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与优化策略

2021-04-12 03:31洪秀敏张明珠杨廷树杜海军
中国教师 2021年4期
关键词:早期教育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

洪秀敏 ?张明珠 ?杨廷树 杜海军

【摘 要】高职高专院校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是托育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支撑。对全国69所高职高专院校的234名专业教师、5006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并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结果发现,当前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五大关键性瓶颈:专业招生难,学生转专业意向强烈;课程缺乏标准,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教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发展支持力度不足;实习实训基地缺乏标准,且数量不足;就業出口不明确,人才流失严重,职后晋升不畅。建议应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增强专业认同;研制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加强专业教材建设支持力度;打造“专业化、专门化”的师资队伍,支持培养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制订专业实习实训基地遴选指导标准,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拓宽就业出口,依法保障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早期教育 人才培养 问题 策略

一、问题提出

十九大报告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蓝图中,将“幼有所育”排在七项民生之首。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2020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省级人民政府要将养老托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并制订‘十四五养老托育专项规划或实施方案”“提高人才要素供给能力”。然而,由于建设发展时间短,人才紧缺依旧是制约托育服务发展的关键瓶颈[1]。2019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七部门颁布《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聚焦托育人才供给,提出加快建立健全育幼等紧缺领域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同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明确指出人才支持政策为地方政府支持政策清单的必选项,并对人才培养目标、培训计划及补贴等事项作了进一步规定。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以下简称《目录》),根据托育服务发展需求对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目录进行调整,保留早期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并将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调整更名为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调整后的专业目录为今后一段时期托育人才的培养明确了方向。

新《目录》于2021年正式实施。在此之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高职高专院校”)早期教育、学前教育(早期教育方向)等专业是托育服务人才队伍培养的主阵地,其培养质量关乎托育服务人才队伍整体质量。截至2021年初,全国约有160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早期教育专业。近年来,早期教育专业招生人数一直呈持续递增趋势,已成为高职高专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领域,有越来越多的院校为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在学前教育专业中专门设置了早期教育方向。但作为“国控专业”,国家层面的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尚未发布,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方面仍存在诸多困惑。因此,有必要通过摸底调查,厘清当前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关键问题。

二、高职高专院校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

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托,课题组对全国69所高职高专院校分别开展早期教育专业负责人/教师座谈会2场,学生座谈会1场,并对全国26省市的234名院校专业教师、5006名早期教育专业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全面、综合地了解当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现状,为婴幼儿照护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提供基于循证的思考与建议。问卷样本情况如表1、表2所示。

三、高职高专院校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瓶颈

1.专业招生难,学生转专业意向强烈

首先,调研发现早期教育专业存在招生难的困境。学生样本中31.88%的人经过调剂。座谈中,教师反映,当前早期教育专业的学生多数是通过调剂的方式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很少,大约占10%~13%。其次,进入早期教育专业后,学生转专业意向强烈。调查显示,28.79%的学生表示如果条件允许,会选择转专业。座谈中,某院校早期教育专业教师反映,“学生入学以后首先问的是能不能转去学前教育专业,这一比例高达九成。这是我们学校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与此同时,有学生也表示,“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转成学前教育,据我了解,我们班超过半数的同学想转专业。早期教育专业没有公办的招聘岗位,连专门的教师资格证都没有,感觉读早期教育专业没有前途”。

2.课程缺乏标准,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教材匮乏

课程教材作为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当前早期教育专业建设中仍存在诸多难题。一是课程缺乏标准,课程体系较为混乱。当前国家尚未出台早期教育课程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各培养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各自为政。二是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方面,早期教育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相似性高,且部分院校早期教育专业课程涵盖了0~3岁和3~6岁的内容,学生课业繁重;另一方面,艺术类课程比重大,而学生反映艺术类课程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不多。三是早期教育专业教材匮乏。专业教材少是早期教育专业办学过程中的一大困难。已有教材多为幼儿园阶段,专门针对早期教育专业的教材较少。

3.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发展支持力度不足

《意见》提出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然而调研发现,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早期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面临诸多困境。突出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师资数量紧缺。师资匮乏是早期教育专业办学的首要困难。近八成教师反映专业教师数量急缺,与学前教育专业共用师资现象严重。第二,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超六成教师反映专业教师学历、职称情况达不到专业发展要求,且专业课教师的专业背景一半以上为学前教育专业,七成左右教师少有机会深入早期教育机构实践,缺乏婴幼儿相关研究经验。第三,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力度小。超半数的老师反映专业教师很少有机会外出参与专业培训学习,教师专业发展机会不多。

