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

2021-04-14 03:34沈晓勤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心理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疫情

沈晓勤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路径。通过对疫情之下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及学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等方面的分析,提出疫情环境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从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心理健康问题处理及心理健康教育干预三个方面稳步推进,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提前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必须优化现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加强学校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能力等手段,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为后续阶段实际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教育基础。

关键词:疫情;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08-0117-03

如今,疫情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逐步加剧,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学校方面需要积极开展深层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切实为学生更好以积极心态面对未来生活充分助力。

一、疫情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受疫情影响,2020年2月,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的网课教学目标。江苏省、山东省等地区积极响应,以互联网课程教学为基础,大力推动网课教育体系建设[1]。随着2020年中期国内疫情情况逐渐好转,学校逐渐从线上授课向线上、线下教学双向融合过渡。这其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虽然始终是校园教育工作开展的关注重点,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仍然严重影响教育工作稳步推进。

(一)产生消极心理及消沉思想状态

根据2020年网络问卷调查平台对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学生在疫情期间心理健康状态相对良好,丰富的网络社交途径及多元化网络娱乐方式,为学生宣泄个人压力了提供必要出口。但仍有部分高职学生存在焦虑、紧张心理,有的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水平未能达到实际平均值。大学生相比于职高、普高、初中及小学阶段学生心智略显成熟,但解决个人心理健康问题方面还缺乏一定的实际经验;同时,大学生实际心理状态可能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高中、初中及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较为单一。总的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大部分仅限于思想状态消沉及心理状态消极两个方面。

(二)缺乏课程学习及知识学习积极性

2020年中期,随着国内疫情状况逐渐好转,部分地区逐步开展复课、复学。从长效化推进教育的角度来看,加紧学校复课、复学,能更好弥补此前网课课程教学的不足,对于有效保证疫情环境下教育教学质量尤为必要。但各地区复课、复学稳步推进并未在保证教学质量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反而促使部分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在课程学习方面缺乏兴趣,未能切实调整好学习状态,导致部分地区教育教学质量有所下滑。之所以产生这一状况,主要由于长期网上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学生个人学习压力无处宣泄;加之疫情期间部分学生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使其难以充分适应当前阶段线下的学习,无法切实融入现有的学习环境,随着学生学习压力的逐步增加,使其不得已采取心理对抗姿态进行自我保护,从而造成学生疫情之下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下降问题。

(三)学生自主化学习能力缺失

近年来,自主化学习培养成为我国教育工作重要方向。加强学生自主化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思维,对于更好提升我国人才教育水平至关重要。但疫情环境影响改变了学生实际学习路径,使其学习自主性有所下降,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环境,导致学生降低了甚至丧失了自主化学习的能力,无法基于自身学习优势积极参与学习实践。除此之外,教师基本上是在网上和学生沟通,对学生思想状态、心理状态方面进行教育疏导不足,进一步加剧这一问题产生,最终使学生对课程学习失去实际兴趣。正因如此,校方应针对当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结合实际影响因素做好深度分析,进一步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基本需求,制定系统化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策略,切实利用自身教育优势,为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多方面帮助,有效弥补前期阶段网课教学管理不足,为学生以更积极心态参与学习夯实基础。

二、疫情之下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导因素

疫情之下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多个方面,其中校园课程教育体系设置不合理及学生课业学习压力增加是影响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主导因素,在家庭环境压力及学习压力的双重压迫之下,学生心理压力达到较高的阈值,在学校消极的教育处理之下,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发挥本质作用,最终使学生无法对内心压力予以宣泄,加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一)校园课程教学规划设置缺乏合理性

疫情之下校园课程规划必须采取循序漸进、由浅及深的教育策略,通过逐步推进教学工作,使学生能充分适应当前学习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做好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确保后续教学工作有效开展。但事实上,在疫情之下,大部分地区的学校课程规划并未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做好合理布局,导致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产生诸多心理健康问题,难以充分融入现阶段学习环境。另外,部分地区课程教学过于注重教育教学进度,不断加快教学速度,使得部分学生难以有效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充分消化,加之前期阶段网课教学未能给予学生良好学习实践环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学习能力有所下降,随着期中、期末等考试逐步临近,学生学习压力剧增,严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状态,降低了疫情之下课程教学实践的有效性。

(二)课业压力、家庭环境压力骤然提升

2019年末,新冠疫情在国内集中爆发,导致企业停工、学校停课,学生课程学习必须通过互联网途径加以开展。该策略虽然满足课程教学需求,但却给予家长更多管理压力,促使学生处在学习压力及家长施加管理压力双重压力之下,由于受个人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他们无法以积极姿态予以应对,个人负面情绪增加,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行为,导致其在学习压力提高的同时,心理健康水平则逐步下降。除此之外,疫情期间企业停工对国民收入也产生一定影响,由于部分地区政府机构未能针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做好切实民生保障,导致部分家庭经济压力有所提升,对学生个人心理健康状态也产生间接影响。随着学习压力、家庭环境压力的双向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将再次下降,最终加剧学生消极心理状态、思想状态产生。

