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耳提面命:红5团“要一直当模范”

2021-04-14 03:50叶青松
党史博览 2021年3期
关键词:萧华国华纵队

叶青松

2019年国庆阅兵战旗方阵中的“模范红五团”荣誉军旗(右四)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战旗方阵中,有一面荣誉军旗是周恩来授予的。1933年8月1日,红军第4军2师5团在红一方面军组织的运动大会竞赛和检阅中,获得20多项优胜和总分第一,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革军委授予“模范红五团”荣誉称号。8月4日,红军总政委周恩来为红5团颁授锦旗,红5团团长吴高群(又名吴皋群)、政委刘忠一同接旗。周恩来对吴高群和刘忠提出严格要求:“红5团是全军的模范,但你们不能骄傲,要一直当模范,当到把国民党军队彻底消灭,直到中国革命战争最后胜利了,你们还要当模范!”

湘江战役,红5团全州阻击当模范

战争的胜败,是由主客观原因决定的。红军长征初期突破国民党军封锁线,自然不例外。当时的中国是处在国民党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方军阀割据势力很强。蒋介石想借消灭红军之机削弱、控制地方军阀势力,这是其一。其二是地方军阀既怕红军进入自己的地盘,又怕蒋介石势力侵占。在这样的形势下,红军巧妙地利用蒋介石中央势力和地方势力的矛盾,突破了三道封锁线后,来到了湘江边上。

湘江是蒋介石布防的第四道封锁线。来到湘江边上的中央红军,还是采取“大搬家”式的行动。生死攸关的湘江战役随即展开。

1934年11月26日,中革军委命令红1军团和红3军团从左右两翼掩护军委第1纵队和第2纵队抢渡湘江。

红1军团受领任务后命令红5团为军团前卫,先行过江,相机占领全州。

在全州担任截堵任务的是国民党军第1纵队刘建绪部。这支部队是何键的基本部队,下辖第16师、第19师、第62师、第63师。中央红军快速突破前面三道封锁线,出人意料,给刘建绪的4个师集结造成了困难,只有陈光中指挥的第63师由宝庆抵达全州,章亮基指挥的第16师由郴州抵达全州。这两个师是11月25日抵达的,分别布防湘江觉山、朱蓝铺一线。从军事角度讲,这两个师叫“立足未稳”。李觉指挥的第19师和陶广指挥的第62师都还在零陵至全州黄沙河途中,未能及时赶到全州。

尽管全州当时只有国民党军两个师,但红军只有红5团一个团前出全州阻击。作战力量的悬殊,一目了然,况且国民党军还有两个师正在向全州赶来。

11月28日,天刚蒙蒙亮,国民党军从全州向红5团阵地猛扑过来,企图把红5团控制的湘江渡口夺回去。十几架飞机在觉山铺上空盘旋、投弹、扫射,无数炮弹猛烈轰炸红5团阵地。

火力延伸之后,国民党军第16师和第63师组织四路纵队向觉山发起进攻。

红5团在湘江觉山阻击国民党军旧址

“立功的时候到了,同志们,打啊!”时任红5团团长陈正湘指挥全团官兵英勇反击。进攻中的国民党军像被暴风摧折了的高粱秆一样,纷纷倒地。

两名国民党军师长根本不让红5团喘息,紧接着就组织士兵进行第二拨进攻。时任红5团政委易荡平沉着应战,等敌人爬到阵地前,才下达命令:“同志们,狠狠地给我打!”