4.实习实训基地缺乏标准,基地数量不足

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强调理实一体、工学结合,实习实训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发现,早期教育专业实习实训环节存在问题较为突出:一是实习实训基地遴选缺乏标准。院校在遴选实习实训基地时无统一标准,且现有基地质量不高,优质的实习实训基地稀少,难以满足现实需要。二是实习实训基地数量不足。对口实习实训机构少成為最大困难。主要表现为仅有的实习实训基地与院校合作意愿较低,基地开放性不高,学生很难接触到实习基地的核心课程等。某教师反映当前实习机构有两种极端:一种是力量薄弱,需要我们的学生去当全职教师,给他们代课;另一种是高端的国际机构,不愿意和我们合作。所以在遴选实习实训基地时面临着较大问题,导致实习实训基地数量不足。

5.就业出口不明确,人才流失严重,职后晋升不畅

调查显示,当前早期教育人才培养在就业环节面临着较大的困境。一是学生就业出口不明确。缺乏明确的职业资格序列和资格准入证书成为学生就业最大的难题,28.52%的学生认为早期教育专业毕业后没有明确的就业岗位。二是人才流失严重。学生毕业后首选就业单位是幼儿园;从事早期教育行业的学生比例较低,且纷纷在入职后一到三年内转岗或流失。三是就业渠道窄,职后晋升不畅。学生毕业后期盼的就业单位仍然是公办早教机构,但目前并无公办早教机构可供毕业生选择。同时,早期教育行业从业者缺乏职称晋升通道,职后专业发展受限,职业归属感不强。

四、政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以女性职业发展、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平衡为首的一系列家庭育儿困境正在袭来[2]。国家卫生健康委2016年调查数据显示,有托育服务需求的家庭占比达35.8%,而我国婴幼儿实际入托率仅为4.1%,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加强家庭婴幼儿照护支持成为二孩时代实现幼有所育的关键[3]。2019年《意见》等一系列支持托育服务的国家政策密集出台,婴幼儿照护服务队伍建设成为焦点,婴幼儿照护服务人员作为急需紧缺人员被纳入培训规划。然而调查发现,由于托育服务行业刚刚起步,承担着婴幼儿照护服务人才培养主要职责的高职高专院校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还面临诸多困境,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成为制约当前婴幼儿照护服务队伍规模与质量的源头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尽快解决。据此,针对调查所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加大招生宣传,增强专业认同

首先,加大宣传力度,吸引优质生源。一是高职高专院校要以新版《目录》为依据,科学规划专业布局,调整专业结构,扎实办好早期教育、学前教育等相关专业,确保托育服务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创新招生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学生积极报考早期教育相关专业。其次,扎实开展入学教育活动,增强早期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一是要通过专业介绍会、专业沙龙、实践基地观摩等灵活多样的入学教育活动,让早期教育专业学生深刻认识到“生命早期1000天”对婴幼儿一生的健康和生命质量的重要意义[4],认同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重要意义,增强专业认知与认同;二是要加强新生职业规划与指导,要通过介绍培养方案的引领性、素养课程的鲜活力、育人载体的感染力、校企平台的凝聚力和育人队伍的执行力等特色要素[5],激发学生对早期教育专业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养成长期从事早期教育的专业信念。

2.研制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加强专业教材建设支持力度

首先,国家应尽快研究制订早期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托育服务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综合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需要从过去主要面向早教机构培养人才转变为同时面向早教机构和托育机构培养人才。需尽快明确早期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指导院校科学设置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保育为主、保教结合”的方针科学设置艺术类课程占比,规范课程设置。其次,国家要加大专业教材建设相关支持力度。把早期教育相关专业教材纳入国家规划教材建设范围,加大专业教材建设支持力度。再次,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优势,组织相关高等院校、社会组织的行业学(协)会研发高质量的早期教育人才培养教材和课程资源,面向全社会遴选一批高质量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弥补培养院校教育资源不足,夯实人才培养的课程基础。

