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

2021-04-13 05:13张菲茹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激活思维积极作用思维能力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不仅需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教育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基础,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培育,要激活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激活学生思维的积极作用,指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不足,提出在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的可行措施,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形成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激活思维  思维能力  积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8-0003-02

近年来,在教育教学不断发展改革的背景下,提出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全新理念。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涵盖了多个方面,其中思维能力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为了顺应教育发展的全新趋势,就需要将核心素养培育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要通过合理策略优化教学,在语文课堂中激活学生思维,刺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作为语文教师来讲,便需要对此加强研究,思考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教学策略,并将其实践运用到教学活动之中,推动语文教学的创新改进。

一、小学语文激活学生思维的积极作用

语文中的思维能力,是针对于语文课程而言的语文思维。课标当中就指出,语文课的教学,应该关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可以说,思维是智力的内在核心,思维的发展才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尤其是对于语文课程而言,本身属于一门语言课程,其和思维具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在语文的口语交际表达中,就需要思维能力的支持。良好的思维,才能让语言表达充满逻辑,表意清楚。如果思维混乱,就会导致语言表达混乱,无法准确表达出意思。另外,在语文的阅读、写作等活动中,思维能力同样很重要。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脉络与故事结构,探寻课文的内涵。良好的思维,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写作中提高写作的整体性,避免出现前后矛盾或是违背常识的错误情况。

总的来说,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中对学生展开思维能力培养,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其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高低和学习能力直接相关。思维能力越强,在学习中对于知识的理解就越高效。通過对学生思维的激发,可以让学生形成更好的学习能力,从而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取得良好效果。第二,能够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在当前教学中,部分学生的课堂参与缺乏活力,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缺少思考,只是单纯听讲,这就造成学习效率低下。通过对学生思维的激活,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切实投入到学习之中,加强对语文知识更好的掌握吸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第三,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部分,通过对学生思维的激活,能够帮助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这样也就可以带动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进步。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不足反思

针对小学生的思维进行激活,这在新时期背景下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需要把握的一个要点,其能够展现出多方面的作用价值。但是从目前的语文课程教学来讲,在学生思维激活这个方面,并未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展现出了一些方面的教学问题。

(一)缺乏关注忽视学生思维激发

结合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际开展来看,对于学生思维的激发,这并未得到全面的实现。在实践中,部分教师对学生思维的激发并未引起关注。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重点还是放在了课本知识的讲解方面,着重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的讲解,关注阅读和写作,未能从中渗透思维激发的相关教学活动。如此一来,就导致语文教学并未将学生思维激发融入到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激发,这就使其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被动,缺乏主动性,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

(二)思维激发的形式单一

对小学生的思维激发,需要在形式上体现出多样性,要依托多种不同手段和方法,来对学生思维予以刺激,确保能够在多元视角下,刺激学生的思维发展。但是,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情况可以发现,在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中,不少教师所采取的方法比较单一,往往就是以课堂提问的方式来刺激。教师在课堂上围绕课本中的一些知识点来创设问题,在课堂上提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抽学生回答问题。这种单一的思维激发形式,时间一长就让学生感到枯燥,甚至出现抵触心理,难以取得预期的理想效果。

(三)学生的思维实践偏少

激活学生思维,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形成一定水平的思维能力,并且运用到语文课程的学习当中。而思维能力的发展,单纯依靠理论刺激是不够的,必须要立足实践,在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强化提升。不过结合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对教学活动设置,还是局限于理论化的讲解之中,并未给学生设置足够的实践锻炼。尤其是没有设置与思维锻炼相关的实践活动,这就造成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激活思维的空间和条件。

三、小学语文教学激活学生思维的策略分析

根据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思维激活方面所表现出的一些现状问题,语文教师需要对此予以反思,通过有效手段来创新教学,将思维激活融入进来,与语文课程的教学有效衔接,对小学生思维形成有效锻炼培养。

(一)重视思维激活优化教学设计

要将激活学生思维融入到语文课程的教学之中,作为课程教师应当对其形成足够的重视,切实理解激活学生思维所包含的多方面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思维加强观察,对相关的学术研究文献展开阅读和研究,了解激活学生思维的内涵与作用,并且逐步重视起来。在形成重视的基础上,就需要针对性优化教学设计,将思维激发融入进来,创造出相应的空间和机会。

首先,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要打破教材的限制,从学生思维角度出发,引入一些具备拓展性和探究性的素材,通过这些素材来设置问题、构建情境或是创设实践,给学生提供展开思考探究的空间环境,从而达到刺激学生思维的作用。

其次,要对教学流程环节予以优化设计。在传统模式下,教学流程环节比较固定,而且是以教师为主导。为了激活学生思维,就要增设一些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为主的环节,在课堂上给学生开辟自主学习的空间。

最后,主要对教学评价进行优化设计,要在评价中设计相应的思维评价指标,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评价考核。

(二)多形式教学激活学生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进行激活,需要注意到方法手段的多元化构建,不能只是局限于课堂提问。

第一,可以采用问题清单导学的方式,激活学生思维。该种模式,就是立足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思考问题,将问题汇总到一张清单之上。在课堂上,通过问题清单,指导学生开展自学。学生先对清单上的问题进行思考,在思考下再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实现探究。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在问题驱动下进行思考学习,让自身的思维得到激活。

第二,引入趣味素材刺激学生思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类型多样,教师可以立足一些课文,引入相应的趣味拓展素材,通过这些拓展素材来激活学生的思考。比如,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趣味猜谜,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如“看着是绿的,打开是红的,吃起来是甜的,吐出的却是黑的”,猜一种水果。這样一个猜谜,便可以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开动脑筋,练习自己的生活,便可以猜出来是西瓜。

(三)设置实践锻炼学生思维

对于小学生思维的激活,还需要在课堂上关注到学生实践这方面,要立足教学内容,多设置一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锻炼思维,让思维得到激活,思维水平实现提升。

比如,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针对写作的一些技巧予以讲解后,可以设计“头脑风暴”的实践活动,也就是依托思维导图的形式,由教师提出一个名词,学生开动脑筋展开思考,在一定思维逻辑的支持下进行联想,最终形成一张联想思维框图。比如教师给出“太阳”这个词语,学生可以联想到红色;再根据红色,联想到火焰;再根据火焰,联想到烧烤;再根据烧烤,联想到猪肉……通过这样的头脑风暴活动,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强化锻炼,促进其发展。

四、结束语

激活学生思维,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意义重大。语文教师要把握激活学生思维的内涵,认识到当前教学的不足,再通过可行方法创新教学,将思维激活有效融入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刘坤.问题引领  激活思维——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方式[J].小学生(下旬刊), 2020(9).

[2]王雅霜.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J].语文课内外, 2020(6):30.

[3]王娟.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J].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9(4):72-72.

[4]李世云.激活思维——小学语文提问教学浅析[J].好家长, 2019(48):182-182.

[5]包根行.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学习思维[J].学周刊, 2020(11):75-76.

作者简介:

张菲茹(1983年-),女,汉族,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激活思维积极作用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浅谈教育创新在数学课堂的实施
让有效提问开启学生思维之门
浅谈雾霾与经济
莫让对话止于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