随着易荡平的命令,子弹猛烈地扫射出去,像镰刀割庄稼一样,国民党军士兵一个个死的死,伤的伤,都从阵地前滚下山去。

两天两夜,红5团指战员没有合眼,把觉山牢牢地掌握在手中。

12月1日是湘江战役中红5团全州阻击战最激烈的一天。红5团经过5天浴血奋战,这一天伤亡达到顶值。政委易荡平多处负伤,左腿被子彈打断。易荡平趴在阵地上指挥,多次指挥部队夺回丢失的阵地。他对指战员们吟诗咏志:“英雄欲报党恩情,战死沙场是善终。”

这时,传来中革军委第1纵队和第2纵队全部安全渡过湘江的消息。红5团尽管只剩下两个连队了,但两个连队的指战员还是万分激动,他们完成了“打头阵、当模范”的光荣任务。此时,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已突破了红1师的米花防线和红2师的前沿阵地,占领了觉山的左翼阵地,正在向红5团两个连队坚守的觉山阵地压过来。警卫员背起易荡平准备撤退。

“你快走,我来掩护。”易荡平一把推开警卫员,拍了拍自己的伤残左腿说,“大功告成,死而无憾!”

警卫员流着泪,久久不愿离去。

易荡平挥着枪吼道:“你快走啊!”

说着,易荡平仰身把最后一颗子弹射进了自己的心窝……

湘江战役后,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

三打灯明寺

1937年8月,奉中央军委命令,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红5团缩编为115师343旅685团2营,营长曾国华,教导员刘振球。11月底,685团2营扩编为115师第5支队,对外称“永兴支队”,曾国华任支队长,李宽和任支队政委。1938年4月,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致电朱德、彭德怀等,要求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大力开展游击战。八路军适时向平原推进,积极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曾国华和李宽和奉命率第5支队东进冀南,越过津浦铁路,率先挺进渤海之滨的冀鲁边区平原开展游击战。

冀鲁边区地处津浦路东,黄河以北,东临渤海,北接天津,拥有冀南8县及鲁北16县的大片土地。曾国华、李宽和率第5支队先后在海兴、南皮、宁津、吴桥等地向伪军发起进攻,歼驻毛家集的伪军司令部,活捉司令刘彦臣,灭伪军800余人,打响了冀鲁边区的第一枪,打开了冀鲁边区的抗日新局面。

1938年9月,中央军委命令115师343旅政委萧华带司令部、政治部、教导队和警卫连、骑兵连由山西出发向冀鲁边区挺进。9月27日,萧华与曾国华等会合,部队进行了整编和调整,组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萧华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邓克明任纵队参谋长,符竹庭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4、第5、第6支队。3个支队均为旅级编制。第5支队支队长曾国华,政委由343旅组织科科长王叙坤升任。第5支队下辖第4、第5、第6团。5团是由原5支队下辖的3个营(1营、2营、3营)组成的。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5支队5团前身,是红军时期的红5团。

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5支队5团团长由支队副支队长龙书金兼任,团政委是曾庆洪,参谋长是刘克奎,政治处主任是朱挺先。从红军第5团改编成八路军第5团后的第一个任务,是拔掉灯明寺日军据点。

灯明寺不是寺庙,是历史名镇,位于津浦铁路上沧州以南、东光城东。这里是冀鲁边区连接冀南、太行根据地的交通要道。日军据点设立后,对八路军的活动妨害极大。纵队司令员萧华对曾国华、王叙坤和龙书金、曾庆洪说:“这颗钉子非拔掉不可!任务由5团完成,采取的战术是调虎离山。”

龙书金

1939年2月19日,北风呼啸,飞雪满天。龙书金按照萧华的部署,派出部队带领民兵插到德州至沧州之间,扒掉了津浦铁路上的铁轨10余公里。日军只好集中兵力抢修铁路,灯明寺据点只留下一个小队驻守。

调虎离山计划成功后,5团政委曾庆洪和2营营长齐丁根率5连连夜奔袭灯明寺。5连指战员摸进灯明寺时,日军正在睡觉,只有一个哨兵在晃来晃去。

齐丁根对5连连长侯朝云说:“鬼子睡得挺香啊!你带1排、2排将据点围起来,让3排进去打。”

侯朝云说:“明白。”

