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器的首次检定和使用中的检验

2021-04-14 20:38鞠卫民
卷宗 2021年11期
关键词:衡器规程证书

鞠卫民

(胶州市衡器检定服务中心,山东 胶州 370281)

现阶段,一些计量部门检定人员和企业计量人员在计量检定规首次检定、使用检验概念不够清晰,并且部分地方计量管理部门人员对于相关问题也不够了解。例如,首次检定选择哪家计量单位检定结果作为标准,县级、市级、省级等计量部位均为法定计量部门,并且均授权。首次检定次数为1次,在某级计量完成检测工作之后,其他级部门需要予以认可。然而地方部门认为应该由地方部门对强检衡器展开首次检定工作。

1 首次检定

1.1 出厂检定禁止替代法定机构检定结果

对于首次检定,是指检定没有检定的新衡器。主要目的是对新衡器具实际计量性能进行确定,保证衡器满足批准时型式要求。主要是结合检定规程对没有被鉴定的衡器具展开直观检验以及相关检查工作等,并出具检定证书以及加标记,同时将法制特性赋予衡器具中[1]。

现阶段,一些厂家的衡器具基于保证质量情况下,具有独立检定方法,相比于检定规程,部分检定方法技术实际技术要求更高,而部分技术要求低,因为相关厂家并未根据《计量法》要求对自身构建检测标准进行公用计量标准进行授权处理,因此出厂检定证书缺乏法定效力,所以需要具备资质以及授权的检定机构检测衡器具,进而将法制特性赋予该衡器具。

部分用户认为产品有厂家检定证书,表明衡器具性能、质量等均符合规定要求,无需计量部门开展检定工作,缺乏正确认识。出厂检定知识表明基于该企业相关标准,产品为合格状态,然而未经过公众认可。需要经过法定部门进行检定,同时结果满足合格标准。另外出厂检定证书一般不具备良好检测依据与检定周期,同时法定部门根据检定规程所出具的证书均具有周期检定以及检测依据等。

1.2 首次检定时间

按照法规要求与实际情况,应该在衡器具使用前、安装过程中、销售前以及出厂后等时间段开展首次检定工作。此种检定能够充分防止用户和生产企业在衡器质量方面发生贸易纠纷问题,一方面为强制检定,另外为对衡器展开第三方认证,所以用户应该在使用前通过计量部门检测衡器。

2 后续检定

2.1 后续检定意义

对于后续检定主要是衡器在完成首次检定工作之后的相关检定工作,其主要涵盖:有效期检定、修理检定以及强制周期性检定等。不论检定工作是由用户提出,或是基于某种原因造成有效期中封印失效开展的检定工作。除个人原因外,随后的检定工作通常由用户根据规定期限提交计量器具和法定部门安排。在用户察觉衡器功能失常或是怀疑器具性能时,在用户提出对衡器性能不满之处时,尤其在封印失效和修理之后需要积极开展检定工作。需要注意,满足上述范畴的检定行为均为后续检定,并不属于使用中检验,禁止选择使用中检验相关依据对衡器质量、性能等进行判断[2]。

2.2 后续检定时间

通常在检定规程对检定间隔进行规定,但是规程一般是对周期检定时间间隔进行了规定。在工作2021年3月29日10:50:13中,结合实际需求,基于规定周期也能够开展。还能够进行检定延期申请,然而需要批准。对于延长以及缩短检定间隔,都应该具有充足理由,并且需要提供相关积累检定数据。结合该情况开展检定规程编写工作时,需要科学确定检定周期的时间段,例如2—3年,禁止固定规定,尤其在不同企业生产制造的相同衡器方面,质量与性能存在一定差异,若是统一规定则缺乏公平性,需要有检定人员结合具体情况加以确定。

3 使用中检验

3.1 禁止盲目扩大误差

使用中检验,对检定规程进行了规定。人们均了解按照规程检测获得的结果需要具备法制特性,则使用中检验证书也需要具备相关法治特性。某些规范强调:其检查项目应该适当降低,然而还需要保证其始终保持在控制范围,允许某些衡器在使用中扩大一定允许误差。比如非自动衡器检定规定明确使用中检验实际允许误差是2倍的首次检定允许误差。对一些规程仔细检查,适当控制检查项目数量,仅是删减适用性与安全性。例如,燃气表规程,仅是将总压力损失、密封性等项目进行删减,对于示值误差还是需要根据规程程序开展检定工作。在JJG13—1997与JJG14—1997文件的随后检定与使用中检定为一致的,但是在误差判据方面存在差异。所以,规程编制人员开展规程编写工作时需要注意,使用相同等次标准选择相同检定程序获得的结果需要满足一致误差范围,允许误差只可以存在1个[3]。

3.2 使用中检验需要的检测项目

对于使用中检验,定义是:对衡器检定证书或是检定标记有效性、保护标记损坏程度以及衡器检定之后是否被改动,这些均是外观检查项目。然而一些规程对使用中检测相关要求中明确删除外观检查项目,例如,JJG1036—2008文件,和使用中检验相关要义存在一定差异。定义中还规定:误差主要是针对是否超过允许误差最大值展开的检查工作。部分检定规程的使用中检验只是检查外观、标识以及随机文件等,例如,JJG1033—2007文件中检定规程。部分文件只是检查密封性与外观情况,并未对规定误差检定,和定义要求不符。

4 结语

综上所述,使用中检验、后续检定以及首次检定等是控制衡器的主要3个阶段,虽然目的与定义存在差异,但是允许误差最大值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基于正常情况,需要有效控制衡器误差,使其始终在首次检定允许差最大允许值之内,使用中检验误差应该始终保持在2倍首次检定允许差最大值以内,进而保证衡器性能。

猜你喜欢
衡器规程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基于规程法的雷击跳闸率计算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影响衡器检定准确度的因素分析及完善措施
《四川省工伤认定工作规程(试行)》出台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
收录证书
影响衡器检定准确度的因素及解决方法分析
国内外风电有功控制规程要求的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