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

2021-04-14 21:53张海姣
成功密码 2021年5期
关键词:任务红楼梦

张海姣

深度学习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1976年, 美国学者马飞龙和罗杰萨尔乔发表的《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一文中就提到过浅层学习与深度学习。两者对比得出,深度学习是和浅层学习相对的,深度学习注重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解决,它更加强调真实的情境、知识内容的迁移整合、活动的有效和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以及评价的反作用力。因此,深度学习有四个基本特征,即情境创设、知识建构、问题解决与反思评价。结合当前高中新课改的趋势,进一步可以提炼为四个关键词,分别是情境、任务、活动和评价。

《红楼梦》是一部长篇章回小说,规模宏大而主线清晰,人物众多而性格鲜明,情节复杂而张弛有度。如果只是让学生浏览、略读,那么学生难以理解小说的丰富内涵,感受小说的精彩之处,因此,对《红楼梦》开展深度学习,从情境、任务、活动和评价四个方面指导阅读,精读小说的重点章节,将对学生理解《红楼梦》大有裨益。

一、情境:《红楼梦》阅读开展的驱动力

高中课标33次使用“情境”概念,其对“情境”解释为:“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

王宁说:“所谓‘情境,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具体语境。所谓‘真实,指的是课堂呈现的语境是真实的,且是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并激发他们不断思考,在解决语境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一些必备的资源,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

综合以上观点:情境,可以理解为一种富有意义的真实的语言情境,它指向学生要解决的疑难问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困难,并且它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笔者把这个真实情境概括为: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启发人们思考的资源、支架、文字经验。

基于以上概念,设想《红楼梦》教学中可以设置情境:

1.《红楼梦》中有许多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小说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日常生活画卷,其23回中吟诗作赋、猜谜联额、听笛赏月、说书看月、游园行令、品茶论画……假如你可以穿越到大观园,联系小说情节,你最向往参加哪个活动呢?身处红楼现场,你会有哪些妙句?

2.影视作品87版《红楼梦》评价最好,剧中不管是人物的选择、服饰、场景,还是人物的语言、对话,都尽量还原了原著。在导读课前,可以截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图片、影视片段,让学生通过人物的服饰、动作、表情猜一猜是哪个人物(课前调查,学生基本上没有看过87版《红楼梦》)。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主要人物有一个整体印象,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3.《红楼梦》中有名号的各色人物有700多人,他们的名字中寄托着曹雪芹的用意,这么多人物如何区分呢,有没有什么规律?预设:贾家四代:水——代——文——玉——草;提示情节,如霍启(祸起);揭示创作主旨,贾雨村(假语村言);暗示人物命运,如“元迎探惜”暗喻其命运“原应叹息”。

设想通过以上三个“情境”问题,想象生活场景、猜猜人物、人名隐含的深刻含义,让学生产生阅读文本的兴趣,推动学生在语言情境下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二、任务:《红楼梦》阅读开展的目标、纲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位于18个任务群之首。《红楼梦》是高一必修中教材指定的必读篇目。因为《红楼梦》篇幅长、意蕴深刻,学生很难读下去,但深入其中,《红楼梦》对提高学生古典长篇小说的审美鉴赏能力,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具有重要意义。

《红楼梦》的人文主题是“艺术化的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百科全书”。语文要素包括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人物形象、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要讓学生“建构阅读长篇小说的经验和方法”。

从课标和教材的提示中,教师可以明确《红楼梦》的教学方向和文本重点,即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思想等,最终实现由“这一本”到“这一类”,构建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当然,这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正确的任务指导,才可以实现。

基于以上分析,《红楼梦》教学可以设置任务:

1.曹雪芹不仅写出了众姐妹的青春与诗意,也写出了她们的薄命与不幸。她们有令人佩服的才情,也不乏真实的人性弱点。请大家根据“金陵十二钗”的判词,选出你最喜欢的人物,梳理人物的活动轨迹,并为其配上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尝试为人物画一幅图,可以板报、书签的形式呈现。

2.说到《红楼梦》,胭脂斋批语是研究红楼不可跳过的重要一环。点评角度分为揭示作者的用意和文章的妙处,了解某段文字的精华所在,提醒读者勾连前后文等。批注要求学生做到“就作品中最有感触的一点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现在常用的“圈点批注法”,初中学生就有接触了,高中阶段对学生评语表达,点评角度可做更进一步的要求,可用感想式、评价式、补充式以及质疑式批注,记录自己的真实想法。也可要求学生在书本中做批注,要求阅读章节,同学互相点评等,通过以上任务,以期推动整本书阅读。

