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1-04-14 18:20张彦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9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教育

【摘要】特殊的战略地位和区情,决定了在新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极端重要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确认识“多元一体”是前提,增强“五个认同”是关键,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重要举措,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有效途径。

【关键词】民族团结  教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D2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9-0005-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特殊的战略地位和区情,决定了在新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极端重要性。

一、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极端重要性

维护和促进新疆地区的民族团结,是新疆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是保障新疆地区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现阶段中,我国在维护新疆地区稳定安全,促进新疆地区民族团结,推动新疆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但是,新形势下新疆民族关系层面依然面临着一些新状况,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反分裂、反渗透工作的开展。当前,新疆正处于暴恐活动活跃期、反分裂斗争激烈期以及干预治疗阵痛期“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面对严峻的形势,为了确保民族工作取得的宝贵成果,必须高度重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新疆地区各民族构建共同的精神家园,自觉抵御外部敌对势力及分裂思想对新疆地区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夯实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社会基础。

(一)新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特殊的区情,决定了铸牢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增强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至关重要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边疆民族地区同其他地区一样,各民族形成了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新疆,作为边疆民族地区,民族成分多、信教群众多是其特殊的区情。此外,新疆还有8个跨界民族。新疆地区居住的跨界民族在血缘、文化等诸多领域与邻国存在诸多相似性。这对于增进我国与邻国之间在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但是,跨界民族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被敌对势力利用的风险。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开展跨界民族的民族团结教育,从多个角度进一步加强跨界民族对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感,真正将这一群体统一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之中。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边疆问题虽然产生在边疆,但是其影响不会局限于边疆,会对国家全局造成影响。因此,边疆问题是一个根本性、全局性以及战略性的问题 [1]。是否能够正确地处理边疆问题,直接关系到领土完整,关系到我国的主权、关系到民族的前途。所以,新疆特殊的区情决定了铸牢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增强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至关重要。

(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需要

三股势力的存在是影响我国新疆地区长治久安的危害根源所在。而从近年来的威胁形式来看,暴力恐怖活动是最为直接的现实危害,更是全体人民必须共同关注和应对的敌人。因此,在新疆民族地区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层面的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引导新疆各族人民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安全观以自觉地抵制极端思想和民族分裂主义的渗透。为此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增强新疆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铲除恐怖分裂势力滋生的土壤,维护新疆地区的长治久安。

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探析

新时代下,维护边疆的稳定发展要完整、准确贯彻党的治疆方略。而在此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眼于中华民族同新疆各民族、深化我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正确宣传和系统阐释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层面的观点和历史事实,增强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五个认同”,筑牢实现边疆地区稳定发展的根基。

(一)正确认识“多元一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

中国历史演进的过程是各民族形成、发展和交融的过程,也是各民族齐心协力缔造统一国家的过程,更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地提升、民族自觉性不断增强的过程。正是我国历史演进的这一特点,造就了中华大地上各民族交错杂居、彼此交融、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的多元一体格局。其中,多元与一体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一体中包含着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把握二者关系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一体是主线与方向,而多元则是动力和要素。在准确把握多元与一体的关系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增进民族之间的认同,有力地推动新时代下民族关系的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奠定扎实的基础。在具体工作中,应当针对不同的倾向,采取对应的宣传教育策略。例如,存在狹隘的民族主义时,应当高度重视强调“一体”的宣传,而大汉族主义倾向突出时,则必须高度重视进行“多元”的宣传。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必须要尊重差异存在,充分地体现包容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各族人民进行积极的引导,形成各族人民相互欣赏、相互学习以及相互尊重的紧密关系。

(二)增强“五个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

新时代下,为了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着力于增强各族人民的“五个认同”。“五个认同”思想是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对之进行创新和发展而提出的重要思想。具体而言:第一,加强各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中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祖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命运共同体。对于中华民族各族儿女而言,维护国家的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第二,加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中华民族和各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第三,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经历悠久历史而积累的精神财富,包括新疆民族文化在内的所有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第四,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必须始终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摆在首要位置,旗帜鲜明地维护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五,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清楚地认识到这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然途径。总之,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新疆各民族人民的“五个认同”教育,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牢固树立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观念。

(三)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

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之间平等相待、守望相助、和谐共融的最高境界,这是新时代下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进步的基石所在。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依托多种形式活动的开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同时,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应当始终关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核心主题。在具体形式层面,既要关注广大群众的需求,也要突出特色化,从而不断地增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开展过程与对少数民族的帮扶过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要密切地关注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的切身利益。同时,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关注群众利益,贴近群众生活实际,努力形成民族团结人人有责、民族团结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

推进各民族之间的深度交流交融已然成为新时代下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化解民族隔阂的核心和关键,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列宁说过:要“支持一切促进各民族间日益紧密的联系和促进各民族打成一片的措施”。[2]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键是要正确认识交融、切实尊重差异、逐步缩小差距。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交流活动。同时,应当有序地推进构建起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全面地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促进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营造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

总之,维护民族团结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新疆是我们各民族人民共同的家园,也是坚不可破的民族团结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通過不断地深化民族团结工作的作用力和影响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扎实的基础,并通过有效的途径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支丽.浅析我国边疆治理的政策[J].理论与创新, 2018(8).

[2]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6页.

作者简介:

张彦,兵团党委党校统战理论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统战理论与政策、新疆及兵团民族问题。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民族团结之歌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创民族团结和谐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