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学研究视角下安娜与潘金莲比较研究

2021-04-12 11:24吴滨洋文霜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2期
关键词:潘金莲安娜比较

吴滨洋 文霜

内容摘要:《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和《水浒传》中的潘金莲这两个人物形象是中外文学史上极富代表性的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女性代表,本文从比较文学主题学理论这一研究视角入手,分别从形象、题材、母题、情境几大方面对安娜和潘金莲这两个人物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更好地理解两部作品中的人物,把握其内在联系性,为中外其他文学作品形象的对比研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主题学 安娜 潘金莲 比较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和《水浒传》中的潘金莲这两个人物形象是中外文学史上极富代表性的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女性代表,本文从比较文学主题学理论这一研究视角入手,分别从形象、题材、母题、情境几大方面对安娜和潘金莲这两个人物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更好地理解两部作品中的人物,把握其内在联系性,为中外其他文学作品形象的对比研究提供新思路。

一.以主题学研究安娜与潘金莲的可比性

(一)主题学定义及划分范畴

在比较文学的研究中,主题学是对比探究不同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研究视角。根据美国学者马龙的界定,主题学是打破时空的界限来处理共同主题的研究,即对人类文学共同性主题和各民族的文学主题上的相互联系与影响的研究。i主题学的研究范畴通常划分为形象、题材、情境、母题等,本文将从主题学研视角下进行安娜与潘金莲的比较研究。

(二)安娜与潘金莲的内在联系性

安娜和潘金莲分别是《安娜·卡列尼娜》ii和《水浒传》iii中的重要女主人公。两者之间的异同为从比较研究文学中的主题学视角研究,提供了可能。

1.相似之处

首先,安娜和潘金莲都是封建制度下被压迫已久的女性形象,这为她们后来的反叛提供了缘由;其次,两位女主人公的骨子里都有着强烈的反叛精神,使得她们不愿意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而想要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抗;再次,两位女主人公的经历都是曲折的,安娜先是被姑母安排婚姻和卡列宁过着无趣呆板的婚姻生活,之后和渥伦斯基的感情之路又极为坎坷,而潘金莲先是被大户缠上,抵死不从后又被嫁给懦弱无能且丑陋矮小的武大郎,根本无法过正常的夫妻生活,两人的生平都令人唏嘘。最后,两位女主人公到结局都是没有挣脱命运的禁锢,落得了凄惨的结果,安娜卧轨自杀、潘金莲被武松报复杀害。

2.不同之处

第一,社会背景不同:《安娜·卡列尼娜》的背景正处于由古老守旧的封建社会向新兴的资本主义社会急剧转变的时期,《水浒传》的写作背景则是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得到强化,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的时期。第二,社会阶层不同:安娜是俄国上层贵族的妇女,衣食无忧、举止端庄优雅,而潘金莲出身贫苦,曾做过大户人家的使女,言行中透着小市民的尖酸刻薄。第三,后人评价不同:对于安娜的评价更多是正面的,如赞誉她是敢于反抗的永不妥协的“战士”,而对于潘金莲,普遍学者都认为她是伤风败俗的不知廉耻的“荡妇”形象。

3.同而不同,不同而同

正是因为安娜和潘金莲之间既有相联系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个性,才使得二者在比较文学的主题学研究视角下具有了可比性。

二.从主题学的不同范畴探究安娜与潘金莲的异同

(一)形象研究

对于安娜与潘金莲的形象研究将主要从外貌、人物性格、内心世界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外貌方面:两人都有着让人一见钟情的资本,却美得各有千秋。书中对于安娜的描写如“亮晶晶的眼睛和笑盈盈的樱唇”“引人注目的是她这个人:单纯、自然、雅致、快乐而充满生气”;再看潘金莲,“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云恨雨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雪意。纤腰袅娜,檀口轻盈,芳容窈窕玉生香”。倘若把安娜比作悄然绽放的蔷薇,清丽卓绝,那潘金莲就是盛放的牡丹,颦笑流转间动人心魄。第二,人物性格方面:兩人都有着深藏内心的强烈反抗意识,但在为人处世和待人接物上却有着明显差异。安娜虽出身高贵,但无力主宰自己的婚姻,嫁给了比自己大二十岁的卡列宁,她真挚善良,见人不幸能感同身受为人着想,面对迟到的爱情,她勇于面对自己的内心,毅然决定与卡列宁分开;潘金莲出身低微,言行透着小市民的尖酸,爱憎分明,是个大户人家的使女,面对大户的“缠”,她断然拒绝,后被报复许配给了“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她恼恨武大的懦弱无能,希望能脱离苦海。第三:内心世界,两人都有着反抗意识深埋心底,一经触发便星火燎原。“……但是,不论安娜怎样真心实意地愿意受苦,她其实并不痛苦。她也不觉得有什么羞耻……”长久忍受丈夫卡列宁古板无趣、严肃冷漠的安娜抛下所有拥抱了她的爱情。潘金莲与西门庆的相遇是一个偶然,后王婆西门庆设下圈套试探,潘金莲不愿屈从于这段“有名无实”的婚姻,两人这才一拍即合。安娜和潘金莲都是不愿意向命运低头的女性,面对自己婚姻的不幸进行了反抗,在她们的内心深处都渴望一位符合自己心意的伴侣。