短短10分钟,3排进去就把日军小队全歼了。

5连行动迅速,速战速决,来去无影踪。消息传出,周围日军惊恐万分,惶惶不安。驻在东光县城的日军第5师团藤井联队的联队长藤井大佐气得火冒三丈,发誓要报仇。

1939年2月21日,藤井开始行动。他率4个中队,兵分两路,直扑灯明寺和枣王庄。

驻枣王庄的是抗日民军张国基团。枣王庄被日军包围,张国基派人杀出一条血路,向八路军挺进纵队求援。萧华接到报告后,立即召开会议商量对策。萧华说:“枣王庄离我们有25公里,强行军也得三四个小时,现在手头只有5团2个营的兵力,要打败日军3个中队没有把握。可民军之围是一定要解的,怎么办?”

原来,藤井大佐把4个中队分成两路人马,3个中队包围枣王庄牵制八路军,1个中队去灯明寺重设据点。

曾国华在会上提议:“咱们是不是可以在刚进入灯明寺的鬼子身上打打主意?”

蕭华直言快语接话说:“这个主意好。我们就给他来个‘围魏救赵,用两个连队攻打灯明寺,调藤井率部来援,以解枣王庄之围。”

“好!我马上通知部队出发。”曾国华离开纵队司令部,立即赶到5团与团长龙书金和团政委曾庆洪商量二打灯明寺:“用两个连队去打灯明寺,其他兵力设伏在枣王庄通往灯明寺的路上打援。”

5团1营和2营经过3个小时的急行军,于凌晨2点到达灯明寺。这时,萧华也赶到了。萧华一声令下,1营两个连队迅速摸进灯明寺,把藤井联队刚刚抵达灯明寺才一天时间的那个小队包围了起来。酣睡中的日军被枪声惊醒,龟缩进碉堡,仓皇应战。八路军趁机把日军刚运来的弹药和军用物资全部缴获,还放了一把火,点燃了他们的房子和仓库,熊熊大火映红了夜空。

正在枣王庄指挥作战的藤井,听到灯明寺的枪声和爆炸声,看到那边火光冲天,知道据点又被端了,急令撤出枣王庄战斗,火速赶往灯明寺增援。

萧华得知藤井上钩,心情才平静下来,笑着对曾国华说:“看来我们的目的达到了!”

曾国华说:“是啊!民军的围是解了,下一步就是对付藤井那3个中队了!”

萧华坚定地说:“藤井既然来了,我们就不能不表示。你告诉打伏击的部队,把藤井放近了打,集中火力狠狠打,让他知道八路军的厉害!”

曾国华点了点头,向伏击阵地赶去。

当藤井率部进入伏击圈后,曾国华高喊了一声:“打!”

瞬间,公路两侧横扫出机枪、步枪的子弹,手榴弹如雨点般飞来。藤井联队的3个中队被打蒙了。一辆辆汽车起火,一个个士兵中弹倒地。藤井指挥着士兵盲目地向四周野地放枪,直到天亮,才发现八路军早已无影无踪。藤井气得说不出话来,只好带着余部,拖上100多具尸体,回东光县城再作打算。

藤井在灯明寺两次吃大亏,大不甘心。两天后,他带上300多名日军和200多名伪军三进灯明寺设据点。

萧华对纵队参谋长邓克明和第5支队支队长曾国华说:“藤井这次是三进灯明寺,我们是不是也要三打灯明寺?”

