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每一堂课是教师的天职

2021-04-13 16:10任朝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6期
关键词:知识一堂课学习

【摘要】“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无论是在古代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都是传授知识的职业。人类的文明之所以能不断延续、发展,皆因有师者的授业,从而薪火相传。

【关键词】教师  一堂课  学生  学习  思考  知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6-0019-02

一、充分认识上好一堂课的内涵及重要性

“听懂了吗?”“这里有什么问题吗?”“需要再讲一遍吗?”……对教师和学生而言,以上的问话在课堂之上是极为常见的,在当下,上课围绕着教学任务,很多课程的安排都有一种拼接感。就教师而言,不按照教学安排来上课,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与目标,然而对于学生来说,这也许并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认同感。

由此造成现在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面讲,下面的学生只会点头称是,但这些学生是否真的明白了所讲的内容呢?答案是不尽然的。学生过度地围绕教师的思维去学习,这就必然会将本来发散的思维强硬地束缚在了一个框架里,先不说他们能否举一反三,就连对待最基本的问题也只是人云亦云。前进的道路被规划的明明白白,不容许一步走偏,造就的只是一个个生硬的机器,脑中只剩下格式化的公式而缺乏独立的思考。

作为一名教师,从自己站到讲台上的那一刻开始,就希望自己能在学生面前侃侃而谈,展现自己的博学多才,让学生钦佩;就希望自己在教学中能有所成就,终有一天能够桃李满天下,成为一名合格的,更是一名优秀的教师。这是每一名教师的美好愿望。

但是,对于一堂课来说,我认为:重要的不在于教师教了什么,而在于学生学到了什么。一味地去追求教学任务,最终,所换来的不过是声声无病痛的呻吟罢了。记得当年我求学时的场景,在那个年代,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远不如现在这么丰富,但是,那个时候的教师却运用着他们独特的手段以教导学生学习,他们所做的,无非是因材施教、将学生的欲求摆在首位。所以,我所认为的一堂好课的标准,是让学生能够感兴趣,能够引起共鸣,吸收最为丰富的知识。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上课的过程中,单纯靠教师的填鸭式灌输所能起到的作用其实是微乎其微的,唯有引导激发学生自发主动地去学习、去思考,并且能在教师所授知识的基础上深究,才会真正理解问题并铭记于心。

二、上好一堂课需要做到的几点

既然已经清楚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那么如何去上好每一堂课,本人有三点拙见。

(一)内外兼修——学高者为师

教师的本职是传道受业解惑,因此,自身的功底要过硬。俗话说的好:“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相对于学生获得的“杯水”知识,教师必须拥有十倍、百倍于学生的“桶水”知识。教师在所教授的领域内,如果没有一个丰富的知识储备与阅历经验,看待课本和学生相差无几,那又如何去教导?自我完善是首要的,其次在于拥有了知识后对于教科书的处理。教科书不过是学生和教师沟通的媒介,并不是金科玉律,没有必要将知识死死地禁锢在这一隅之地。发散思维,不仅是学生需要,教师同样需要,这就是所谓的“吃透”课本,流于表面的教导不过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学生会觉得听课不如自己看书,很容易会出现课堂的“冷场”现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对于教材,教师是需要精读的,深挖每一个知识点并发散出相关的知识,在备课时,可先预想上课时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想要了解的知识,思考应对方法、整理出完备的备课教案;在上课时,对于知识的教授可根据实时情况,合理、灵活地取舍、引导、拓展,形成一套自成体系的讲课流程。

备课的积累是在课后的,而在上课时,如何去表达讲解的内容就更加考验教师的基本功了。教书和演讲并不冲突,都是对一群人来诉说自己的思考并使他们为之感染,区别无非是教书更要注重学生的方方面面。那么,语言是授课无法绕开的。为什么一些教师明明学富五车,在上课时却干干巴巴?又为何明明讲授同样的内容,一些教师的课就是更让学生理解和喜爱?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言为心之声。作为思想的外衣,言语上应力求通俗、活泼、摒弃传统说教,合理的表达无疑会是令人更加愉悦的,教师从语速、音量以及准确精炼入手,通过语言来配合讲演稿,无疑是如虎添翼。

(二)传道解惑——学涯引路人

上课不仅是教知识,更在于引导怎样去学知识。古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虽然现在的课堂教师会一直教导你,但是归根到底,学习始终是学生自己的事。毕竟,无论教师再如何出色,一周最多也只是给你上4、5节课,不到五个小时,对比其他的时间,是完全不足的,所以,上课教知识是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主动学习知识,就是上课的另一方面——教授如何去学知识。

