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在泰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21-04-12 06:30陈世杰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年7期
关键词:倡议泰国制造业

陈世杰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自2013年9月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周边国家纷纷响应加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2016年正式规划落地,东南亚国家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关键合作伙伴。泰国以其在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连接东南亚和东亚的重要通道,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加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进入泰国发展,泰国为了向“一带一路”倡议靠拢提出建设泰国东部经济走廊(EEC)“泰国4.0”战略。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的2020年年度报告中显示,目前在泰投资企业中,中国已超过日本和新加坡成为第一投资来源国。面对国际环境复杂的泰国市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制造业在泰国的发展是机遇,还是挑战?

1 中国制造业在泰国发展概述

中国企业最早以国有企业承包项目工程的方式进入泰国,在2000年前后,中国国有以及民营制造业开始投资泰国,中国华立集团在泰国设立的电表厂,是中国制造业投资泰国最早的民营企业。起初,中国制造企业投资泰国主要是为了实现中国产品原产地多元化,立足和拓展泰国本地市场[1],利用泰国市场作为跳板辐射东南亚乃至全球市场,利用泰国特有的再生资源优势以及物流和制造业产业链的带动等,以满足企业自身的国际化发展需要。

自2006年泰中罗勇工业园区成立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目光投向泰国。2008年中方汽车企业奇瑞汽车公司与泰国奇瑞荣创签署合作协议。随着第一家企业的入驻,宗申集团、海尔集团和新希望集团相继进入泰国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纷纷加入投资泰国的队列。除了食品制造企业,中国汽车和家电等相关企业也相继进驻泰国。

自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在泰投资企业已从开始的日本模式逐步向中国制造模式转变。据驻泰中资企业商会统计,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制造业在泰企业已有89家,其主要投资领域为五金器具制造业、车辆武器船舶制造业、金属制造、食品药品制造业、化工化纤产品制造业、橡胶制造业、家电电子产品制造业和其他制造业等。

2 中国制造业在泰国面临的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中泰两国国家关系更进一步,中方所提出的政策实施方案得到了泰方的积极响应,泰方同时也给予了中方企业有利的政策优惠,这些政策也吸引了更多中方企业纷纷加入,因此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其在泰发展充满了机遇。

2.1 中泰两国国家战略政策的实施

自2013年中国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泰国政府积极响应。2014年泰国总理巴育在北京参加APEC领导人会议时明确表示,泰方正在探索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希望同中方交流互鉴,深化合作,特别是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进农业、铁路合作,促进地区互联互通,扩大泰国农产品对华出口,促进民间交往,加强人才培训。2014年12月19日下午,李克强总理在曼谷会见泰国总理巴育。会见后,两国总理共同见证《中泰铁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2017年9月,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泰王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2019年11月,两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泰王国政府联合新闻声明》。这为中泰两国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2014年巴育总理开始执政泰国,着手推动政府体制改革,于2015年开始制定泰国国家长期发展战略——20年国家战略。2015年5月,中国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文件。在此之后,泰国政府基于中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领域,结合泰国自身发展情况进一步提出“泰国4.0”战略方针。2016年12月,泰国政府又正式颁布第十二份国家发展规划(2017—2021)。两国提出的发展战略在十大领域形成互补关系,为双边国家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互联互通奠定了基础。

自2017年12月21日中泰铁路合作项目一期工程先行段正式开工建设以来,中泰铁路合作项目的实施促进了中泰两国交通、贸易、经济畅通,有助于在中短期突破中泰贸易发展瓶颈,并在中长期有效改善中泰投资环境,从而为泰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同时,中泰铁路的建成将大大提升物流速度,带动周边物流产业,使中泰两国进入国际物流高速发展时代[2]。交通运输业的新变革,将大大降低在泰投资的中国企业的运输成本,使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联动发展,促进泰国经济发展。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与泰国东部经济走廊(EEC)战略相契合,双方国家都在积极寻找共同发展的途径和方法,这为中国企业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国门,也为中国企业创造了更好的海外发展条件。

2.2 泰国当地对海外投资企业政策的实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泰国国际竞争力,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对于在泰国进行投资的海外企业实施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到泰国进行投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实施:没有本地化要求,没有出口要求和无外汇限制;(2)税务优惠权益:免机器进口税,可免最高8年的企业所得税再加5年税收减半;(3)简化工作流程:简化工作证、签证的办理过程。泰国政府重点推动的行业类别主要有以下7类:(1)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2)矿业、陶瓷业及基础金属;(3)轻工业;(4)金属制品、机械及交通设备;(5)电子电气业;(6)化工产品、塑料及造纸;(7)服务业和公用事业。

泰国一系列针对海外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中国企业投资者入驻泰国。根据2020年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年终报告,目前在泰投资企业中,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第一投资来源国。这在满足泰国投资需求的同时,也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使中泰两国企业友好发展,双方合作共赢更进一步。