邓克明明确赞同:“前两次,我没赶上,这次正好也见识见识。”

按计划,5团奉命佯装北上沧州,转移藤井的注意力。另又派出八路军小分队在夜间吹号角、打冷枪进行骚扰,连续把日军折腾了好几天,弄得日军精疲力竭。

接着,萧华命令5团回师南下,连夜将灯明寺包围起来,立即发起攻击。

三打灯明寺,将外围的200多个伪军全部解决掉,接着攻打灯明寺内的日军。这时,日军在据点的围墙内顽抗。萧华命令部队撤至村外,诱他们追击而歼之。

这一回,藤井长了记性,没有上当,不但不追击,还放了一把火,烧房子诱迫八路军回村救火,妄图借机予以消灭。

萧华将计就计,带一部分部队回村佯装救火之时,让5团主力绕到日军背后给予痛击。

藤井以为八路军中计,用全部兵力从正面发起攻击。

施计中计。藤井怎么都没有想到,背后突然枪声大作。原来八路军5团主力从背后杀过来了。

日军腹背受击,伤亡过半。藤井无奈退回东光县城,再也不敢到灯明寺设据点。

击毙安田大佐

八路军第5支队5团在冀鲁边区屡屡得胜,赢得老百姓赞誉。1939年3月,5团在第5支队序列内奉命开辟鲁北新区,进驻陵县大宗家村。

到大宗家村的第二天,老百姓便搭台唱戏,欢迎八路军。

驻德州的日军第5师团安田大佐正在看当天的“敌情通报”。翻译官眯着眼睛,凑上来说:“最近,咱这边开来一队八路。”

安田仍然看通报,嘴里道:“八路多的是,再来一队两队的有什么了不起!”

翻译官说:“这队八路不一般,就是三打灯明寺的家伙!”

安田放下手中通报,眼睛盯着翻译官:“确定是这队八路?”

翻译官点头说:“是!”

次日拂晓,看了大半宿戏的5团指战员还在沉睡。突然,村西南传来群犬狂吠声,接着响起枪声。

“有情况!”团长龙书金翻身下床,边穿衣服边对同屋住的政委曾庆洪说:“老曾,你快向支队报告,我去外面看看情况。”

龙书金带着作战参谋和警卫员向村西头跑去。此时,驻村西头的5团11连已进入阵地。龙书金在晨雾中看到从西南方向摸上来黑压压一大群日军,前面的端着步枪,后面的骑着高头大马,正向大宗家村逼来。

“准备战斗!决不能让鬼子进村!”龙书金果断地对身后的12连连长下达了命令。

一场大规模的厮杀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曾国华获悉日军攻击大宗家村的情况时,第5支队司令部与第5团团部的电话线早已被日军切断。曾庆洪急于向曾国华报告大宗家村的具体情况,却怎么也联系不上。

曾国华知道5团遇到麻烦了,立即部署解围。这时,日军已包围了好几个村子,各村只能各自为战。大宗家村是安田指定日军进攻的主要目标。

大宗家村只有两个连的兵力,11连和12连顽强地抵抗日军的轮番进攻。驻在村内的5团机关干部和勤杂人员也全部投入战斗。炊事员、卫生员拿起牺牲战友的武器与日军展开格斗。

激烈的枪声和喊声,早已被驻在大宗家村邻近的阎福楼村3营营长马宗凯听见。马宗凯下令10连火速前往增援。

激战中,龙书金看到10连赶到,激动地说:“你们来了,正是时候,赶快加入战斗!”

龙书金正准备给10连分配任务,突然传来“不好,敌人从背后上来了”的喊声。龙书金回头一看,果真有一股日军正沿南北街从背后冲过来。龙书金指着背后日军,对10连连长张宝珊说:“看到没?派两个排把鬼子压回去!”

张宝珊立即命令1排和2排调转枪口,以密集的子弹射向从背后冲过来的日军。日军没有料到村里增加了一个连的兵力,被压了回去。这时,安田觉得大宗家村有“大鱼”,不然八路军不會源源不断增援大宗家村,就重新组织兵力和火力,向大宗家村蜂拥而来。

团政委曾庆洪在战斗中牺牲。

曾庆洪是红5团团主官牺牲的第8位。前7位牺牲的团主官分别是:在新桥战斗中,团长曾桂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中弹牺牲;在湘江战役中,政委易荡平负重伤后不愿拖累部队,誓死不当俘虏,开枪自尽;在土城战斗中,政委赵云龙牺牲;在长征途经黑水芦花地区时,政委谢有勋牺牲;在东征战斗中,政委林龙发负重伤后牺牲;在山城堡战斗中,政委陈雄牺牲;在敌机轰炸延安时,团长张振山牺牲。

