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北京市昌平区上口村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有益探索——基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

2021-04-14 20:51
卷宗 2021年12期
关键词:城乡融合农业

柯 岩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8)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理论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城市和乡村将逐步走向融合。“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1]我国建国初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农村源源不断地为城市提供资源,以支持工业发展,造成了农业投入长期不足,城乡发展不协调,经济落后的状况。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关注加大,强调农业农村优先,鼓励农村深入挖掘各项资源潜力,培育发展的内生动力,走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也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一系列新举措。在此战略背景下,北京昌平区上口村通过深度开发核桃和柿子采摘业,探索休闲观光农业等多种新型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五色文化”尤其是深入挖掘“驴打滚发源地”这一特色,获得了“北京最美乡村”和“驴打滚美食村”两张代表名片。这种成功的探索对其他具备相似条件农村的城乡发展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上口村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

上口村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保护区内,距昌平城区18公里。《昌平山水记》中描述道“环山凡十口,凡口皆有垣”,这十个山口被称为“十口”。全村共300余户700余人,总面积14827.95亩,村内林木覆盖率高达94.6﹪。但由于面临着林地多,耕地少,水资源紧张的问题,虽然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但该村的农业总体发展并不占优势,主要以种植柿子、核桃和玉米为生。同时上口村作为近郊农村,一方面缺乏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另一方面也要做好环境治理工作,不能修建大型工厂。近几年来,上口村以保护生态和发展民俗旅游业为核心,积极进行了村域规划,挖掘自身特色,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获得了昌平区唯一一个2015-2016年度“北京最美乡村”的荣誉,也成为受北京市民青睐的假期旅游的农家特色村落之一。

2 上口村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探索措施

2.1 扬长避短,大力发展民俗观光旅游经济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但上口村与广大北京农村一样,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水,且三面环山,几乎没有耕地面积,无法大力发展农业,也缺乏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同时上口村也无法借鉴挂甲峪村、郑各庄村发展建筑业的成功经验,没有可以吸引厂商开发房地产业的区位优势。因此上口村扬长避短,建设以柿子、玉米、核桃为主的乡村旅游观光采摘园,提高产品附加值,深入挖掘农业的多功能发展可能性,充分开发乡村特色,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民的收益,形成良性 循环。

2.2 建设美丽乡村,以生态宜居为关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环境治理方面,上口村新建一座60㎡公共厕所,村内改厕120余户,同时清除了一些旧的挡墙、整治了部分村民房后的散水、污水等。上口村主路上合理放置垃圾桶,村民们也大多自觉维护道路清洁整齐。上口村村子道路两侧种植着木槿、月季、海棠、丁香、榆叶梅等花卉,花坛内栽种紫薇和石榴树等景观林,四季风景各异。上口村于2019年起大力发展河谷景观,利用其三面环山、坡长且缓的地理特点,保存其自然景致的同时,合理规划种植不同的作物,使其不同季节风景各不相同,吸引城市居民观光旅游。距上口村不远是大岭沟猕猴桃谷,原始森林覆盖山谷,生态环境极佳。推动生态振兴,需要强化标本兼治,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为美丽乡村增加绿色。

2.3 做好乡村文化建设,以“乡风文明”为引领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乡村融合发展的难点和保障。推动文化振兴,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引导村民乡民,成风化俗,开展各项实践活动。笔者经过对上口村的走访调研,发现村民素质整体是偏高的,这与毗邻北京城区,民俗和民宿旅游业较为繁荣是分不开的。上口村一方面号召全村村民继承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鼓励大家通过奋斗去追求幸福。上口村正在建设养老驿站,使得老有所养,也能够减轻年轻人的压力,留住年轻人,也为孤寡老人们提供了更加有效的保障。同时村支书带领领导班子和全村56名党员,身体力行地号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以摒除腐朽落后的“等靠要”思想,继承和弘扬乡村优秀文化。