(二)题材研究

《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纪著名的现实批评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以俄国整个上流贵族作为宏大背景,其笔下的安娜是一个为爱而生、充满矛盾挣扎的典型的具有反抗意识的妇女形象;《水浒传》主要描写的是明代中叶农民起义的故事,潘金莲是其中一回故事中典型的被人诟病已久的“荡妇形象”。安娜和潘金莲,同样的被迫嫁人,同样的婚姻不幸,同样的为“欲”出轨,同样的结局凄惨。在更多的研究中,安娜被看作是对高层次的生活追求的典范,而潘金莲则是低层次的肉欲满足的傀儡。但正如一篇研究中提到的“两情相悦,情性交融,才会构成人类爱情的最完满的美妙体验”iv,性的存在并不可耻。从某一方面来看,潘金莲的出身已经限制了她的追求,在一个自小被压迫欺负的环境中成长,她学会的是如何满足自己的需求,要她像深闺女子一样“感春伤秋、憧憬爱情”,又何尝不是一种荒谬?她的反抗充斥着利己主义,西门庆和她的关系从本质上看应该是各取所需,西门庆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相较而言,安娜对爱情情欲的追求就多了一些决然性,在发现渥伦斯基可能变心,而自己又面临着几乎被整个社会所抛弃的现状时,她选择了卧轨自杀的方式进行斗争。

(三)情境与母题研究

母题潜在于作品之中,而情境则是作品的外在形式,可见,母题与情境实际上是一种依存关系,在每一个特定的情境之中,一定会蕴含着一个母题。v安娜和潘金莲所面临的的情境极为相似,但两人的选择又有所不同,在这之中蕴藏着“婚姻不幸、决然反抗、悲惨结局”等母题。第一:被迫嫁人,婚姻不幸。先来看看安娜和潘金莲原配丈夫的描写,书中对卡列宁的描写是“他看见卡列宁,看见他那彼得堡式刮得光光的脸和严厉而充满自信的神态,以及他的圆礼帽和微驼的背……卡列宁走起路来蹒蹒跚跚,摆动屁股……”,武大郎便更不必说了“这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起他一个诨名‘三寸丁谷树皮”。和卡列宁的生活令安娜感到禁锢,和武大郎的生活令潘金莲感到痛苦,可以说,自身婚姻生活的不幸冥冥之中已经为后续事件已经埋下了伏笔。第二:飞蛾扑火式的决绝反抗。渥伦斯基之于安娜,西门庆之于潘金莲,更像是在无趣绝望生活中的救赎,因而两两一相遇,就迸发出了火焰,让安娜和潘金莲顶着世俗的压力,不惜以牺牲名誉为代价也要反抗,以挣脱原有婚姻的牢笼。第三:伦理的束缚、礼教的森严都导致安娜和潘金莲在沉沦中走向毁灭。安娜背叛家庭与渥伦斯基的在一起遭到了整个俄国上流贵族的不齿和唾弃,安娜在说不出的压力下摇摆,也在这股说不出的压力下走向了毁灭。而潘金莲的下场较之安娜甚至更加凄惨,安娜在自我意识混沌后走向解脱,但潘金莲是被武松抠出心肝五脏,又被割下了头后惨死的。

三.主题学研究视角下安娜与潘金莲比较研究

(一)中外文学思想渊源与社会历史背景的深刻影响

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与施耐庵的《水浒传》都是享誉世界的著名小说,它们在现实主义中萌发,依托一定的社会现实,孕育了安娜与潘金莲两个同而不同,不同而同的角色。

《安娜·卡列尼娜》被认为是世界级小说家列夫托尔斯所有作品中写得最好的一部小说,它纯粹而完美。《安娜·卡列尼娜》创作于农奴制改革、资本主义在俄国横冲直撞的时期。这个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贵族社会面临资本主义入侵的危机,一切仿佛都乱了套,然而乱了套的不仅仅是人们的生产生活,还有人们的思想。安娜这一文学形象应运而生。在过了八年的没有爱情的冷淡的夫妻生活、遇到了热情的沃伦斯基,她的心逐渐苏醒过来。她可能不再是人人赞美而是人人唾弃的安娜,可是她却真的活了过来。与中国古代小说创作不同的一点,或者说与施耐庵创作特点不同时,托尔斯泰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中融入了自己的宗教观念,也可以说是受到了宗教观念的影响。其对于宗教的既质疑又遵从体现在书中的主人公身上。安娜身上也有这样的矛盾。尽管国当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旧的封建的宗法性的东西还有很大势力,尤其在思想领域里。作为生活在新旧交替时代的现实主义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安娜,其身上必然会具有两个时代,两种思想的印记。vi一方面,她追求爱情自由,精神解放;可是另一方面,她饱受自己一直以来树立的宗教观念的折磨,最终,她选择了卧轨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却向死而生。