教师所引领的学生都是青少年,而青少年的内心是自由与热情的,对于很多事都是“三分钟的热度”,那么,青少年去做一件事的根源在哪?无他,兴趣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对学习有兴趣会是其努力学习的内动力。要想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只能通过兴趣的诱导,常言“强扭的瓜不甜”,通过教师的压迫所能达到的效果只能是让学生口服心不服,对此,教师需要学会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课堂活动就是让学生参与课堂、活跃课堂气氛的好办法。我曾经尝试过,让学生自己来进行讲课,果然,和我来讲课时台下学生的神情是完全不一样的,我想,这是因為台上的不再是教师,而是和他们同样的学生,在心里自然会更加关注,甚至会联想着也许在台上的有一天也会是自己,这时,学生的兴趣已经全然被调动了。当然,学生讲课不仅是为了调动积极性,进行讲课的学生要在上台前必然会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以免自己在同学的面前“出丑”,这样自然而然地也会更深入地去钻研,甚至会与同学们共同去提前讨论、设计。而教师在学生讲完之后,趁着积极性尚未褪去,适时地进行讲课的点评、总结,并且再拓展一下,可以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其次,我认为青少年时期,同学们对美的追捧尤为明显。那么,对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对很多学科的学习兴趣有时仅仅只来源于自己对这个老师的喜爱——他们眼中“最美的老师”,这就需要老师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注重打造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努力让学生喜爱自己,成为“美”的代言人,这样才能让他们多从自己身上学到知识,才能教育好他们。

如果一个教师终日里自己都表现得心态灰暗,授课时缺乏幽默感,死板、教条,甚至将一些过时的陈旧教育理念传递给学生,这必将影响课堂的授课效果。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学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业务修养和职业修养。在课堂上融入思政教育,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真善美,让自己成为真理的化身,展现自己才华横溢,风趣幽默,积极阳光的一面,给学生带去阳光,带去信心,带去力量,更带去兴趣。

其三,因材施教——争当有心人。

首先,上课的时候必须学会关注每一个学生。一堂课上,授课的是教师,主体却还是学生,一些小小的举动可以使一堂课的效果发生质的变化。很多的教师讲课时所关注的仅仅是少部分的“优等生”,但是又有多少学生是天生的“差生”呢?归其原因,还是授课方法不恰当,教师授课时一味地去讲自己的,而没有过多地考虑到学生的接收能力的差异,这时候就需要注意课堂的节奏,根据不同的内容,分出轻重缓急;对于不同的学生,突出重难点、循序渐进。一堂好课,绝对不是仅仅只有少数人听课就好了,而是需要绝大多数的人都理解了。

其次,对于学生的心理把控也是必须的。学生都是处在极好面子的年龄段,批评远没有鼓励来的好。学生的自尊心,是学生成长的动力。成就感,是教师轻而易举就能够给予学生的,那么就不要吝啬于夸奖。在授课的时候出几道简单又贴合内容的题目让学生来做,不仅能够活跃气氛,还能顺势表扬一下答对的学生,使其收获其他同学赞赏、羡慕的目光,让他们的内心得到满足,自然就会对这些知识充满兴趣。当然,对于没有答对的学生也不要去指责或者批评,应该去勉励他,给予爱与希望。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是作为一名好老师的责任。任何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

对于一个拥有自觉性,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需让其知道:学习本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要想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必须保持心态的宁静,用愉快的心情去学习;让其懂得: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过分不自信,背负太多与学习无关的东西,那么就会垮掉,无法安心学习;让其体会:“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唯有学习可以给自己带来无穷的乐趣,快乐的享受。

总之,上好一堂课不仅仅在于教师,也在于学生。上课就如走马观花,过去了只留下一个粗浅的记忆,教师所要做的,不仅仅是把学生带入这个花园,更重要的是为每一个粗浅的记忆填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尽管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但我们也要在方方面面锻炼、提升自己,走出一条通向未来的、属于自己的特色的道路。教师要成为帮助学生进步、促进学生成功的人梯,乐闻学生进步,追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至高境界。

參考文献:

[1]东方英才.《好老师的10堂必修课》

[2]韩愈《师说》

作者简介:

任朝(1982年-),女,汉族,江西九江人,讲师,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知识一堂课学习
有趣的一堂课
也谈怎样讲好一堂课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爱与知识的力量
溜走的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