2.4 好书记带出硬班子,以治理有效为保障

上口村能获得昌平区唯一一个2015-2016年度“北京最美乡村荣誉”的农村,走上发展民俗旅游观光和民宿建设的道路,与上口村党支部坚持不懈抓党建是分不开的。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村党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狠抓党支部和村委会两个班子,坚持以党建促发展,凝聚党员力量,提升整体素质,以身作则清正廉洁。村两委班子始终坚持做好“六个一”。即一是“建成一个;班子”;二是“筑牢一个堡垒”,三是“牢记一个使命”:即把村庄建设好、发展好,让老板姓真正过上好日子,不用出村也能养活自己;四是“维系一个纽带”:做好乡村文化建设,减少村民间的隔阂误解,维系好珍贵的乡土情结;五是“坚持一种精神”:即坚持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摒弃“等靠要”思想;六是“树立一个形象”:即诚实守信,互相帮助,真诚热情。

上口村正在探索创新当前的乡村治理模式,开展一系列的表彰道德模范、评优评先活动,积极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用法,营造了互帮互助、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做好乡风文明建设,为建设和谐美丽新农村迈出重要步伐。

2.5 创新民俗文化旅游,以品牌化为目标

上口村以坚持红绿蓝白黄“五色文化”为关键,以“美丽乡村”为主题发展民俗旅游业:红色指的是上口村处于平北,可开展红色旅游教育,绿色指的是保护好高达94.6%覆盖率的林地,建好旅游观光采摘园,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河谷旅游业;蓝色是指蓝天和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白色指的是村内正在修建的养老驿站;黄色指的是上口村最知名的特色美食“驴打滚”。全村有22户农家院在经营驴打滚宴,还创新发展出”马武扣肉”等特色美食,已成为上口村的最知名的美食名片。

除了“驴打滚美食宴”,上口村的汉文化和明文化也极具有开发潜力,可以引入以田园、边塞为主题的诗词教育和拓展训练,与国学教育相呼应,形成独具特色的休闲文化基地。上口村也在积极发展民俗旅游业,加大对民宿建设的投入,规范化管理,统一设计风格,在保持农家园特色的同时,完善内部设施,提高舒适度,做出品牌化的上口村民宿。

3 上口村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问题的改进路径

3.1 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农业农村的发展是推动城乡融合过程中的重要一环[2]。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新理念和新方式,通过农村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村地区产业转型,进一步激发农村地区内生发展动力[3]。一方面农村最核心的产业就是农业,但以上口村为代表的部分农村,由于受到地形、政策、水资源紧缺等影响,很难大力发展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另一方面,农业与高新技术的产业融合不够,农业的现代化和体系化较为薄弱,缺少新技术的支撑。此外,由于人才流失严重,农村缺乏经营新型农业的现代化人才,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性也不足。这些问题都大大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因此农村急需进行农业内部结构的优化融合,构建新型的现代化农业体系,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吸引城市的资金下乡[4]。

3.2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服务的投入

上口村三百余户的居民中,有二十余户经营农家院,且正在发展为民宿旅游。笔者在走访了周边的泰陵村、下口村等村落的农家院后,发现相对于上口村,周边部分农家院的内部设施比较简陋,且很多村落位于公路两边,游客没有停车位,因此游客量也相对较低。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文化、卫生、和配套的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是迫在眉睫的。政府需发挥主导作用,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城市资本下乡,加快建设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同步发展。要注意因地制宜规划发展,避免资源浪费,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差距,为城乡融合的发展打下良好 基础。

3.3 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促进人才回流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新时代下的未来乡村建设需要创新,创新则需要人才支持[5]。以上口村为代表的广大中国农村普遍存在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尽管近一两年间局部地区出现了人才回流状况,但总体上不同程度长期面临各项问题:如农村老龄化带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紧缺、乡村干部队伍分布不合理、缺少农业人才,人才“回得来”却“留不住”等问题。促进人才回流需要不断完善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调动人才回归的积极性,构建城乡知识传递渠道,为农村的内生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储备知识人才。同时政府要积极提供返乡创业者的融资支持,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大力投入,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提供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的创业服务。

4 结语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抓好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城乡融合发展的难题和关键就是如何彻底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体制,实现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进一步流动,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乡村,重视农村的因地制宜发展是关键。在这一方面上口村一直在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京郊农村乃至许多普通的中小村落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城乡融合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