相互交织的。古人认识到,不能“离事而言理、离器而言道”,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是天理与人欲、善良与邪恶、公正与偏私、道义与私利、成己与克己的交战,必须“在事上磨”。党的百年奋斗史告诉我们,共产党人是通过行动证明自己是信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只有“在事上磨”,才能见道德修为的真功夫。共产党人的崇高道德通过千百万共产党人的实际行动昭示出来,在人们心中成为定格了的“道德形象”。

第三,让德性之光在新征程中闪耀。古人说:“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一旦有了“心中贼”,自我革命的意志就会衰退,就会违背初心、忘记使命,突破纪律底线甚至违法犯罪。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牢记使命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在新征程中,还有更加严峻的考验摆在共产党人面前。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就是要发扬共产党人的崇高德性,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

王东:

我在会上讲到: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将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归纳为“自信自强、守正创新”8字秘诀,这对深入理解党的百年道德建设的重大成就,探讨新时代“守正创新”的丰富内涵,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的指导意义。“守正创新”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改革发展中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可以说,“守正创新”是对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原创性提炼。我讲到了三点:

一是党的百年道德建设的重大成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基因。 党的百年道德建设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创新中国特色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源泉。诸如,在树立道德理想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人要“止于至善”,有社会责任感,追求崇高理想和完美人格等。在坚守道德底线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要恪守“良知”,做到“俯仰无愧”等。总之,党的百年道德建设在深入挖掘、阐发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道德精髓中,不断增强了人们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提高了人们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0DE07CB1-26EE-4D6C-9CB3-9DEA88C4ACEC

二是党的百年道德建设的重大成就守正于中国革命道德的基本要求。中国革命道德萌芽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发端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党的百年道德建设形成了系统的中国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实践体系,形成了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热爱劳动、无私奉献、忠于职守、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革命精神。中国革命道德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阶段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保证,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能够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重要精神动力。

三是党的百年道德建设的重大成就创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道德新课题。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道德新课题是创新中国特色思想道德理论与实践的根本所在。要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力点等道德建设理念;提出要从娃娃抓起,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论述;要善于从雷锋等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身上感受道德风范,强调“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强调要对社会公众人物加强思想政治引领,自觉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论述,等等,都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抓好的道德建设新课题。

强国必强“雷锋文化”

“三共”齐创“美好生活”

主持人:

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在规划新百年新征程的“总任务”时特别强调:“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不能说,真要做到这点,哪一步都离不开弘扬雷锋精神、发展“雷锋文化”?

桂玉:

这是必须的!根据六中全会文件上的规划,所谓全体人民的“美好生活”,可以归结为“三共”:即“共同富裕”“共享公平”“共进文明”(共同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 “共同富裕”不是“坐享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不是“杀富济贫”,不是“发财钱富”,而要看多个关键词:共同奋斗、精神丰盈、逐步致富、城乡共富等等。这里的每一步都需要有雷锋精神作动力、作内核、作支撑、作保证。最重要的是:

要用雷锋精神塑造共同富裕价值观。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雷锋精神内涵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闪耀着集体主义思想和共同富裕价值追求,体现出朴素而崇高的共同富裕价值观。共同富裕道路上需要雷锋和雷锋精神。

要用雷锋精神丰富精神富裕时代蕴涵。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使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结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人民美好生活的营养源。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是破解精神文化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有力抓手。

要用雷锋精神增强物质富裕的强大动力。弘扬雷锋精神,才能增强物质富裕的创造力量。要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充足的干劲投入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中,当好“大国工匠”,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乐于做建设社会主义高楼大厦的“一砖一石”。

何利:

还须补充一点:美好生活离不开“共享公平”。正像《决议》中强调的那样,“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人民群众从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点做好了,才会“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享受不到公平正义,哪有什么“美好生活”!

为此,弘扬雷锋精神,必须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学习雷锋精神 ,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雷锋精神,同解决分管部门工作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善于总结经验、对照现实、积极作为。要以实实在在的作为保障好人民的“美好生活”。

周书焕:

共同富裕,要的是共同奋斗。这就需要我们像雷锋那样,把崇高的理想和价值追求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把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使我们从一无所有、一穷二白,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时代,到如今祖国发展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可以说今天的中国大地处处可见“最新最美的画图”,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中国奇迹”已成为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标志,实打实沉甸甸地保障着全体人民的“美好生活”。

新时代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共同奋斗,最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钉子精神,把职责当使命看,把工作当事业干,使自己真正成为像雷锋那样永不生锈的镙丝钉,立足本职工作爱岗奉献。同时,不断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推进学雷锋与志愿服务一体化,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学雷锋、人人做雷鋒的生动局面,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杜成敏:

雷锋精神拥有维系美好社会生活的优秀品质。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性需要是在物质性需要基础上形成的,主要包括社会安全的需要、社会保障的需要、社会公正的需要等。全面小康社会建成后,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物质生活的改善,而是越来越多地期盼安全、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等更高层次的社会生活。从现实层面来看,党和国家提出了美好社会生活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原则。而这些原则需要社会中的每一个体进行维护和营造。雷锋是热爱集体、社会和国家的时代楷模,他关心战友、关心群众,并身体力行,认真实践,“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这种服务集体和社会的品质正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基因,也是中国社会数千年来得以延续发展的宝贵经验。

仅有富裕的物质生活和良好的社会生活还算不上美好生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人们的需求层次逐渐提升,从基础的物质生活需要向精神文化需要提升;从满足于解决温饱问题到产生自我实现、为社会服务的精神需要。从现存照片中,我们能注意到,雷锋的脸上常带笑容,这正是充满幸福感的体现。他对于如何涵养美好的精神世界有自己独到的体会。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我能帮助人民克服一点困难,是最幸福的。”可见,雷锋把对人民服务当作自己幸福的源泉,从而把它养成自己的一种习惯,一种精神自觉。0DE07CB1-26EE-4D6C-9CB3-9DEA88C4ACEC

昂首挺进新征程  举旗聚力扛到底

主持人:

谈到学雷锋,人民军队官兵历来走在全社会的前列,这次联系学雷锋的实际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更是如此。孙政委,您作为“雷锋旅”的代表应邀来参加本刊这次笔谈,可否谈谈这方面的实情和切身感受?

孙树志:

连日来,我们“雷锋旅”全体官兵认真学习领会六中全会精神,回望我党波澜壮阔的百年路,聚焦神州气壮山河的新时代,大家纷纷表示,紧跟习主席,奋进新征程,在新的百年里奋力高举传扬雷锋精神的旗帜,坚决做到“一杆大旗扛到底”,用实际行动诠释雷锋传人的责任担当。

在深学细悟中汲取历史智慧,掌握历史眼光。全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审议通过了我党第三个历史《决议》,这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更是我们继往开来的“定盘星”。我们要用《决议》提供的历史眼光和守正创新的根本思路,总结盘点好学雷锋60年的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用以指导新百年里雷锋精神的全程弘扬和学雷锋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在履职尽责中举起大旗、树好标杆。全会强调,全党务必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回顾党的百年奋斗的“五大意义”和“十个坚持”的基本历史经验,我们更清楚“自身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为提升部队“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实战能力,激发官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胆气,我们将依托维稳处突、实兵演习、比武考核、驻训拉练等大项任务,一次次把部队逼近实战。着眼提升官兵训练热情,持续开展“岗位学雷锋、强军当先锋”“岗位练兵、质量排序”“创破纪录”等比武竞赛活动,大力评选“雷锋车”“雷锋枪”“雷锋岗”,切实把形式活起来、把标杆树起来、把氛围浓起来,更好履行新时代我军使命任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在追波逐浪中扛起大旗、引领潮流。“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中“人民”二字出现了52次,处处体现着“一切为了人民”的伟大情怀。这是党中央、习主席的真情呼唤,更是我们雷锋部队的时代号令。我们感到,人民就是大海,承载着祖国未来,要想在大海中追波逐浪勇立潮头,就必须与人民紧紧拥抱在一起。长期以来,我们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开展的“重走雷锋路”“援建雷鋒小学”“爱心字典进校园”“蜂蜜温暖包”等特色学雷锋活动,一次次给人民群众送去温暖,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扬。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将《决议》精神转化为服务人民的不竭动力,矢志干得更多、做得更好。一方面,将群众热情请进来,扩大雷锋纪念馆、雷锋连、雷锋班的窗口效能,重新改扩建,统一搞布展,增强时代感,只要社会各界参观群众走进来,就会内心受洗礼、灵魂受触动、行动受感召,“走进来学雷锋、走出去做雷锋”;另一方面,我们要真诚走出去,大力培养事迹报告手、校外辅导员、老兵志愿者、活动发起人4支队伍,当好雷锋部队代表队,走一路红一线、驻一点红一片,切实把雷锋精神的种子广播在祖国和共建“一带一路”的世界友邦的大地上,处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仇学平)0DE07CB1-26EE-4D6C-9CB3-9DEA88C4ACEC

猜你喜欢
决议雷锋道德
一份决议 助力亚运添光彩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党的十九大重大成就图解
揭秘“董事会决议不成立”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