模范不模范,首先看领导!红5团之所以能一直当模范,首先在于红5团的领导班子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树起了模范的标杆。

曾庆洪牺牲后,龙书金让通信员给村子里的部队传达突围命令。然而,村子早已被安田组织的日军层层封锁着,突围谈何容易。

这时,1营正在全力向大宗家村靠拢过来。早晨,11连和12连在大宗家村与日军接火时,驻赵玉枝村的1营也与日军交上了火。1营从赵玉枝村突围出来之后,立即向团部驻地大宗家村方向靠拢过来。

大宗家村内三个连队向外突围,1营则向大宗家村靠拢过来,安田看到自己的部队成了“夹饼”,慌乱中指挥日军想前后击破,结果伤亡惨重。安田大佐在战斗中被击毙,日军合围八路军的计划失败。

第5团胜利转移,创造了冀鲁边区反合围的模范战例。龙书金见到曾国华率第5支队前来营救,眼泪夺眶而出,说:“曾庆洪政委牺牲了!”

中原大反攻,担任作战集团攻坚先锋首立奇功

日本无条件投降前后,八路军第5支队5团番号几经改编。改编沿革是,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5支队与山东纵队第6支队合编为第343旅兼鲁西军区运河支队,第5团番号不变,但隶属八路军第343旅兼鲁西军区运河支队;运河支队番号撤销后,所辖部队与晋西独立支队合编成立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3旅兼鲁西军区,5团编入教导第3旅,改番号为第7团。1945年9月,晋冀鲁豫军区组建第1旅,7团改为第1旅所辖。1946年10月,第1旅7团改番号为第1旅1团。之后,改称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1旅1团。

1947年夏,几场暴雨过后,黄河水涨,汛期如期而至,把国共两军隔在黄河两岸。蒋介石对部下说:“花园口以下的半条黄河,足以抵得上40万大军!”

正在南进中的解放军被黄河阻隔在北岸。怎么办?毛泽东决定让晋冀鲁豫野战军派一支部队强渡黄河,把战火引向蒋管区。6月26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布鲁西南战役作战命令,将鲁西南作战各军渡河及作战任务重新调整分配,第1纵队奉命率先发起攻打郓城战斗。1团作为1纵先头部队,担任攻坚先锋。

1团团长李程手持望远镜在北岸观察南岸,看到国民党军的哨兵像虫子一样在岸滩上蠕动,沿岸防线隔50米左右有一座暗堡,隔15米左右有一个单人掩体,暗堡与掩体之间由壕沟连接。

20时,突击队的指战员随着一声令下,划动船桨,飞向南岸。

突击队的第一只船离岸仅2分钟时间就到了河心。突然,对岸哨兵大叫起来:“共军来了!”

话音刚落,一排机枪子弹扫射过来。突击队各船上的机枪也一齐开了火。

枪声一响,李程命令炮兵向南岸齐发。南岸的暗堡和掩体都是目标。

突击队登上了南岸。蒋介石所说的“抵得上40万大军”的黄河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

众所周知,郓城是宋朝水泊梁山首领宋江的家乡,是座古城。城内驻守着国民党军整编第55师两个旅。一个是第29旅,防守东南部;一个是第74旅,防守西北部。

7月4日夜,渡过黄河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先后歼灭郓城南关外围的国民党军整编第55师特务营、北关外围的74旅220团、西关外围的整编第55师工兵营。