2.3 泰国新能源政策的实施

泰国作为东盟汽车产业排名第二的大国,具有良好的汽车组装网络布局及稳定的订单,泰国是东盟国家第一大皮卡车出口国。为了响应国际二氧化碳减排的计划,“泰国4.0”战略提出环境保护,泰国将汽车制造业转向以新能源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中国汽车制造业进入泰国最早是在2008年。2008年中方汽车企业奇瑞汽车公司与泰国奇瑞荣创签署合作协议,奇瑞开启了在泰国的造车之路,随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政策实施下入驻泰国。目前已入驻泰国的中方汽车制造企业有奇瑞(2008年与泰国奇瑞荣创签署合作协议)、上海汽车集团(2013年与泰国正大集团签署合资草案)、长城(2020年在泰收购通用汽车在罗勇府的工厂)、电咖、江铃和超威集团等。

随着国际新能源政策的实施建设,泰国能源部发起“能源4.0”战略,并发布《2015年—2036年替代能源发展计划》(Alternative Energy Deuelpanent Plan:AEDP 2015)。目前,泰国在电动车牵引电动机、开关电源芯片转换器等电动车生产重要零部件和电动车充电站项目方面也有一些投资优惠政策。为了使基础设施建设能够达到泰国能源部计划实施的要求,也为了给泰国未来新能源发展打好基础,泰国对基础设施进行了全新的布局安排。根据2015—2029年的节能计划(EEP2015),泰国能源局计划到2036年有120万辆电动汽车上路,有690个充电站。这对于中国制造业在泰国的发展是全新的机遇,在带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同时,汽车周边制造业也随之发展。

3 中国制造业在泰国面临的挑战

中国制造业海外投资面临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等风险较大,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不高,此外,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目前,与中国汽车企业进行国际产能合作的国家主要为发展中国家,汽车生产往往受当地营商环境不稳定、基础设施和汽车产业配套体系能力较差的制约,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建厂面临较大风险。江铃汽车集团进入泰国采取的是当地建厂的方式[3],主要原因是受到整车出口关税高的限制,并存在多方竞争压力。在泰国直接建立工厂进行生产组装,对于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有所帮助,面临的挑战也显而易见,企业成本投入增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技术人才的缺失都对企业的生存发起挑战。

3.1 泰国复杂的投资环境

泰国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日本是第一个在泰国设立大使馆的国家,日本和泰国的友好关系近年来也越来越紧密。2018年以前,在泰投资企业中,日本是占领泰国市场份额最多的国家,双方在多个方面都有合作,特别是在汽车制造方面。2018年开始,中国对泰投资持续增长,到202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在泰投资第一来源国。但在汽车制造业方面,日本始终超过中国,在市场份额方面,中国也显得比较被动,主要原因包括:(1)相较于日本厂商,中国企业的品牌知名度较低;(2)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压力较大;(3)汽车销售量较低,销售渠道狭窄。随着泰国对海外投资企业优惠政策的实施,中国企业会增加更多的竞争对手,可能导致汽车在泰国国内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每个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减少,企业发展受到挑战。

3.2 泰国当地政府与公众缺乏有效沟通

目前,很多海外投资企业往往存在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的短期行为,不注重建立本土化公共关系,不关注当地经济发展,较少雇用当地员工,导致企业经营与当地经济发展不一致。企业不但难以真正融入东道国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而且与当地政府和公众缺乏有效沟通及协调,很容易引发矛盾。另一方面,外资企业的引进对泰国当地民族企业产生一定威胁,外资企业在为国家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国家民族企业也将面临重创[4]。对于在泰国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在给当地带来工作岗位的同时,也给当地企业带来冲击,可能会受到当地企业抵制,这给中国制造业在泰国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3.3 国际管理人才的缺失

在泰发展企业受到最大的挑战来源于国际管理人才的缺失。目前国内高校培养方案还处在单一的专业对口培养模式,特别是语言专业的单一性。现在的大部分企业需要的是“语言+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这使得毕业生很难适应企业的发展。目前,国内的高等教育早已不能满足企业需求,造成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不均衡发展,导致在外投资企业无法获得符合企业发展的人才,海外市场发展缓慢。

4 建议

泰国的政策是中国制造业进入泰国发展的新机遇,但由于泰国国际环境的复杂性、泰国当地民族主义和国际管理复合型人才的缺失,使得中国制造业在泰国发展充满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克服挑战,推动中国制造业在泰国的稳步发展,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

4.1 政府给予政策支持

对于在泰国投资的中国企业,中国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国家间的制造业对接,给予企业全方位支持。政府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计划中应该对沿线国家进行投资的全方位评估,对经济、政治、社会和投资环境的风险进行评估,为投资企业提供参考,减少企业投资风险,改善企业投资环境。

4.2 把握机遇提升实力

在双方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企业应化挑战为机遇,其所作所为应符合当地发展需要。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企业要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利用当地政策将投资利益最大化,形成一定的区域竞争力,提升自身综合实力。

4.3 与当地民族企业共同发展

中国企业应该尊重当地宗教文化,真正融入当地,与当地民族企业进行多方面合作,消除与当地人员的距离感,减少双方人员冲突,多为当地人员设置就业岗位,在解决当地就业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4.4 注重国际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中国企业应该与国内高校合作,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培养方案,委托高校进行人才培养,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对于国际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国家应该加快教育改革,对符合时代背景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优化,紧跟企业发展步伐,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实施相关人才引进政策,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猜你喜欢
倡议泰国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泰国的中秋节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金日泰国欢乐之旅
去泰国啦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