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

2021-04-14 20:38
卷宗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毕业生岗位

李 丹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1 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自2000年以来,我国高校处在不断的扩招中,直至2020年,本年的应届毕业生达到了八百多万,又一次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增长了5%。预计2021年的毕业生有望突破一千万。面对着不断增长的毕业生人数,目前当下的社会环境对就业的负面影响的结果只会不断加剧。本年的应届毕业生与往届还未就业的毕业生,再加上其他层次各种种类的毕业生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待就业群,在这个群里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竞争,外加社会问题导致的就业岗位下降,致使就业门槛不断提高,内卷现象不断加剧。从用人单位层面来看,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锐减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受当下社会问题的冲击,旅游业、餐饮业、批发零售等行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很多企业被迫压缩人力资源支出,招聘需求下降,有些小型企业甚至直接倒闭。根据相关调查,去年全年的招聘需求下降了百分之三十四,对应届毕业生的用人需求下降了百分之四十四,小型企业的招聘需求下降了百分之五十二而且,在当下时期,很多单位将原本的现场招聘改为线上招聘,减少招聘环节,原本严格的笔试、面试环节被取代或缩减,使得招聘方不能更好的全方位了解应聘者,同时应聘者了解单位的途径也大打折扣,从而使得招聘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用人单位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利益的最大化体现为以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利益。用人单位面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放弃部分应聘本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是应聘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本单位实际所能提供的岗位数量,另一方面是因为失业高校毕业生的存在有利于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有利于压低工资和提高在岗高校毕业生的生产力。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在人才的甄选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别歧视,原因在于女性参加工作以后必然面临着结婚和生育,对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来说,在众多的应聘者当中选择女性意味着企业将付出更大的机会成本。除以上原因外,还存在地域歧视、相貌歧视等原因。以上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不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第三,从学生角度来讲,毕业生本身就承担着来自毕业的众多压力,比如:就业,深造等。但2020年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加剧了这种压力。需要返校做实验的学生,学校封校,无法完成实验学习;需要出国深造的学生,放弃求学;原本打算在国外就业的学生,纷纷选择回国;部分企业业务量下滑,减少对毕业生的需求。最后,毕业生就业观念保守,缺乏创新精神,不愿吃苦耐劳,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认知,眼高手低,与招聘单位要求差 得远。

2 促进毕业生就业对策分析

就业是社会民生的大问题,关乎社会的稳定,个人及家庭的幸福,特别是在当下特殊时期,更应采取多种积极手段,应对就业问题。第一,就毕业生而言,首先要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现实。对未来的未知、当下就业岗位的缩减、工作岗位的陌生,是谁都逃不掉的问题。与其茫然不知所措,抱怨叹气,不如接受现实,把握当下,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其次,毕业生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有合理的认知。不能眼高手低,毕业生可多方为考虑就业岗位,比如:基层工作,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降低就业要求,从实际出发,如果能顺利就业,可以先稳定下来,不要过多挑拣。最后,学生在校期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过硬的技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提高自己在就业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大学毕业生不要过于看重薪资待遇,积累工作经验还是比较重要的,所以,要将重心放在企业的平台上,是否有发展空间,自己是否能学到知识,不要被薪资待遇套牢,否则,前途会越走越窄。第二,作为各个高校,利用大数据,帮助毕业生深入挖掘在当下的新兴岗位,就业契机,减少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情绪。其次,高校应该开通各种渠道为就业生提供就业岗位,比如:联系企业到实地进行招聘宣讲,开发完善的就业系统校内网络,为学生提供真实可靠的就业岗位,避免学生因求职心切而落入不法分子所设的陷阱。学校应加大力度帮扶困难学生,特殊群体就业。针对这部分人群,学校可加大力度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一对一帮扶,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最后,高校可以建立一个专业的团队,了解当下就业行情,熟悉应聘步骤,为学生开展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校期间模拟企业应聘的笔试面试环节完善应聘简历,可以让已就业的学长学姐,为本校应届生们提供建议帮助等,减少他们的焦虑,提高竞争力,找到合适就业岗位。第三,就用人单位而言。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所在,企业应积极配合政府和高校,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毕业生提高良好就业岗位。作为企业本身,应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大量的人才,同时在经营过程中,注重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提高收益,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就业岗位。其次,用人单位应该从岗位职责和应聘人员性格、专业、与岗位的匹配度出发,切实考虑岗位的最佳人选,避免盲目抬高求职门槛,提升就业压力。大学生毕业时就要从心理上把自己从学校学生转换成一个社会人。对于大多数的毕业生来说,大学生活虽然学习紧张,课业繁重,但是在宁静中呈现出一种有规律的学习氛围。经济一般都由父母承担,自己只要把专业学好就行了,但是毕业进入社会就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为了就业有一碗饭吃,一切都得靠自己,社会如此之大,使他们置身其中,瞬间觉得孤单无助,一切的一切都不是自己想的那样,因此,及时把自己心目中的学生身份转换成社会身份是一种智者的选择。了解社会,更要了解自己,降低期望值,不要总是把自己的大学生身份凌驾于社会现实之上。就业市场犹如战场,大学生活是培养能力,学习本领的场所,只有学好本领,才能在就业的战场上战胜对手,脱颖而出,因此专业能力强是就业的前提。另外还要学会分析社会就业市场,人才结构,热门与冷门行业的分布,公司招聘的流程及一些要求,掌握一些应聘技巧,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等等,都要了如指掌。另外,更重要的是如实的,恰如其分的了解自己,降低就业期望,尤其要客观合理的定位薪酬待遇问题。要懂得公司招聘和自己应聘是一种双向选择!而不是自己在纯粹选择公司!总之,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我们沉静下来,做到冷静分析,不被外力所干扰,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随时抓住机会,把握机遇。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毕业生岗位
9岁的高中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最“叛逆”的毕业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