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2021-04-14 01:08肖中华
成功密码 2021年5期
关键词:评价活动课堂

肖中华

小组合作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为基础开展的学习活动,对综合锻炼学生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也是充分凸显学生课堂主体性的一种手段,如今在课堂中受到了广泛应用。小组合作在我国有较长的应用历史,但传统应用方法下的一些问题没有被彻底摆脱,本文对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初中语文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方法。

小组合作这一基础性的教学模式也需要突破传统的应用方式,以新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小组合作、讨论等活动在很长时间以来都被作为课堂上的常规性活动,但由于存在一些细节设计上的问题而没有发挥出最优的效果,以下为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探索。

一、小组合作学习优势

1.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由于学生对所有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就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来进行教学引导,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大胆地进行探讨和学习,将自己的观点阐述给对方,并且在思维的交换和碰撞过程当中,更加深层次地对问题有一个把握性,使那些少言寡语的内向学生提高了学习热情,使性格变得更加活泼和开朗。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提高學生的学习自信心。

2.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

教师要与学生积极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并且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在交作业时也可以规定每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作业,从而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能够进行辩论和讨论,积极交换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共同参与热情。学生能够在讨论过程当中共同提升和进一步增强集体观念,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能够进行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3.有利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在利用团队协作教学过程当中,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并且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向,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常以自我为教学中心,利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死记硬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过于被动。所以教师应利用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使学生能够在主动的探究过程当中,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要进行细致耐心的引导,同时对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进行相应的教学帮助,使学生能够在共同的合作探究过程中成长和提升。教师与团体有机融合,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真正以学生作为教学中心,帮助学生进行拓展和提升。

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规避的问题

1.盲目分组

让学生按照座位分组或者自由结组是传统小组合作中最常见的分组方式,殊不知这种随意性的分组合作活动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如果教师不在学生分组这个环节加以干预,无法保证每个小组的综合学习能力均衡,学优生和学困生很可能分别集中于各个组中,这样就会出现有些小组会迅速完成任务,一些小组无法完成任务的情况。

2.合作时机错误

在一堂课中,在哪个环节有必要让学生们结组共同讨论,哪些任务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这是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在传统的小组合作中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就是,教师对合作时机把握不准确,在一些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的简单问题前要求他们结组讨论,显然没有必要,浪费了时间,也令学生感觉索然无味。

3.合作方式单一

小组合作不仅仅只有讨论这一种形式,如果一直不做出变动,每一次的合作都缺少新意,学生会产生倦怠心理,甚至抵触,这也是很多教师陷入困惑中的原因。

4.评价可有可无

评价和展示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汇总和分析,学生辛苦得来的成果,如果得不到展示的机会,下一次再组织类似活动,他们表现出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有教师认为,有时间就展示,时间不足就跳过展示和评价的环节,这令整个小组合作失去了学习的热情。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组建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的小组应当是教师组建的,组建的依据就是教师对每一名学生的了解。班级中有语文学习能力很强、知识基础扎实的学优生,有略逊于他们的中等生,还有需要重点帮助的学差生,这三类学生应该被均衡地分配到每个组中,这样小组之间的综合学习实力相当,对学习任务的完成度也不会拉开太大差距。组建起固定的学习小组,学生在一次次的合作中也能建立默契,能够更有效地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但这种固定不是绝对的,因为小组中的成员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在适当时候还需要作出调整。我在教学过程中,会每隔一个月对班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进行综合测评,测评的内容包括他们在本月中的考试测验成绩,作业完成情况,课上表现,根据学生进步或落后的实际情况将他们所处的学习层次进行调整,再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调整,始终保证每个组中至少有一名学优生,两名中等生和两名学困生。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这样定期的调整接受度很高,对他们来说很有新鲜感,同时也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

2.设计多样化合作活动

初中的学习压力很大,学生每日在各学科中接触到的知识点庞杂,语文教学内容又以文字性内容为主,如果教师一直让学生埋头读写,很难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小组合作是一次营造课堂氛围的好机会,应该将每一次的活动任务进行精妙的设计,以多变的形式不断带给学生新鲜感。这里举例分享几种方法。

教学《出师表》这篇文言文,学生们首先遇到的难点就是大量的生僻字,于是我当即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共同扫除生字障碍,根据课后注释了解各段落的大概意思,最终目标是流利且带有情感地朗读原文。在这里,我还为小组中的学生分配了细致的任务,学差生负责通过查阅工具书,为生僻字注音,中等生负责在朗读中为句子划定停顿处,揣摩语气,优生负责结合注释尝试翻译段落内容,不懂之处加以猜测,从而进一步确定朗读时的语气和情感。就这样,每一名学生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积极完成任务,密切配合。最后,小组中的成员依次朗读不同的段落,尽管在语句的停顿和部分字的发音上存在错误,但是在没有我的讲解和干预下达到这种程度已经令学生收获不小。

再比如,《唐雎不辱使命》中有大量的对话,透过对话去了解人物性格及故事走向是学生主要的学习任务,为此,我要求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对故事情节进行演绎,这种新鲜的合作形式立即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完成这项任务需要学生理解全文的故事内容,为了将自己扮演的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学生们都十分积极翻译原文,最终用白话文对情节进行了演绎,部分小组还制作了道具,课堂上好不热闹。活动后我深刻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往往是因为学习活动不具吸引力,如果教师善于将小组合作赋予多种不同的形式,学生的学习態度一定能转变,合作也定能收获丰硕的成果。

3.制定合作学习制度

每次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课堂上都会陷入一片嘈杂,在纷乱的状态下,课堂秩序往往会失控,这时难免有部分学生在其中走神,或者说一些与讨论无关的话题。为了避免课堂陷入这样失控的状态,教师应该在布置合作任务时申明制度和要求,这也是确保合作学习活动顺利、高效推进的前提。

以《爱莲说》课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为例,我在活动开始前讲清了这样的要求:一是只能在小组内部讨论,各小组间不能相互交流,不窃取他组的成果;二是组长负责维持本组纪律,控制讨论音量,不允许出现组员不参与、不配合的情况;三是遇到意见分歧时不争吵,小组成员团结一致;四是合理控制每一项任务所用的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当然,由于每次的合作学习形式不同,教师制定的制度也要有所变动,不能一成不变。

4.合作成果展示评价

一定要为每一个小组留出展示的时间,如果课堂上的时间不够,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将本组成果以录制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发送给教师,不能让他们的努力白费,否则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不小的打击。成果展示后的评价自然也必不可少,教师的评价要中肯、客观,既指出问题,也给予鼓励,这样学生在下一次的活动中才会表现得更积极。评价的依据有很多,也有很多不同的视角。比如,根据学生们展示的成果,对小组的综合学习水平进行评价,以小组的纪律维持程度为依据进行评价,还可以针对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配合默契进行评价,提供一些更好的合作学习建议。这样学生才能从各方面去改进不足,争取在每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中都有新的进步。

个人的努力是加法,团队的努力是乘法。小组合作学习可令学生的学习效果翻倍,是课堂上不可缺的教学形式之一。在如今的课堂上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必须用出新意,有所创新。对于传统模式下的合作学习活动,教师要思考问题和缺陷,汲取经验教训,对教法加以完善。如果不能在合作学习时机的把控、任务的设计、小组成员的分配上下足功夫,恐会浪费学生的精力,适得其反。

猜你喜欢
评价活动课堂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