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包身工》

2021-04-14 12:05毛艳霞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2期
关键词:包身工小福子小姑娘

“包身工”这个称呼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确实是十分陌生的。每次指导同学们学习完《包身工》这篇课文,我都思绪万千,有许多的感受一股脑地涌入了我的心田。里面所写的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是我们今天的同学们所难以置信的。诚然,这是一篇饱含血泪、令人叹息的文章。

作品反映的是1932年“一·二八”事变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统治区的情况。为了创作这篇报告文学,夏衍亲自深入东洋纱厂采访调查。他得到一位女工的帮助,混进包身工中两三次,但是这次后,他就被工头盯住了。从三月初到五月,夏衍为了看到包身工们上班的情景,足足做了两个多月的夜工。他在深入调查,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后,便写成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包身工》。

1929年末,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为了转嫁损失和渡过难关,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加强对外掠夺。日本政府迅速法西斯化,加紧了侵占我国的步伐。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后,又于1932年在上海发动“一·二八”战争。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经济的掠夺,随着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反抗情绪也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日本资本家大量雇用没有任何人身自由的“包身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由此“包身工”這一代名词便在中国大地出现了。

在报告文学《包身工》中,着重刻画了三个被殴打、被侮辱的人物形象芦柴棒、小福子和不知名的小姑娘,表现了包身工一入包老板之手,就与世隔绝的现状,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工价更是相当的低廉。反映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激发了人们憎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决心,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同时告诉人们,包身工制度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温床上,受到国民党反动政府“特殊优惠”的保护,伴随中国农村经济衰败生长出来的一颗毒瘤。下面就从这三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来让我们细读这篇文章:

一、瘦得像芦棒梗一样的“芦柴棒”

文中三次提到“芦柴棒”。

第一次提到“芦柴棒”时,是由老板喊她的名字而写出她那“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的外貌,将“芦柴棒”这一人物形象呈现在大家面前。文中这样写到:……“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她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了她的名字……

第二次提到“芦柴棒”是写她病倒了,尽管是急性的重伤风,尽管“她很见机地将身体慢慢地移到屋子的角上,缩做一团,尽可能地不占地方”,尽管她“用手做着手势,表示身体没力,请求他的怜悯”,但是,老板为了不丧失一天的利润,还是要用各种毒辣的手段来强制她做工。

那一天,“芦柴棒”实在不能挣扎着起来了,她很见机地将身体慢慢地移到屋子的角上,缩做一团,尽可能地不占屋子的地位。可是在这种工房里面,生病躺着休息的例子是不能开的。一个打杂的很快地走过来了。干这种职务的人,大半是带工的亲戚,或者是在地方上有一点势力的流氓,所以在这种地方,他们差不多有生杀大权。“芦柴棒”的喉咙早已哑了,用手做着手势,表示没有力气,请求他的怜悯。“假病!老子给你医!”打杂的一手抓住“芦柴棒”的头发,狠命地把她提起来往地上一摔。“芦柴棒”手脚着地,打杂的跟上去就是一脚,踢在她的腿上,照例又是第二、第三脚。可是打杂的很快地就停止了。据说那是因为“芦柴棒”那突出的腿骨,碰痛了他的脚趾。打杂的恼了,顺手夺过一盆另一个包身工正在摸桌子的冷水,迎头泼在“芦柴棒”头上。这是冬天,外面在刮寒风,“芦柴棒”遭了这意外的一泼,反射地跳起来。于是在门口刷牙的老板娘笑了:“瞧!还不是假病!病了会好好地爬起来?一盆冷水就医好了!”

第三次提到“芦柴棒”时,是写她的身体瘦得像骷髅一样,甚至连“抄身婆”都不愿意用手去接触她的身体,即使这样,老板也决不放她回去。

文中这样写道:她的身体实在瘦得太可怕了,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也不愿意去接触她的身体:“让她扎一两根油线绳吧!骷髅一样,摸着她的骨头会做噩梦!”但是带工老板是不怕做噩梦的!有人觉得太难看了,对她的老板说:“譬如做好事吧,放了她!”“放她?行!还我二十块钱,两年间的伙食、房钱。”他随便地说,回转头来对她一瞪:“不还钱,可别做梦!宁愿赔棺材,要她做到死!”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拿去年的工钱三角二做平均,两年来在她身上已经收入了二百三十块了!

