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生态视角下高职院校数字资源服务生态圈的探索和研究

2021-04-14 20:38李凌波
卷宗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数据服务生态圈数字

李凌波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资源保障和服务中心,全方位的承担着信息资源组织、传递及分解的职责,是信息资源与师生之间的桥梁。从信息生态理论的角度分析,图书馆和“自然生态系统”一样,是一个闭环生态链,“资源”是生态链中的食物,“资源人”即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与“资源”形成捕食关系。图书馆信息生态链:是一个需要和外部环境相适应、不断更新演化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系统,强调的是资源不断循环和知识增量传递的过程。“资源”是信息生态链中布局的关键,一方面控制生态链的有机循环,一方面保障生态链的平衡有序。

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面对呈几何级膨胀的互联网“资源”,面对被系统集成商、数据提供商逐步捆绑“资源”的事实,图书馆与外部信息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同时,传统的“藏书楼式被动服务模式”导致图书馆信息资源中心的位置逐渐边缘化,信息供给与用户需求已严重失调,不得不面对用户减少和用户差异化的冲击;高职院校图书馆内外交困,信息泛滥、信息滞后、信息超载、信息垄断、信息流转不畅等诸多问题导致了传统的生态圈平衡状态被严重打破,形成了“图书馆信息生态 怪圈”。

1 重构“图书馆数据服务生态圈”的价值

国务院正式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让高等职业教育重新焕发了吸引力,高职院校迎来了技术应用转型、创新驱动带来的新挑战。图书馆作为职业院校的信息资源保障中心,它的核心工作必须与学校的发展同步。那么,图书馆急需打破传统的封闭的生态环境,在原有的信息资源基础之上,整合特色专业领域内更多可用资源,做好数据清洗、甄别和标准化管理,对松散无序的数据进行优化盘活和转型利用,掌握“资源支配权”促使数据向价值最大化流通。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应重新审视其服务功能,重构一个动态平衡的“图书馆数据服务生态圈”,释放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为学校的转型和创新服务,这也是“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和必然选择。

本文尝试在信息生态理论的基础上,对图书馆数据服务生态圈的构建和开发进行探索研究,具有其独特的学术价值和独特的应用价值,一方面图书馆数据服务生态圈是一个全新的理念,也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另一方面将信息生态学的理论引入图书馆研究领域,将为图书馆的资源服务提供崭新的视角和方法,为图书馆转型提供 借鉴。

2 信息生态学与图书馆数字服务

为了全面了解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状况,以“图书馆”、“信息生态理论”、“数据服务生态圈”为主题,对有关图书、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研究项目与相关网站进行了调查。与国内的图书馆数据服务相比较,国外的数据服务研究在时间上抢先一步,德国数字图书馆于2013年正式发布了应用程序接口,这是全球首次图书馆以API的方式,向用户提供馆藏的数字资源服务。国外的相关文献数量较多且趋于稳定,国内的相关文献数量比较少尚处于个案尝试和探索阶段。总体来说,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数据服务生态圈的研究,在图书情报学领域尚属比较新的方向。

信息生态系统以生态学的理念融合人、环境、技术之间的交互关系,构成要素是人、信息、信息环境。图书馆数字服务的构成要素是读者、馆藏资源、设施环境。

1)构成要素。两者之间不会互相排斥,能迅速融入并发挥作用。信息生态理论的功能目标在于各要素之间的生态平衡,既需要信息技术的提高、信息资源的合理加工分配、也需要信息用户与系统之间紧密联系;图书馆数字服务的目标在于对馆内资源进行整合加工,以信息技术为媒介为读者提供服务。

2)功能目标。两者之间功能目标相似,信息生态理论的引入有利于优化图书馆资源配置,提高读者粘合度。信息生态理论的应用价值在于对信息资源进行分配优化、利用优化、接受度优化;图书馆数字服务以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合为驱动,以自身可控的数字资源为依托,为读者提供更加广泛、高品质、有效的服务。

3)应用价值。两者之间应用价值相似,是图书馆数字服务引入信息生态理论的必备前提条件。因此,将信息生态学的理论引入图书馆研究领域,将为图书馆的资源服务提供崭新的视角和方法,为图书馆转型提供借鉴。

3 技术架构体系及动态平衡策略

3.1 动态平衡策略

针对“图书馆数字服务生态圈”平衡状态被严重打破的现状,从三方面着手探究实现动态平衡的策略。第一,从用户感知视角,运用UTAUT模型,分析和挖掘影响图书馆数据服务生态圈平衡的因素;第二,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探究各个因素对生态圈动态平衡的影响情况;第三,进行量表设计发放问卷,采集用户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数据服务的期望,通过数据分析挖掘潜在服务功能,选取匹配的信息 技术。

3.2 握手大数据构建技术架构体系

为掌握“资源支配权”,促使数据向价值最大化流通,在分析图书馆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对图书馆数据服务生态圈的技术架构体系进行建模,深入挖掘潜在服务功能,有针对性的分析关键技术的应用。具体步骤为:首先,制定构建的目标“促进数据流通,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掌握数据支配权”;其次,确立构建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构建分析型数据资源中心库,做好数据清洗、甄别和标准化管理;难点是做好跨平台数据的采集融合和异构共享,对松散无序的数据进行优化盘活和转型利用。再次,握手大数据技术,选用合适的数据分析工具,对大量的非结构化、半结构化的数据进行分析、关联、组织和计算,实现数据的增值。最后,在以上步骤完成的基础上,对图书馆数据服务生态圈进行建模,面向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决策化的数据服务,将传统的藏书楼被动服务模式向主动性、个性化转变。

4 结语

纵观图书馆的技术发展历程,每一次新技术的崛起,都会引起图书馆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的变革,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深度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作者认为要打破思维惯性,洞察用户需求变化,按需构建信息服务流程,重新规划图书馆的运营模式,充分释放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

猜你喜欢
数据服务生态圈数字
地理空间大数据服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方向分析
如何运用税收大数据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基于频繁子图挖掘的数据服务Mashup推荐
崭新的“医疗生态圈”
科大讯飞:押注语音生态圈
一种基于数据服务超链进行情景数据集成的方法*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