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2021-04-14 01:08王焕芳
成功密码 2021年5期
关键词:差生分层效率

王焕芳

随着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不但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深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此谈谈自己的见解,和大家共享。

一、激发兴趣,催生动力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充满了兴趣的时候,也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一门课程,教学就会事半功倍。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不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首先,图片引导、音乐造势。小学信息技术老师要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图片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出发,在上课伊始,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比较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图片、动画,比如:一年四季不断变化的优美景色、计算机的演变过程、伟大的发明、精密的工艺制作等,或者上课之前播放一些比较清新的、优美的乐曲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听着轻快的旋律、欣赏着优美的歌曲,心情舒畅,自然能够引起学习的乐趣, 从而触发学习动力。

其次,挖故事、引情感。小学生理解力有限,掌握的知识更加有限。如果我们只是很生硬地给学生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学生自然没有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对此我们可以给学生讲解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与研发人的故事,发明计算机的历程,研发人的付出、收获等,也可以给学生讲解比尔·盖茨的人生经历以及Windows系统的发展历程。这些故事生动有趣、充满奋斗创新精神,这样的故事不但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还非常励志。用这些故事来教育学生,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这种以故事引导教学思路的方法,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能够引起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有了兴趣自然就有了效率。

第三,要锤炼语言,诙谐幽默。幽默的语言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进入上课状态。在上课期间,教师可以多运用比喻等修辞方式给学生讲解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概念。比如,CPU我们可以说成计算机的心脏,它犹如我们的心脏一样,计算机的心脏不能工作了计算机也就坏了。幽默诙谐的语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不能老是枯燥无味地讲解基础知识,要把幽默诙谐有趣的语言运用到信息技术课堂中。如果只是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学生必然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幽默诙谐的语言不但会增加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同时也体现了一个老师的基本素养,既能吸引学生,又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分层施教,树立无差生理念

首先,要认真做好调查,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对学生进行分层的目的是为了对问题的设计进行分层。根据上课的经验,按照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优等生和后进生;按照是否能很好遵守课堂纪律分成性格外向生和沉默寡言生。分层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歧视某个学生而是为了更好地设计教学问题和教案。把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就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问题,从而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

其次,问题设计分层次。备课是我们上课的前提,我们只有备好课,掌握好教材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够有底气站在讲台上面对我们的学生。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要分层次设计问题,设计两套甚至多套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思考,充分地思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解答,就能够做到班中无差生,人人求进步。

最后要树立“无差生”理念。作为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心目中必须树立无差生的观念。小学生正处在打基础的阶段,知识掌握的牢固与否对以后的学习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老师,我们不能辜负家长、社会的期望,更不能耽误学生的前程,所以我们必须认认真真教好每一位学生,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提高综合学习效率。

三、定任务,细分工

首先,小组成员组合细致化。小组合作学习是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共同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让学生意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上课的过程中,把学生按照不同的层次分成几个小组,将优秀生和后进生进行互相搭配,让优秀的学生带动后进的学生;把性格外向和沉默不语的学生进行搭配,让他们彼此融合,互相交流。这样既调动了后进生学习积极性,也让优等生找到了自信,大大提高了班级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老师在分层之前,必须对每一个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必须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分,做到充分发挥每一种学生的潜能:组织能力强的,就发挥他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强的,就发挥他的领导才能。利用分层教学,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来提高教学效率,追求人人进步。

其次,任务明确。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有明确的学习任务。老师在分组的时候, 要明确小组长的任务、组员的任务。让小组长起到带头作用,让每一个组员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而不是让大家聚在一起闲谈。比如小组长的任务就是组织大家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经过集体讨论得出最后的结果, 小组长进行归纳、整合。组员的任务就是思考、讨论、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说出来,大家共同交流,让大家对自己的思想进行评价。只有组长和组员每一个人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率。

四、提效率、堂堂清

做到堂堂清是一个老师基本的素养。堂堂清既检验了学生上课的听课效率,同时也让学生课下有充足的时间去查漏补缺。要想做到堂堂清,打造高效率的课堂,老师首先要备好课,只有备好课,梳理好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才能做到课上有针对性的“发力”。其次,要“备好”学生,作为一名老师除了备好课之外,还要充分了解学生,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优点、缺点、爱好。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投其所好”也是不错的选择。第三,必须加强课堂纪律,一節高效率的课必须有良好的纪律做保障,尤其是像信息技术这样新生的事物,学生兴趣比较高,老师一定要控制好课堂纪律来提高课堂效率。

五、小结

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老师,提高课堂效率完成教学任务是我们的基本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催生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有效的方式;心中牢固树立班中无差生的理念,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分层分组教学,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分组教学,明确任务、明确目标,学生会有学习动力。

猜你喜欢
差生分层效率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慢”过程 “高”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在书上睡觉
找你算账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