施耐庵的《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我国文坛上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毋庸置疑,施耐庵是我国文学界极其重要的一位小说家,他的小说创作理念深受中国小说创作的影响,也影响着后世的小说创作。我国的古代小说有现实主义的传统,立足现实,反映现实,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的特点。施耐庵所处的元末明初,经历了少数民族统一中国的元朝,也历经了朝代更迭的局势动荡,礼仪制度有所破坏,而经济的发展,更使得民风逐渐开化,在此基础上,与潘金莲类似的试图与封建制度抗衡、争取婚恋自由的女性不减反增。因此,可以说,施耐庵在《水浒传》塑造的女性角色,无论是无视男女尊卑敢于上阵杀敌的女英雄“母夜叉”、“一丈青”还是为爱情而死的“淫妇”潘金莲、潘巧云都是时代的产物,她们是女性自我意识苏醒、同封建势力做斗争的急先锋。此外我国古代小说继承了史传文学的传统,在描写人物上面,注意到一方面人有善恶、是非之分,另一方面一方面好人身上也有缺点,坏人身上也有长处。我们可以看到在潘金莲的身上有小市民阶层的泼辣、无礼,可也有同恶势力作斗争、不愿意委身“大户”的骨气;有滥情的一面,可也有反抗封建“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一面。总而言之,潘金莲这个女性形象,从现实中走来,往末路而去,可恨又可怜。

受中外文学思想渊源与社会历史背景的深刻影响,潘金莲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泼辣、风流,可于滥情中是对美的追求,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与不妥协。而安娜是贵族社会的模范,美得不可方物,优雅知性。可正是这样“美好”的安娜并不快乐,背负得太多。卡列林的出现让她找到了唯一的活过来的希望,然而世俗把安娜的这最后的救命稻草无情扯断,于是她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她们都必须死亡,因为只有她们的灭亡才能让人世人警醒,才能与封建礼教或贵族的虚伪决裂。

(二)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思想感情

托尔斯泰塑造安娜这一失足少妇形象是为了“揭露现代社会所借以维持的一切制度——教堂、法庭、军国主义‘合法婚姻 、资产阶级科学——内在的虚伪。”vii因此,他要把美好的安娜毁灭给大家看。在这个过程中,安娜失去了名誉、孩子和在阳光下生活的权利,直至最终失去了生命,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上流社会。托尔斯泰對安娜无疑是同情的、惋惜的,于是他把死亡安排给了安娜,这样安娜才能解脱,才能守住内心的那份纯真。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潘金莲这一角色,除了情节需要,还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为了突出武松这个英雄角色。面对潘金莲的引诱,不为所动,可谓“佛”。知道武大郎死亡的原因后,怒杀潘金莲与西门庆,无所畏惧,嫉恶如仇,可谓“神武”。第二,揭露女性的复杂性。一方面,她们处在压迫中,无法决定自己的婚姻爱情状态,很多时候是受人摆布。另一方面,她们具有反抗斗争精神,她们对礼教制度的反抗与梁山一百零八好汉的起义本质上并无区别,终是具有自身阶级的局限性,走向极端,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葬送了性命,化为了灰烬。施耐庵花了大量的笔墨来描绘潘金莲,文笔之中有对其极端行为的不认同,更有同情。而他最后安排给潘金莲的结局读起来似乎让人感觉酣畅淋漓,实则是一种带血的悲哀。潘金莲大胆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并没有错,这是一个女性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的追求。viii

托尔斯泰与施耐庵两位大家的大同小异的写作意图与思想感情让潘金莲与安娜如同开在沙漠与洪水里的两朵花,她们面对不同的境遇,有同样的反抗;拥有不同的人生,却被酿成同样的悲剧。

四.主题学研究视角对中外作品比较分析的启示

主题学作为比较文学研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视角,在中外文学作品的对比研究中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正如刘守华先生所说:“在比较故事学(民间文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引者注)中虽然没有专门倡导主题学研究,但在对故事母题、类型、主题作比较时,却可以吸收比较文学中主题学研究的成果与方法,使之更具有理论的深度。”ix由此可见,从主题学这一较为新颖的研究角度出发,可以更好地分析比对不同国家不同作品的异同及原因,有利于思维方式的拓展和治学方式的改进,从而更好地认识和发掘不同民族文学的魅力所在。

注 释

i齐晓迪,祁晓冰.主题学视角下《傲慢与偏见》与《小妇人》比较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4(03).

ii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妮娜[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iii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精装)[M].岳麓书社,2006.

iv周正猷,周峪锌,金宁宁.一见钟情是人类爱情深层的基础[J].中国性科学.2014.23(2):104-107

v武霞.主题学视阈下蒙古族民间童话与格林童话比较研究[M].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06.30

vi杨正先.安娜与潘金莲比较研究[J].曲靖师专学报,1994(01):29-33.

vii列宁全集第16卷·托尔斯泰与无产阶级斗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P352.

viii崔莹.论《水浒传》作者的女性观[D].新疆师范大学,2006.

ix刘守华.谈比较故事学的方法[J].民族文学研究,1995,(3):5-6.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潘金莲安娜比较
安娜作品
潘金莲人物形象的深层解读
与圆有关的中考压轴题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砒霜与酒
做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