文中三次写到芦柴棒,三次突出了芦柴棒的“瘦”,“瘦”不仅展现了这一个人物形象的特点,更折射出所有包身工们受到的各种待遇,芦柴棒只是众多包身工中的一个典型人物。这里,作者虽然只写的是一个芦柴棒,但读者看到的却是成百上千个芦柴棒。文中重点写了芦柴棒遭毒打、受折磨的情景,是包身工经常受到的虐待和污辱的缩影;老板要芦柴棒“做到死”,也是每一个包身工们最终都不可逃脱的厄运。通过“芦柴棒”的悲惨遭遇的描述,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包身工被压榨、被摧残的悲惨的命运。文中着重描写摔、踢、泼这一场面,描写用词准确,文字紧凑,主次配合得很好。三个动作,一个凶似一个。寒风的冷,“芦柴棒”突然的跳, “跳”使这个场面描写达到了高潮,衬托了打杂的“凶”,突出了“芦柴棒”受虐待的惨,最后老板娘的笑和她的话既与上文“假病!老子给你医!”相照应,又表现了她的残酷,无人性,更显出了“芦柴棒”遭遇的悲惨,短短的一段文字令人发指。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大大丰富了这篇报告文学的内容,深刻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和社会价值。

二、打死不干事的“小福子”

有一次,一个叫做小福子的包身工整好了的烂纱没有装起,就遭了拿莫温的殴打,恰恰运气坏,一个“东洋婆”走过来了,拿莫温为着要在主子面前显出他的威风,和对东洋婆表示他管督的严厉,打得比平常格外着力。东洋婆望了一会儿,也许是她不喜欢这种不文明的殴打,也许是她要介绍一种更合理的惩戒方法,走近身来,揪住小福子的耳朵,将她扯到太平龙头前面,叫她向着墙壁立着;拿莫温跟着过来,很懂得东洋婆的意思似的,拿起一个丢在地上的皮带盘心子,不怀好意地叫她顶在头上。东洋婆会心地笑了:“这个小姑娘坏得很,懒惰!”拿莫温学着同样生硬的调子说:“这样她就打不成瞌睡了!”这种文明的惩罚,有时候会叫你继续到两小时以上。两小时不做工作,赶不出一天该做的“生活”,那么工资减少又会招致带工老板的殴打,也就是分内的事了。殴打之外还有饿饭、吊起、关黑房间等等方法。小福子受罚的描写表现了包身工受罚的随意性、残酷性、多样性等特点,典型地表现了她们劳动环境的恶劣和打死不干事的社会现实。受压迫的惨重,遭受的是非人的待遇,这一典型事件是对前面对包身工非人的劳动环境的面上的概括介绍的一个有力的点上的补充。

文章对小福子受罚的叙述与描写,体现了包身工是“人人得而欺之”的,从小福子遭受的惩罚就体现出了她们悲惨的处境。小福子只因为整好了烂纱没有装起这一点小事就遭到毒打。小福子受罚的描写表现了包身工受罚的随意性、残酷性、多样性和时间长等特點,典型地表现了她们受压迫的惨重。具体形象的描写使课文内容更充分,典型突出的事件描写使课文内容更深刻鲜明。“文明”“合理”的“惩罚”点面结合,相得益彰,更加增强了课文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而所谓的“文明”和“合理”,只不过是说让包身工顶皮带盘心子比直接殴打包身工更省力,看上去也不那么血腥而已。但这种惨无人道的欺诈和压迫更加暴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激起了所有了解到当时现状的中国人的愤慨和抵抗。

三、不知名的小姑娘

还有一个,什么名字记不起了,她熬不住这种生活,用了许多工夫,在上午的十五分钟休息时间里面,偷偷地托一个在补习学校念书的外头工人写了一封给她父母的家信,邮票大概是那位同情她的女工捐助的了。一个月没有回信,她在焦灼,她在希望,也许,她的父亲会到上海来接她回去,可是,回信是捏在老板的手里了。散工回来的时候,老板和两个打杂的站在门口,横肉脸上在发火了,一把扭住她的头发,踢,打,掷,和爆发一般的听不清的嚷骂:“死娼妓,你倒有本领,打断我的家乡路!”“猪猡,一天三餐将你喂昏了!”