3.自古以来,不同的人可以从《红楼梦》中看到不同的人生,归纳出不同的主题思想。文艺学基本理论认为,“主题多元是优秀文艺作品的重要特征”。你从《红楼梦》看到了什么?阅读相关的评述,每人收集三个以上主题,小组合作,分享你们比较赞成的主题思想,并说明理由。

综上所述,以课标和教材为引领,以三个任务为例,通过板报或书签、圈点批注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对《红楼梦》的人物、人物关系、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等,就自己最有感触的“点”(故事、人物、场景、语言)分享、交流。

三、活动:《红楼梦》阅读开展的动力

王宁说:“新课标所说的‘活动,指的是语文学习活动,也就是‘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就是说,活动的实质是让学生进行言语运用,包含了听、说、读、写等方面。基于以上概念,《红楼梦》教学中可以设置活动:

1.用思维导图呈现人物关系。《红楼梦》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往往让学生看了前面忘了后面,人物关系辈分也常常被混淆。问卷调查发现,《红楼梦》中人物关系、族谱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学中可设计活动:梳理人物关系,并用思维导图将人物关系呈现出来。

2.撰写短评。短评是对作品进行分析、点评的简短文字。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会从《红楼梦》中读到不同的人物形象、主题等。每位读者在作品中喜欢的人物不同,每位读者在作品中读到的主题也不同,这就为撰写文学短评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大家可以写得各不相同。例如,十二个人物形象的确立和文中诗词场景的描绘紧密相联。可设置活动:通过欣赏小说人物创作的诗词,撰写短评。例如,林黛玉的《葬花吟》,反复朗读,品味关键字词,体会词人的心境,并尝试撰写短评。

3.猜想故事情节。阅读回目,猜想小说的故事情节,并用拟写提纲的方法把握《红楼梦》的章回内容。同时,因为《红楼梦》后四十回争议比较大,可以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评一评、写一写。

4.剧本表演。《红楼梦》中人物出场的环境、语言、动作、心理、服饰等在小说中都有详尽的描写,还穿插了许多小细节,可以请同学们挑选喜欢的片段演一演。

基于以上理论和实践,设置言语实践活动,让同学画一画、评一评、写一写、演一演等,呈现《红楼梦》的人物关系、喜欢人物的诗词、红楼后四十回的思考、小说中的经典片段再现。

四、评价:对《红楼梦》阅读进程进行监控

评价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读。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阅读惰性,正确而有效地读完《红楼梦》,可以设计“活动评价表”。

1.阅读时间计划。表格内容包括每天的阅读量(页码);读完《红楼梦》的总天数;初读、精读和再读计划。同时,成立阅读小组,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追踪、协调本小组的阅读进度,每周一次汇总说明阅读情况。

2.阅读内容检测。每两章一次回顾阅读过的内容。包括印象最深的情节、人物、场景,撰写读书笔记等。

3.阅读反馈、交流。每周阅读课教师确立一个主题,让同学们以小组形式,挑选、汇总大家公认的组里写得最好的摘评、心得,制作PPT,在班里分享。还可以让同学们互评批注,一位同学的读书笔记找三位同学评价,从语言、人物性格等角度,汲取身边同学的读书智慧。

新课标提倡“评价先行”“生長可见”。如何更好地评价学生《红楼梦》的阅读状态?阅读过程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行之有效的测评手段。对学生的阅读进程进行检测、反馈,这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读。

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也认为“《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代表性最强的作品”。阅读《红楼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同时,作品中透露出的人性深度是其他作品无法比拟的,其揭示出背后蕴含的广大社会背景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因此,对于高中生而言,阅读《红楼梦》十分有必要。

总的来说,《红楼梦》回目多、体量大、细节繁、人物关系复杂,韵文难解,民俗礼节复杂等,不但学生阅读有难度,教师的教学也极有难度。但是,让学生提前接触《红楼梦》,培养学生对红楼的兴趣是极有必要的,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一生只读一本书”,只要方法得当,学生读进心里了,《红楼梦》可能是一个人要读一辈子的书,缘分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本篇结合深度学习的四个体征,即情境、任务、活动和评价四个方面来谈《红楼梦》的教学实践,因为时间原因,还未来得及实践,只是一个初步的设想,文章中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笔者将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思考。此外,文章中“评价”部分相对不够完善,因为实践过少,缺乏合理科学的评价量表可以参考,我们将会在实践中不断思考这些问题,希望有所突破。

猜你喜欢
任务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续红楼梦
作家阅读的方式
丢弃“正确的废话”
浅谈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