7月7日晚,担任西关主攻任务的第1旅1团开始攻城。

午夜时分,1旅主力沿1团打开的突破口全部入城。1团沿中心大街两侧分路向东突击,直捣曹福林的整编第55师师部。

曹福林看到师部周围出现了解放军,丢下部队趁夜色向东门潜逃。1团的“猛虎掏心”战术,让郓城守军失去了统一指挥。国民党军混乱不堪,只好各自为战。

天大亮,被围国民党军纷纷缴枪投降。至此,第1纵队在郓城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55师师部及两个旅和郓城县保安团、“还乡团”等,共毙伤俘国民党军中将副师长理明亚以下官兵1.5万余人。

郓城大捷,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开辟中原战场的关键一役,也是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重要战役,更是大反攻的首战。首战告捷,刘伯承和邓小平十分高兴。7月13日,刘伯承和邓小平签署通令,嘉奖第1纵队“创造了单独攻坚和歼敌两个旅的先例,争取了大反攻中第一个光荣和重大的胜利”。

第1纵队司令员杨勇和政委苏振华特此授予1团“大反攻中首立奇功”奖旗一面。

1团始终保持着红5团当模范的传统,在千里跃进大别山、淮海战役中,又先后被第1纵队授予“攻如猛虎,守如泰山”和“党的铁军”奖旗各一面。

和平建设时期,赴汤蹈火当模范

1949年2月,全军统一编制序列番号,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1旅1团改称第二野战军16军46师136团。

1950年9月,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高如意、王耀荣、吕桂芳作为136团的代表应邀出席。一个团出了3个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这在整个解放军建制团中是难能可贵的。高如意是著名渡江英雄,王耀荣是著名剿匪英雄,吕桂芳是著名模范卫生员。他们3人是136团在渡江战役中、剿匪斗争中、爱国卫生动员中涌现出的杰出代表。

1952年12月,136团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停战协议签订后,136团在朝鲜土地上度过了5个春秋,支援朝鲜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1976年7月28日夜,河北省唐山地区发生7.8级地震。136团奉命“摩托化开进”,31日凌晨4时赶到唐山,进入市区。经过3个月的日夜奋战,136团共抢救出埋压在倒塌房屋下的群众100多人,挖出尸体4000多具,掩埋尸体2000余具,运送各种物资1万多吨,帮助几十所小学复课。国务院专门给136团发来了贺电,上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舍生忘死战震灾,一片丹心为人民。”

1987年5月上旬,大兴安岭发生森林火灾。5月14日,136团3营、高炮连、通信连、特务连、工兵连奉命开赴灾区。他们经过27个昼夜奋战,共扑灭主要火点120余处,开辟并死守住防火道60余公里,保住了长绥、依东、长山、壮林等农场的安全。136团受到沈阳军区通令嘉奖。136团9连扑灭火头近50公里,被誉为“烈火中永不卷刃的钢刀”,沈阳军区给136团9连荣记集体一等功。

1998年8月1日,136团在嫩江降伏洪魔中过了一个特殊的建軍节。全团2000多名官兵经过连续18小时的紧张抢险,在洪峰到来之前,抢修险工险段730多处,动用了172万多条麻袋、草袋和编织袋,加高加固大堤,安全转移老弱病残幼980多人。时任吉林省委书记的张德江动情地说:“你们不愧是人民的主心骨,是英雄的‘模范红五团,全省2600万各族人民感谢你们!”

永远当模范的勇士,从红5团到136团,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周恩来的赠言,战争年代当模范,革命胜利后当模范,一直当模范。

(作者声明:本文由《党史博览》独家编发,未经允许,不许选编、摘编、上网等)

猜你喜欢
萧华国华纵队
Tetrapartite entanglement measures of generalized GHZ state in the noninertial frames
萧华将军的家风
Order Allocation in Industrial Internet Platform for Textile and Clothing
甘为艺术付平生
世相
为什么企鹅以一列纵队行走?
萧华与王新兰:外力促成的红色恋人
罗荣桓与萧华
八路军山东纵队的创建与发展
才子上将 统战楷模——萧华统战工作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