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高校基于互联网+模式创新心理育人工作路径研究——以江苏大学为例

2021-04-14 20:51李仪静
卷宗 2021年12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心理健康育人

隋 源 李仪静

(江苏大学,江苏 镇江 212000)

1 绪论

1)研究背景及意义。公共卫生事件突发,会在短期内对人民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影响,国家通常采取封城隔离等措施控制其传播,长时间隔离会导致人际交往受限、经济发展滞缓等问题,对大学生影响更甚,高校学生心理状态发生转变,因此在此期间暴露出的心理问题有所增加。

中国各高校尝试采取互联网+心理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疏导,缓解学生产生的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但由于缺乏历史经验,此领域相关理论尚未成熟,也没有相应的实践范例,因此有必要在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大背景下结合高校实际举措进一步探究。

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结合实际情况从各方面对互联网+创新心理教育利弊进行了详细研究,在结合互联网进行心理知识普及方面,刘佳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线上线下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2020)中详细描述了高校利用互联网线上教学模式组织心理健康课程的具体策略,为大学生群体面对公共卫生事件冲击带来的负面情绪的疏导提供了大体解决方略[1]。

发展互联网+心理教育仍存在不容忽视的短板,李漫云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心理教育研究》(2019)中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心理教育存在教育基础薄弱、重视程度不足、教育环境不佳等问题[2],提出应构建网络信息的监管机制等优化途径,为完善互联网+模式创新心理育人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

2 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高校基于互联网+模式心理育人措施

1)互联网+模式心理育人。互联网+心理育人是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以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任务,以服务学生心理建设为宗旨的新型教育模式。通过线上平台发布对心理发展有帮助的讯息,给高校学生一定的启发与教育,高校在推进创新模式进行心理疏导工作时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信息来源。规范平台,引导大学生正确获取网络信息,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向同学传递心理教育防控知识,通过网络数据传递方式无距离对同学进行心理疏导。(2)把控教育质量。培养一批专业心理辅导师资力量,创新传统心理教育方式,利用互联网或其他多媒体进行心理教育宣传,拉近师生距离。

2)江苏大学相关举措。(1)情况调查。通过向江苏大学学生发放问卷、个例访谈的形式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多数同学会出现焦虑或烦躁心情,部分同学表示会害怕或担忧。压力缓解方式方面,绝大多数同学选择通过注意力转移方式释放压力,部分同学选择向他人倾诉或参加有趣的线上活动释放压力。心理教育工作了解途径方面,绝大多数同学表示主要通过公众号了解,部分同学表示主要通过老师同学宣传了解,部分同学表示主要通过校园官网了解。心理工作形式方面,大多数同学对线上心理疏导较感兴趣,部分同学对与心理有关的有趣活动和线上心理讲座较感兴趣。(2)实际举措与相应效果。为了将公共卫生事件对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江苏大学基于互联网+模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心理教育中心为枢纽统筹各项工作。通过学生部门开展线上心理教育活动;通过各层级、各学院公众号普及自我调节等心理知识;开展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定期举行线上心理讲座等。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学校采取的措施对心理调节有一定帮助,对学校互联网+模式创新心理教育路径持有十分支持态度的同学占很大比重。

3 结论

1)路径创新。(1)针对性管理。通过大数据方式划分出低、中、高不同风险地区学生,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帮扶——中低风险地区应注重缓解学生的焦虑、烦躁心情,高风险地区应主要注重排解学生的恐惧心理。学院安排专人进行划分,划分后将名单发送给各年级辅导员,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展开心理疏导。(2)公众号建设。加强学校各层级公众号管理,增设相应心理板块,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增加心理疏导知识、心理活动宣传方面推文。平时应注重公众号宣传,扩大公众号关注度,以保证在特殊时期让更多同学了解到相关讯息。同时注重培养相关人才,把控好推文质量,提高推文美观性、趣味性,吸引更多同学关注,从而为同学们提供更好的服务。(3)心理情况普查。利用互联网设计普查网页,邀请权威心理老师出题,题目应主要涉及学生心理状况、亟需解决的问题等,辅导员安排同学进行心理普查,通过普查,筛查出有异样同学,重点关注其心理状况,必要时进行专项帮扶。(4)线上心理疏导。完善线上心理疏导机制,特殊阶段可适当增加心理辅导师数量,延长咨询服务时间;增设评分环节,每次辅导后学生对此次心理辅导进行评分,记录每次心理疏导的质量;学生可匿名参与。平时注重心理咨询师团队建设,定期组织培训,对咨询师业务能力进行定期测验,注重咨询师实践能力,侧重进行情景模拟式测试。同时加强心理疏导宣传,主要通过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等进行宣传,在年级群、班级群公告里公示学校心理咨询的方式与相关信息,鼓励同学主动接受线上心理疏导。(5)线上心理活动。以各学院心理协会等组织为主体,开展多样化线上活动,旨在帮助同学们在活动中释放压力,自觉进行心理调节。创新活动形式,利用公众号、QQ群等途径对活动进行宣传,鼓励更多同学参与其中。同时以班级为单位举办线上活动,以心理委员为中枢,带动班级同学投入有趣、有意义的活动,提升班级凝聚力的同时也能转移同学们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压力。

2)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在传统心理教育体系基础上,互联网+心理教育进一步完善了高校心理教育体系的建设。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有所增加,传统心理教育模式已无法完全满足,尤其公共卫生事件突发阶段,高校与学生群体存在空间差异,无法直接接触。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互联网技术有效融合,帮助大学生更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3],进一步推进十大育人体系中网络育人、心理育人与课程育人的融合。

通过网络创新课堂教育形式,借助互联网技术与资源优势,使高校学生获取更多心理健康知识。利用互联网智能化,可以在公共信息平台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在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期间实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上心理援助。避免传统心理教育中当面交流的尴尬,保证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的真实性,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精确度和有效性[4]。

本项目研究也为高校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大学生心理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能够加强高校心理教育能力,提升高校心理组织的危机防控能力。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心理健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