(三)教师未能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

2020年复课、复学初期阶段,全国多个地区均出现学生自杀身亡案件,案件产生时间多数集中在考试的前期阶段。之所以部分地区产生这一状况,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因素。第一,部分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干预能力不足,导致学生实际心理健康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最终酿成这一惨剧。第二,网课教学质量不佳对学生学习成绩有较大的影响。究其原因,无法将其根本原因归咎于教师、学校方面,因外部因素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学生自身亦是其中主要受害者,使学生难以面对这一事实,从而在多重心理压力的影响下加剧以上问题产生。此外,部分学校、教师及专家夸大网课教学的实绩,大肆鼓吹网课教学的优势和优越性,使部分学校、家长及教师并未探究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的本质原因,而是一味将学习成绩下降归咎于学生自身,以至于网课教学质量不佳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被忽视,最终迫使学生不得已选择自杀以证清白。学校方面若能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团辅的系列活动,及时了解学生不良的心理状况,做出应对措施,则能有效避免此类恶性事件产生。

三、疫情之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疫情之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稳步推进,将为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通过积极的心理健康引导,能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教师教育辅助之下有效应对心理健康问题并予以解决,从而为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及未来学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教育保障。

(一)情境教育利于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疫情之下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更好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能力,帮助学校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从教育实效性教育来看,疫情之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更好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采集,并根据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制定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一方面,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时效性;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因此,疫情之下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是在高压的教育教学环境下更好基于教育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布局,可以充分利用现实情景,弥补传统说教模式的不足,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落到实处,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多元化教育发展相对接,切实运用教育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二)融合教育营造良好教育教学新生态

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是,不仅为学生未来学习、生活及工作做好积极心理环境塑造,同时也需要针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载体,为学生更好融入当前学习环境提供帮助。所以,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创造积极学习环境,是疫情之下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目标,也是学校在未来阶段实现教育工作高质量推进的重要基础。这其中,学校方面需要积极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做好教育体系完善,围绕疫情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在多个角度做好教育规划,切实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不同学科,使心理健康教育贯穿疫情环境下教学工作的各个角落,进一步推动课程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发展,以此营造疫情环境下良好教育发展新生态,为未来阶段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好充分教育铺垫[2]。

(三)针对教育解决现实心理问题

长期心理压力及强烈外部刺激是导致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长期心理压力来源及外部刺激的产生因素错综复杂,外部刺激及内部压力双向的融合,会极大压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的空间,使其深陷心理健康问题难以自拔。此时,如果通过外部干预给予学生实际教育或心理咨询帮助,就可以帮助学生脱离当前所处心理困境。疫情之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恰恰是基于学生出现多方面心理压力问题,所以要给予学生足够压力缓解的空间,让他们能更好正视现实、面对问题,排除思想疑虑,降低心理焦虑,实现对心理健康状态的提升[3],促使其能在良好心理环境下进入后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疫情之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开展,将为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必要支持,弥补早期阶段网课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不足的问题,为学生更好融入疫情后时代学习新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四、基于疫情环境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及路径

疫情环境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必须要从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心理健康问题处理及心理健康教育干预三个方面稳步推进。要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提前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并按照不同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优化现有教育评价体系,调整现阶段教育教学措施和方法,帮助学生适应多元化教育环境;利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干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有效性。

(一)建立疫情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疫情之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应一味增加理论概念教学输出,而应确保学生能对所学知识内容充分了解与吸收,有效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导优势。因此,学校方面应基于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一体化心理健康预警机制,针对学生心理健康动态进行充分掌握,并及时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做好管理监控,确保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从根本上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做好管理预防,防止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此外,学校方面不仅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的积极作用,也要避免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抵触,从而产生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再教育过程中,要从细节上做好深层次教育优化,促使心理健康教育能成为预防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重要措施。

(二)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成绩考核是疫情之下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源。学校方面应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基本需求,对现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考核体系进行优化,降低课程教学比例,尽可能在学生作业及课上学习方面做好学习压力控制,减少非重点内容课程教学的频率,促使课程教学工作开展能放置于对阶段性问题的解决[4]。避免将课程考核成绩作为学生学习评价的唯一依据,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表现开展客观的学习评价,着力于实现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疏导之下更好发挥自身学习优势,逐步适应当前学习环境,从而将学生课程學习成绩提高及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工作能常态化共同推进。

(三)加强学校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能力

积极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更好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使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发挥作用。在此过程中,学校方面应联合其他高校、企业、政府机构及医疗机构等,对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级,针对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学生采取教育干预、医疗干预两种辅助手段;聘请具有行医资质执业医师与学校心理咨询教师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利用心理普测、结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观察,充分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态,通过专业手段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为后续阶段实际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教育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疫情之下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对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有力保障。学校方面应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干预能力,为学生更好地在疫情之下积极投入学习和生活环境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月娥,方基勇,金岳龙,等.疫情形势下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教育方式探讨[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20,(5):299-300.

[2]   江承晓.以同侪辅导团体介入活动对提升大学生情绪管理生活技能之成效研究[J].健康促进与卫生教育学报,2008,(29):1-26.

[3]   刘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卫生中等职业学校升学高考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20,(8):701-703.

[4]   王赫,马红霞,罗红格,刘映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6):64-67.

[责任编辑   兴   华]

猜你喜欢
心理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疫情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浅谈焦虑对高考体育加试考生的心理影响及状态调节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