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问题行为学生的主要因素与解决对策

2021-04-14 20:38吴绍青
卷宗 2021年11期
关键词:学校孩子教育

吴绍青

(重庆市工业学校,重庆 400043)

1 “问题学生”的概念界定

王七巧认为“问题学生”这四个字会导致教育者误解学生的行为及心理,教育者按照自己的经历标准去解读要求学生,对于不符合这个范围的学生便一律称为“问题学生”,这样带有主观色彩的标准并不适合就此分类学生。而且,这种误解由于没有很好地消除,让学生产生了消极情绪,从而在反方向促使了学生对教育者产生误解[1]。本文将“问题学生”界定为: 由于受到外界环境和自身身心发展等不利条件影响,导致其行为表现长期偏离常态,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并且在人际交往中影响自己和同伴的发展,需要受到教师及同学特殊关注的中小学生及大学生。

2 “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

2.1 社会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逐渐盛行,但是由于网络监管难度较大,越来越多的不良网络信息,导致学生沉迷网络世界,侵害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另外,社会中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读书无用论等正在不断地侵蚀学生们的大脑,导致学生轻视学习,产生厌学情绪。市面上出现越来越多的校园爱情小说、青春疼痛作品、以及校园影视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向学生们灌输一种在校园不逃学、不早恋、不堕胎、不打架就是浪费青春的错误观念。

2.2 学校因素

传统的学校教育制度一直受人诟病,多数学校为了应试教育只关注升学率,重智育而轻德育,从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此外,学校教育模式存在不连贯问题,例如有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无所适从,很多学生并不能适应身份的突然转变,从而产生心理问题。针对教师而言,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的模式化,没有新颖,学生面对日复一日的枯燥学习逐渐变得不耐烦,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并且,教师总是更青睐于成绩优异的学生,成绩中下游的学生常常被教师忽略,对待两者的态度和标准也不一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问题学生。而面对问题学生教师也没有正确的引导,从而促使师生站在了对立面,师生矛盾日益加重。

2.3 家庭因素

家庭是教育一个孩子的最主要场所,而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站着一个或一群“问题家长”。第一,家庭结构的突然变化容易造成问题学生,父母离异会让学生丧失家的安全感,产生敏感心理和自卑心理,如若一直得不到有效的倾诉,便容易在学校中外显出来,打架闹事、不敬师长。第二,不良的家庭氛围对学生的消极影响十分严重,如父母性格暴躁、懒惰,并且常使用粗俗的言语,道德缺损、素质低下,非常容易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习得这些“坏毛病”,若仅靠学校教师的教导,父母无所作为,是非常难以改变问题学生的不良习惯。第三,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也容易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小对孩子期待过高、要求过严,让学生从小就要“争第一”。但当学生成绩下滑、表现不好时,便会摆脸色、动辄打骂,孩子在这种扭曲的情感呵护下,面对父母谨小慎微,害怕出错;面对同学争强好斗,不在意他人感受。也有父母走上了另一个极端,从小放纵孩子,对孩子无限溺爱。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对孩子往往是有求必应,在物质和金钱上极大地满足孩子的欲望,而把教育工作全部抛给学校、丢给教师,对孩子的思想和学习疏于管理,放任自流,造成孩子任性、自私、脆弱、唯我独尊。

2.4 自身因素

大多数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家中溺爱偏多,导致学生意志力薄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差,抗打击能力不足。一旦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中遇到了挫折、不如意,他们就会悲观消极、焦躁不安,从而就会日渐消沉,成为班级里的“边缘学生”。其次,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大多数中小学生不清楚自己是为什么而学习,总认为自己在为教师学习、为父母学习,从而导致学习内动机不强。

3 转化“问题学生”的策略

3.1 社会教育

第一,在网络上,社会要加大对网络世界的监管及惩罚力度,要净化网络空间,积极建设健康的网络环境。第二,在现实中,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对网吧、酒吧、舞厅和电子游戏室的管理及网络、书刊、音像制品等的整治力度,对营业性的电子游戏室、台球室及舞厅,禁止未成年人进入。并且在学校附近不允许开设娱乐设施,还学生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第三,充分发挥社会的舆论导向作用,要揭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丑恶现象,要让学生们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2 学校教育

学校是教育学生的主场,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学校应该将目光从应试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及批判精神。在教师方面,第一,教师要加强学习,学会创新,改变自己枯燥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从而尽可能地避免学生学习困难烦躁,产生厌学情绪。第二,教师要学会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欣赏和表扬受教育者的优点来进行的一种教育方式,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要学会发掘学生的优点,并适时地对他们进行鼓励教育,逐渐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和表现,从而主动去学习、努力、上进、奋斗,并最终取得成功,实现教育的良性循环。反之,教师不能一直揪着学生的不足,反复地批评责骂,这样反而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在实际校园生活中,可以动用集体的力量,用角色规范来矫正问题学生的行为。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委以重任的方式对问题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让学生担任班级上的小干部,适当地安排学生为班级做一点事情,去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以及班级荣誉感,让问题学生彻底地融入班集体,而不是被其他同学“边缘化”。第三,教师在恰当的场合下要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比如在开班会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错误的,甚至是犯法的,以及要承担这些行为的后果十分严重。

3.3 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表情的微妙变化等,都会牵动着孩子的思维神经。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不断学习,培养自身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行为习惯。其次,父母要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家里要有合适的家规家法,不能过度地宠爱孩子,让其目中无人、无法无天。最后,家长要积极与教师沟通,加强家校合作,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动态,及时掌握学生在成长中会出现的问题,以便在家给予正确的辅导。总而言之,教育、矫治问题学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学校孩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