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中培育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2021-04-14 23:54王静之
成功密码 2021年5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核心素养

王静之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在课程理念上,除保留原有的音乐范畴多元化以及强调音乐实践活动外,新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标准,关注美育的功能以及情感体验,强调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化情感,以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如何将新的课程理念在音乐课堂中体现出来、具体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是我们高中音乐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点粗浅的体会。

一、深刻领会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丰富内涵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新课标的学习,我感悟到,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至少表现出五个方面的要求。一是音乐感受与体验的兴趣。如学生在实践音乐感受与体验时能保持较高的参与音乐活动的意愿,能发展个性化的音乐爱好,能逐步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习惯等。二是音乐表达与表现的能力。如学生能熟唱百首知名歌曲,能凭经验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来抒发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能创造性地改编音乐作品,能正确地表现熟悉的音乐作品内涵的情感,能凭经验选择合适的音乐表现形式等。三是音乐交流与合作的经验。如能熟悉并较好掌握数十首经典曲目,能与他人进行音乐交流合作、保持较高的参与意愿和合作意识,能掌握音乐合作规则与方法的经验、具有参与校内外音乐社团或综合性艺术活动的经验等。四是音乐情感与审美态度。如能熟知数十首歌颂爱国、励志、勇敢、友善、忠贞的经典中外音乐作品,能够根据自己的心理情感需要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能与所选音乐作品产生共鸣获得较强的情感体验与精神满足,能够对复杂的音乐作品进行审美体验等。五是音乐文化与社会理解。如能深刻理解若干首中外名曲创作背景、公众影响、社会作用,能了解并喜爱祖国形式多样、表现力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能感受与体验世界各民族创造的优秀音乐文化的精彩,树立平等的音乐价值观,以健康的音乐审美态度鉴赏各民族音乐精华等。

二、准确寻找音乐课堂教学起点和落点

把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落实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教学中,我较重视从学情出发,找准教学的起始点和落脚点。如在信息化时代,学生接触音乐资讯、作品的渠道非常广泛,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经验(现实起点)往往具有多样、差异、杂芜等特点,我常常根据学生的这种特点,设计一些开放、互动、展示、对比的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比如,中学生普遍对《水浒传》中的《好汉歌》很熟悉,很感兴趣,我把学生的这个特点作为一个起点,将山东民歌《锯大缸》和《好汉歌》对比欣赏,学生们通过比较、感悟,较好地认识到民间音乐是作曲家创作音乐的源泉和灵感,加深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印象和文化理解。同时,我还根据学生的这种特点,注意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尽量做到具体、分层、可观察、可测评,使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获得具体的进步。

三、创新设计有利于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法

学生们在音乐基础、学习能力及兴趣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教学中,我注意创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差异,鼓励学生们多听、多想、多说、多做,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充分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体验,形成个性化音乐体验。同时,我注意在当下流行的音乐作品以及相关电视节目中寻找合适的作品,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多向交流、自由表达中提高音乐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比如在讲“高亢的西北腔”的时候,我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谭维维不久前在《中国之星》上携手华阴老腔演唱的摇滚歌曲《给我一点颜色》,使学生们对于关中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进而对他们平常很陌生的秦腔艺术有了去了解的冲动,课堂效果好得让我都感到意外。随着欣赏和鉴赏水平的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了极大动力,学生的音乐潜能和人文修养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挖掘和发展。

四、注重在探究和实践中涵育学生音乐素养

优秀的音乐作品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作品中不同的节奏、旋律和演奏演唱的强弱、速度、音色等体现出不同的观念、思想、气氛、情绪。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聆听构成音乐美感的各种音乐要素以及了解诸要素的对比,在此基础上,注重学生通过参与丰富的音乐实践,带着丰富的想象,品味音乐的气氛、情绪,感悟音乐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在音乐实践中涵育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音乐理解与鉴赏能力逐渐形成。如在上“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一课时,我把乐曲分成了三个不同的部分,并且由不同的小组强调对应的乐段,作品的发展以及乐曲的情绪一层层地铺展开来,学生不只是对于音乐本身印象加深,对于其结构也获得了清晰的认知,这样要比笼统的解说和一遍遍的填鸭式欣赏效果好了很多。又如在“非洲鼓乐”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敲击非洲鼓的不同部位感受产生出的音色及力度变化,以此来塑造和表现作品内涵。再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用击鼓、跺脚、拍手臂等不同方式,按照作品中力度、速度的变化,从生动而惟妙惟肖的节奏合作练习中,引导学生感受人们在喜庆之时热烈欢喜的场面,以及非洲人民豪放、粗犷的文化特色和民族性格。

五、在多元化学习评价中聚焦音乐核心素养

充分发挥音乐“以美育人”功能,学习评价具有重要的導向和激励作用。在教学中,我注重真实记录每位学生的点滴成长,从音乐学习习惯养成、能力表现、知识积累、兴趣态度等方面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激励学生的音乐学习。一是聚焦学习习惯的养成。我为每位学生设立了音乐课“好习惯”记录卡,采用画“√”的方式,由学生记录自己的课前准备、课堂纪律表现、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等情况,记录快速,操作性强。每学期统计2次,根据“√”的数量确定其课堂表现等级。因此,每个“√”对学生来说都很宝贵,很有激励性,能帮助音乐课堂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二是聚焦音乐能力的培养。课堂中,我注意考查学生演唱、演奏、表演、编创、鉴赏等表现,有计划地进行阶段性的考核,给予学生等级评定。这样的记录方式不仅为期末学生音乐能力的评定提供了完整的依据,而且这一过程性的评价还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音乐学习各领域的优点和不足,帮助老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推进学生各方面音乐能力的培养。三是聚焦音乐知识的积累。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音乐学习本”,用于记录音乐课堂的点滴知识,也可用来做课堂练习,还可用于每单元的音乐知识小测等。课堂笔记根据音乐课堂的要求随时记录,养成记做音乐学习笔记的习惯,把各类音乐知识学得更加扎实,能有效地辅助音乐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四是聚焦音乐情感和审美态度。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对各种不同题材体裁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感受、理解和表现状况,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态度,对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审美态度进行评价。如学生在欣赏《1812年序曲》时,我看学生能否循着1812年莫斯科保卫战这个历史线索去感知音乐、联想音乐所描绘的场景,能否通过想象感受到作品的恢弘气势,能否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这次战争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意义,从而逐渐形成较深厚的音乐情感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的健康的音乐审美态度。

学习评价的作用是诊断成效、激励学习和改善教学。聚焦核心素养的评价能让学生的学更有方向和实效,也能让教师的教更有的放矢。我将继续探索和实践,紧跟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完善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音乐学科教学与评价方式,推动音乐教育之舟欢畅前行。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核心素养
音乐作品赏析模式研究
论音乐作品分析对钢琴演奏的重要性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