“揍死你,给大家做个榜样!”“信谁给你写的?讲,讲!”血和惨叫使整个工房的人都怔住了,大家都在发抖,这好像真是一个榜样。打倦了之后,再在老板娘的亭子楼里吊了一晚。这一晚,整屋子除了快要断气的呻吟一般的呼喊之外,再没有别的声音。屏着气,睁着眼,百千个奴隶在黑夜中叹息她们的命运。

在作者精巧的构思下,通过不知名的小姑娘的描写,一幅血淋淋的包身工生活图画展现于读者面前。这些乡下小姑娘除了必须和外界隔绝之外,还将生死权完全交给了带工老板,通过不知名的小姑娘的惨叫和遭受的殴打,让大家知道了包身工这种“罐装了的劳动力”,为什么可以被代工老板们“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通过不知名的小姑娘血和惨叫的描写,让人对包身工制度的深恶痛绝的感情表达得格外强烈,对剥削制度的诅咒和对人们奋起反抗呼唤的作用更是达到了极致。

时下清晨四五点时,十五六岁的同学们在温暖的被窝里的时候,1932年时与我们同学们是同龄人的她们“那些包身工们”可没我们同学们这么幸福了,那时候的她们会被工头像赶“猪猡”似的叫喊起来,从那充满污浊空气,像猪圈般的工房里匆忙走出,去做繁重的工作,去为别人挣钱。可怜的包身工们一天的苦难生活就这样开始了。通过文中这三个人物形象的重点分析和了解,呈现在所有人面前的是,这些包身工们她们顶多也就十六七岁,正值青春大好时光,然而她们非但没有享受到受教育以及人身自由的种种权利,还处处受虐待、受压迫,被强迫着做超于自己体支的劳动,就连得重病也不能够逃脱。忍受着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的残酷欺诈,她们有着悲惨的命运,有着可叹的遭遇。老百姓养不起儿女,为了不让儿女受饿,听信“带工”老板的花言巧语,把儿女送入剥削者的手里,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通过这三个人物的突出描写,《包身工》刻画了一个血淋淋的人吃人的社会,它让人们更加坚定了要赶走帝国主义,要推翻人吃人的社会制度的决心,让人们看到了人吃人社会和帝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无法估量的迫害。让我们知道中国人民的幸福是用鲜血、泪水、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居安思危,懂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的。为了今天的幸福,为了更幸福的将来,作为中国人,人人都应尽到自己的责任,时刻不能忘了“芦柴棒、小福子、不知名的小姑娘”等这些包身工们凄惨的生活和非人的待遇,以这些的惨痛的教训和代价警醒伟大的中国人民必须站起来,才能让自己更强,才不会被任何人任意宰割随意践踏。

我们通过细读包身工可以想象到旧社会的黑暗,通过这三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新天地,更应该庆幸我们出生在这样一个光明的新社会。“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现在,“包身工”没有了,但绝不是说我们可以麻木了,可以将当初的被迫害抛之脑后了!落后就会挨打!这是我们用一百多年的耻辱换来的结论。面对落后,愤怒与憎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我们必须自食其力,必须强大起来。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是无代价得来的,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有居安思危的紧迫感,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为了子孙更幸福的将来,担负起责任,为新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绝不让“包身工”的社会在中国大地再次上演!

参考文献:

[1]荣建奎.《包身工》之教学反思[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23(1).

[2]张利波.《包身工》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下旬,2012.(7).

[3]吴湘霞.《包身工》研究性学习案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4).

谭鈳颖.《包身工》的写作特点与描写手法[J].青年时代,2017(30).

毛艳霞,甘肃省瓜州县冶金中等专业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包身工小福子小姑娘
注重创作技艺 彰显内涵本质
——从写作特色的角度解读夏衍《包身工》
采茶小姑娘
论小福子之死的必然性
春天的小姑娘
当代语境看“包身工”
自由与权利
一群沉默的羔羊
建房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