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2021-04-14 01:08涂昕
成功密码 2021年5期
关键词:律动舞蹈教学活动

涂昕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实现演唱这一项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还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挖掘学生内在的音乐潜力。律动教学能够让学生增强节奏感,感受音乐的律动,促进其音乐素养的稳步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地结合体态律动,不仅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同时也是使学生全面学习音乐知识、提升自身艺术素养的一种有效方法。

一、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时期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期,这个时候要能够抓住时机进行大脑音乐开发,那么效果将会事半功倍。纵观大多数在音乐领域上有一定建树的人,他们绝大部分在小时候就受到了良好的音乐教育,音乐天赋在小时候就得到开发。人的左右脑分管不同的领域,右脑是音乐与艺术的领域,学生进行音乐学习也有利于右脑的智力开发。音乐教学如此重要,但是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却一直停滞不前,因此,我们需要引入一些教学手段来使音乐课堂焕发活力,提高小学音乐教育水平。

二、律动教学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般的小学音乐课程内容都是学生端坐于座位上,进行歌曲的学习和演唱,但是律动教学却不同,律动教学主张释放学生的天性,并用旋律加以引导使学生在课堂上与音乐共舞。小学生大多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正是天性得到释放的时候,但是传统的教学一直束缚着学生,压抑了他们的天性,尤其是在音乐课这样强调感受与体验的课堂上,学生更加应该获得自由权。在律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培养学生协作能力,也让学生更加开放地去表达展示自己,有利于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2.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律动教学打破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传统学习方法,提倡鼓励学生离开座位,随着音乐旋律而进行律动,注重节拍与乐感。众所周知,当人的大脑与身体协同工作的时候,大脑思维会更加敏捷,二者相辅相成,所以当学生用身体动作诠释音乐的时候,大脑对于音乐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不仅是理解,还体现在对音乐旋律的記忆上。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多进行律动教学能够增加课堂活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而且小学生生性爱动,律动教学正符合他们的成长规律。生动有趣的律动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徜徉于音乐的世界,感受到音乐旋律的美妙奇特。律动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对音乐的体会和表达,在实施律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任由自己的思想驰骋,进行天马行空般的想象,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激发他们的音乐潜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三、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律动教学

1.利用律动增加节奏感

音乐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接受教师的教导。因此,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声势律动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欢快、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还能提升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比如在教学歌曲《歌声与微笑》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对歌曲的基本旋律有初步的了解。之后再利用拍手、跺脚或者拍打物品的方式模拟这首歌的节奏,刺激学生的听觉系统,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律动,体会音乐节拍下蕴含着的情感表达,强化学生对于歌曲的感知程度与欣赏能力,提升学生对于歌曲节奏感的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以律动升华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教学的落实,除了让学生感知理解之外,更要让学生在情感层面达到与音乐和谐共鸣,因此,基于音乐律动,教师要以有效的情景烘托,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对音乐多元文化有丰富理解。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先进行一些情景烘托,接着再让学生学习一些设计感较强的动作,并尝试配合视频来进行模仿,使学生更好地熟悉音乐节奏,尝试灵活律动。以《红蜻蜓》这首曲目为例,在这首歌曲律动展示的过程中,会有一个特色动作,就是拍腿加点步、拍手加脚步,这个特色动作的设计,可以更好地体现曲目特点,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此外,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还要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一些少数民族特色舞蹈动作,如蒙古族的耸肩、新疆的动脖子,这些民族特色元素的融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一些民族曲目,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3.音乐和舞蹈结合,让不同审美元素碰撞结合

音乐和舞蹈结合,会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相应的提升。音乐和舞蹈属于两种艺术形式,但是在本质上却可以诠释同一种感觉或者审美。多元化的审美情趣建设中,学生的音乐和舞蹈结合至关重要。因为在音乐和舞蹈相结合的美情趣建设过程中,这种不同审美元素之间的碰撞,最终会对音乐学习起到提升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小鸟,小鸟》这节课时,就可以进行深入的学习探索,找寻舞蹈审美和音乐审美之间的不同,让这两种音乐审美可以有效结合,让教学活动更加有效。这种教学活动的有效拓展和综合性训练,才能让教学活动符合当下的教学宗旨。这些都是在教学活动中,逐步确立起学生的艺术认知,提升学生对音乐审美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音乐审美可通过剖析曲调、内涵、情感等方面进行培养。另一种审美是舞蹈审美。在舞蹈审美的探索中,需要调整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目标。要基于相关的音乐教学探索,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做教学活动的有效延伸,这是音乐审美的重点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的有效优化,改善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

4.体态律动在学唱歌曲中的运用

在学唱歌曲中,教师也可以巧妙运用体态律动,通过体态律动的引导来让学生更直观感受音乐的节奏变化和旋律走向,明确音乐的风格,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快学会歌曲,并将情感融入歌唱之中。例如,在教学《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曲时,教师就可以用准确的拍子来将这首歌曲演绎出来,鼓励学生运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将歌曲中蜗牛锲而不舍的精神表现出来,同时表现出两只黄鹂鸟傲慢的态度。在学唱之前,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来拍打节奏,通过律动表现“蜗牛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这句中蜗牛爬得很辛苦,让学生运用低沉的声音和缓慢的速度来表现这句歌词的情感和内容。对于“葡萄成熟还早得很呐,现在上来干什么”这句歌词,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黄鹂鸟说话的语气,让学生带着嘲笑的口气来演唱和表演。

在音乐课堂教学上,教师必须要创新、优化传统教学模式,不断把新型教学模式融入课堂中。体态律动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升音乐课堂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还能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改革,让学生积极、主动、热情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猜你喜欢
律动舞蹈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和谐律动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舞蹈课
动静之间
律动之美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雪地上的舞蹈
再寻绿野仙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