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融合

2021-04-14 01:08何璐哲
成功密码 2021年5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民间美术

何璐哲

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一直将五育并举作为教学目标实施教学,而小学美术作为美育的重要学科,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本文就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融合价值进行了探究,同时将融合策略进行了分析: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民间艺术;挖掘美术教材,寻找民间艺术;开设鉴赏课程,欣赏民间艺术品;开办美术竞赛,制作民间艺术。以此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美术课堂中开阔眼界,对民间艺术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而培养自身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最终实现美术教学的价值。

一、民间艺术与小学美术教学融合的价值体现

1.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将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融入教学之中,从而让学生对地方性资源得以认识并加以传承,发扬光大。而民间艺术的融入则符合了这一教学要求,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有了全新的认识。民间艺术在美术课堂中的融入内容包括编织、剪纸、泥塑等,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美术教学的内容,还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文化,让学生能够通过体验民间艺术特色,培养文化意识。总之,民间艺术的融入给美术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2.增加美术教学趣味

教材中的美术知识大部分以静态的形式呈现,缺少了一些趣味,而将民间艺术融入美术课堂后,原来静态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如民间艺术戏曲的融入,给美术教学带来了新的体验。再如,抖空竹这一民间游戏的融入,调动了美术课堂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探究民间艺术,感受美术课的趣味性。

3.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分支。将民间艺术融入美术课堂,不仅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分类,还让学生体会不同地区之间文化的差异,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认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有助于学生创造出更多的精美作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民间艺术的融合策略和方式,让学生喜欢上民间艺术,并动手创作民间艺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意识。

二、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融合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具有很强的地方性特色,因此不具有普遍性。教师在美术课堂中融入民间艺术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妨给学生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对民间艺术进行探究,从而引出本课的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认知、兴趣以及生活经验来设计,可以设计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以及多媒体情境等等,目的都是为了将课外知识与课堂教学无缝衔接,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更容易接受民间艺术的融合与渗透,以此为艺术素养的培养奠基。

以“指墨画”教学为例,我在讲述本节课知识时,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沙画的视频,随后提出问题:大家都见过哪种类型的绘画作品,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学生们开始思考,两分钟后各自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水墨画、油画、沙画、水彩画。之后我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导入——指墨画,并讲述其特点,看到学生们的学习兴致如此得高昂,于是我就给学生展示了民间艺术作品——烙画,同时讲述其特点:烙画又称“火笔画、烫画”,其作画材料和工具包括毛笔、墨、宣纸、竹、木、葫芦、贝壳等。烙画起源于秦朝……就这样通过创设多媒体情境,将民间艺术烙画融入美术课堂之中,以此让学生欣赏民间艺术,为接下来的传承做好铺垫。

2.挖掘美术教材,寻找民间艺术

为了将民间艺术有效融入美术课堂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美术教材内容,从教材中分析民间艺术的融入点,找到突破口后将民间艺术与美术课程进行融合,一来让融合过程变得不再生硬;二来能够让课外教学与课堂教学知识做好有效的衔接,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寻找民间艺术,体会民间艺术与美术之间的亲密关系,从而在探究和认识中感受美术教学的乐趣。

以五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讲述“传统门饰”这一课时,我就对不同地区的民间建筑风格进行了讲解:汉族的传统建筑中主要通过屋脊装饰,斗拱结构,装饰有石雕、木雕或彩绘的垂花门,房檐,门楼,大门,花窗等来体现。民间建筑装饰中为了辟邪会在门饰上雕刻一些吉祥的动物、花卉,还有一些传统戏曲画、历史故事等。民间艺术的融入,给美术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内容。在讲述“泥娃娃”一课时,我将民间艺术石雕、木雕等融入其中,让学生了解雕刻的刀法,淳朴的艺术风格,对雕刻的花纹进行鉴赏,并让学生尝试学习雕刻。在教学“江南民居”一课时,我将江南地区的建筑特色进行了展示,让学生对建筑的装饰、门窗进行对比,学习全国各地的建筑特色,体验民间艺术在建筑上的运用,从而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在教学“童谣童话”一课时,我将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舞蹈等艺术元素进行了展示,让学生体会民间音乐的创作方式、手法、风格和特征,并对比民间器乐以及不同的体裁内容。总之,挖掘美术教材内容,有利于发掘民间艺术,从而为民间艺术的学习与传承做好铺垫。

3.开设鉴赏课程,欣赏民间艺术

为了让学生对民间艺术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开设美术鉴赏课,让学生在课程中从民间艺术的类型、特色、取材、技术等多方面进行鉴赏,一来是让学生对民间艺术有新的认识,了解民间艺术的历史和发展;二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以艺术的眼光欣赏民间文化,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能力。

以“民间面塑”教学为例,在讲述本节课的知识时,我将脸谱融入其中,并鼓励学生对脸谱的绘制以及颜色的搭配进行鉴赏。首先,脸谱的绘制有两种形式:一是素面;二是花面。其次,在戏曲中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脸谱。最后,我将戏曲中的脸谱进行了展示:赵匡胤(红整脸),《龙虎斗》中的人物,宋朝开国皇帝。民间传说他是火龙下凡,故眉间画红色跑龙,勾红脸也有火的意思。程咬金(绿碎花脸),《贾家楼》中人物。《说唐演义全传》中描写程咬金是绿脸,故戏中勾成绿脸……不同的人物性格有著不同的脸谱。就这样,学生在观看戏曲时能够通过脸谱去了解一个人物。再教授“秀秀我的玩具”这一课时,我将民间艺术品风筝、九连环、面人、七巧板、鲁班锁等进行了展示,让学生对这些民间艺术品进行鉴赏,体会它们的趣味性,并能够自己制作民间玩具,开发智力。总而言之,开设鉴赏课程,有利于学生对民间艺术进一步认识,同时体验民间艺术的乐趣和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为他们今后的创作和发展创造条件。

4.开办美术竞赛,制作民间艺术品

当学生对民间艺术充分认识和学习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美术竞赛,让学生将学到的技能和手法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制作出精美的作品。学生在制作民间艺术品的过程中,不仅传承了民间艺术的精髓,还锻炼了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学生而言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例如,当学生学会了剪纸这一民间技艺后,我组织学生举办了剪纸比赛。规则: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半个小时内剪出不同样式的窗花,大小自定、纸质自选,最后将剪好的窗花黏贴在展示栏处,每个学生进行投票,三天后将票数进行统计,得票最多的作品获胜,并颁发奖品。学生们为了赢得竞赛,都在课余练习剪窗花。为了能让窗花美观,试用了不同的纸质进行了剪裁,最后他们将剪出的窗花进行了展示,有剪鸳鸯戏水的,有剪喜字的,有剪蟠桃的,有剪喜鹊的,还有的剪出了自己和母亲在一起的样子……作品各式各样,内容丰富多彩。三天后,一幅寓意祖国强盛、民族兴旺的作品得票最多,获得了一等奖。这幅窗花中不仅包含了“祖国强盛、民族兴旺”八个字之外,其中还把我国的航天飞船、高铁等实物剪了出来,同时展现了劳动人民生活其乐融融的景象,剪纸的技艺也很高超,可见,美术竞赛的开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技艺,民间艺术也得以传承。

民间艺术在美术课堂中的有效融合丰富了美术课的教学内容,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为学生学习民族文化提供了轻松的环境,使民间艺术这一文化瑰宝得以保护和传承。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民间美术
美术篇
民间艺术篇
传承·民间艺术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民间艺术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