3.打造“专业化、专门化”师资队伍,支持培养院校教师专业发展

首先,坚持“引育并举”,充实早期教育专业师资力量。一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早期教育相关专业领域招收培养研究生,为职业院校输送高素质师资。二要鼓励职业院校聘请责任心强、保教经验丰富、熟悉托育机构保教实践的人员担任专职或者兼职教师,采取驻校指导、巡回指导和远程指导等多种方式进行有效指导。三要加强早期教育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鼓励现有专业相近的教师经过培训后转型,充实专业教师队伍。其次,建立早期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依标打造一支“专业化、专门化”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将师生比、专兼任教师比例、“双师型”教师比例,教师学历、职称等评估指标纳入早期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引导早期教育师资队伍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明确早期教育专业课程师资配备标准与实施细则,防止早期教育师资过度“学前化”。再次,要加大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力度。一是实施早期教育专业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并予以重点支持;二是增强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机会,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三是鼓励职业院校早期教育专业骨干教师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研讨、研修访学活动;四是加大教师教学岗位激励制度,为教师职称晋升、评优评先提供发展机会。

4.制订专业实习实训基地遴选指导标准,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教育实践是提升早期教育专业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政府、高校和企业要“三位一体”共同建设高水平早期教育专业实习实训基地。首先,国家层面应尽快研制出台早期教育专业实习实训基地遴选指导标准,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考虑本地区早期教育专业学生规模结构和服务对象,与举办院校共同遴选建设一批示范性早期教育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实时动态监管,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促进校企双方在教育实践、人员培训、教育研究等多方面建立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其次,职业院校要深入实施教育实践“双导师制”,通过开展“顶岗实习、置换培训”“职前—职后全程订单式”人才培养等途径,主动促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人才培养供需见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6][7]。再次,托育机构要将接纳早期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地方政府要将机构接纳早期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纳入评价体系。

5.拓宽就业出口,依法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首先,建立早期教育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序列和资格准入制度,依法逐步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8][9],为早期教育专业学生从事本行业工作提供根本性制度保障。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对《保育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做进一步修订,研究修订为《保育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从而明确托育机构保育人员的资格准入标准和能力要求,为早期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准备职业能力和资格证提供国家标准。其次,拓宽早期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出口。要鼓励社会力量和用人单位举办安全规范的托育服务,把吸纳早期教育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作为示范性托育机构评估和建设的重要内涵;要加大对公益性、普惠性托育机构的扶持力度,可试点向公益性、普惠性示范托育机构开放国家公立岗位。再次,依法保障早期教育从业人员合法权益。要建立完善早期教育从业人员职称序列[10],畅通晋升渠道;要探索制订符合早期教育人员专业身份特征的薪级工资标准[11],把职业晋升与薪级工资挂钩,稳定婴幼儿照护服务队伍;要尝试通过专项投入、以奖代补或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用人单位给保教人员缴纳足额的“五险一金”[12],多渠道保障婴幼儿照护服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洪秀敏,张明珠,朱文婷.当前我国托育人员队伍建设的瓶颈与对策[J].中国教师,2020,18(2):79-83.

[2] 杨芳,郭小敏.“全面二孩”对职业女性的影响及政策支持研究——基于工作与家庭平衡的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17,29(10):31-36+22.

[3] 洪秀敏,朱文婷.全面兩孩政策下婴幼儿照护家庭支持体系的构建——基于育儿压力、母职困境与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J].教育学报,2020,16(1):35-42.

[4] 杨雨程,洪倩,周荣君,邓宇晨,段淑培,王燕红.基于Cite Space的我国生命早期1000天研究可视化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0,28:1-6.

[5] 张德文,许金波.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价值诉求、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以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71-75.

[6] 张丽丽,赵妍.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5,24(22):112-114.

[7] 翁连海,逯家富,徐亚杰.“职前—职后全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8):28-32.

[8] 梁慧娟.完善我国非公办幼儿园教师政策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13,27(8):3-8.

[9] 肖子华.日本托育情况及育儿支持制度的启示[J].人口与健康,2020,2(9):19-23.

[10] 叶平枝,张彩云.发达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2015,36(7):23-33.

[11] 刘颖,乐晓云.美国提高学前教师工资水平的政策进展及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17,29(3):121-127.

[12] 王默,洪秀敏,庞丽娟.聚焦我国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发展:问题、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J].教师教育研究,2015,27(3):36-42.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面二孩政策下城市地区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7ZDA123)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高珊

1040756279@qq.com

猜你喜欢
早期教育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
体育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分析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基础会计》教学方法
基于考证与实操并举的会计专业改革与实践研究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论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成长课堂”
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