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生生互动”的教学对策研究

2021-04-14 01:08罗琴
成功密码 2021年5期
关键词:生生互动小学生探究

罗琴

作为一种课堂互动形式,有效的生生互动有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使学生在交流、讨论、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效果和兴趣。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升生生互动的质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养成数学思维。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积极开展教学反思,找出学生在与同学开展交流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探索课堂活动组织策略,优化生生互动的效果。

一、小学数学课堂生生互动问题分析

(一)过分依赖教师

很多小学生在参与生生互动活动时,都存在过分依赖教师的问题。教师布置具体任务后,才可以找到与同学交流的“话题”,以完成任务为目标与同学开展讨论。这样的生生互动,虽然教师可以提升知识讲解的效率,但对学生质疑意识、创新能力等素养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同時,也有部分学生抱有“教师一定会对讨论的内容进行细致讲解,因此无须与同学进行讨论,只需要认真听课即可”的错误想法。这种观念对其参与互动的效果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很难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二)探究深度不足

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深刻掌握数学概念、形成数学思维。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行深度探究活动。很多小学生在与同学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都存在探究深度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受到课堂时间限制,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讨论时间,导致学生在完成基础概念的理解后,无法深度探索应用策略和学习价值,从而出现知识探究效果不佳的问题。另一方面,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在就新知识开展讨论的过程中,存在无法理解教材内容的问题,很难在没有教师帮助的情况下系统梳理新知识。

(三)合作意识不强

想要高效开展生生互动,需要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能够主动提出自己的疑惑,及时指出同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共同探索解决方案。然而,小学生的合作意识相对较弱,在合作探究、讨论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不重视同学想法、不乐于开口表达、不寻求同学帮助等问题,导致生生互动无法实现,造成了合作探究效率低下。

(四)互动形式单一

很多小学生在与同学互动的过程中,通常采用找出问题,讨论方案的形式。长期参与这样的生生互动,很容易对小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也会削弱数学课堂的新鲜感,使其失去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同时,单一的互动形式也无法使学生高效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其数学思维的形成也会受到限制,很难充分发挥生生互动的积极作用。

(五)自律意识较弱

通常来说,课堂中的生生互动多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而每个小组的人数基本保持在2~6人,每个班级都有多个小组,教师无法及时关注到每个小组的动态,各小组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推动小组探究的顺利进行。然而,小学生的自律意识较弱,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参与讨论、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导致其探究效果受到影响。

二、小学数学课堂生生互动的对策研究

(一)适当开展角色互换

角色互换是指师生互换身份,由学生进行新课知识的讲解,教师通过“提出疑惑”和“回答问题”等方式,引导其加深对新知识的探索。为更好地扮演好“老师”的角色,小学生会更好地参与知识讲解的准备活动,与同学共同对新知识进行探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新课知识相对简单的课堂。以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分类”一课教学为例,本课知识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可以通过与同学进行讨论的方式,仔细阅读教材中的内容,并总结出三角形的分类方法。此时,教师可以适当开展师生角色互换,请学生主动进行“讲课”。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小学生的新课讲解经验不足,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语言表述不清晰、逻辑不严谨等问题,此时,教师要适当表示“疑惑”提出问题,协助学生系统地梳理自己的语言形成教学思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意识到自己也可以独立探究新知识,为其自主探究能力的养成打好基础。

(二)引导学生深度探究

通过引导学生开展深度探究,可以使其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促进其深度探究。其一,布置课前预习任务。通过在课前开展预习,可以初步掌握新课的基础知识,这样,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与同学进行交流时,可以省略基础知识讨论环节,得到更多深度研究的时间,从而提升深度探究的效果。其二,引入生活案例。小学生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为帮助其实现深入讨论新知识的目标,教师可以在生生互动开始前,引入生活相关的具体案例,从而使其在具体的情境中,与同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三,激发探究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可以更好地投入探究与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导入法、游戏教学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产生深入探究相关内容的兴趣。

(三)分享生生合作方法

通过分享生生合作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高效地与同学进行交流,从而意识到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逐渐强化其合作意识。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生生合作的方法:其一,在小组活动中进行引导。生生互动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从而发现各组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适当为其分享合作方法,从而提升小组合作效率,使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新的合作方法。其二,引导学生分享合作方法。当学生完成高效讨论后,教师可以提出:“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实现这样高效的合作吗?”通过提问,既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讨论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出高效的合作方法,又可以让其他学生以此为参考,感受到合作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能够更加主动地与同学开展互动。

(四)丰富生生互动形式

通过丰富生生互动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开展互动,积极表达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帮助同伴解决问题,实现提升课堂质量的目标。互相答疑、互相考核、互相评价等方式,都可以有效提升生生互动的效果。以数学二年级上册“买文具”一课教学为例,完成知识讲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练一练”部分的习题,并引导其与同学共同核对答案,找出自己的错题,并请同学为自己讲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强化学生更正错题的意识和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其与同学相互考核,模仿教材中的习题进行出题并请同学回答自己的问题、分别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新课知识的总结等方式,这些都是有效的考核形式。在考核过程中,可以使其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提升。在课堂总结环节,教师还可以组织生生互评,让学生对自己身边同学的学习状态、效果等进行点评,从而在点评他人和接受建议的过程中,掌握更多学习方法、端正自身学习态度。

(五)适当开展小组竞争

通过适当开展小组竞争,可以使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从而避免因自律意识不足出现互动效果不佳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小组比赛,帮助学生在紧张的竞争氛围中,强化主动提出问题、互相帮助的意识。以六年级上册“搭积木比赛”教学为例,很多学生学习本课知识后,都不能很好地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因此,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学习小组,让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帮助组员突破学习难点。完成小组讨论后,教师可以在每一个小组随机抽取一名组员作为“小组代表”,参与小组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播放题目,请各组代表根据不同观察点得到的平面图形选出其立体图形。为保障本组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各小组都会积极参与讨论,帮助同学或让自己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提升生生互助的效果。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生生互动帮助学生培育良好的数学思维、探究能力和学习习惯等。为提升生生互动的效果,教师需要在授课过程中总结学生互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有效的反思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更好地为其提供指导,使学生提升互动的深度、讨论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并使其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更好地掌握新课知识。

猜你喜欢
生生互动小学生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刍议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
浅谈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