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县安乐镇双双农场小麦、玉米连作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项目设计方案浅析

2021-04-16 06:31杨永花
陕西水利 2021年3期
关键词:支管水头水泵

杨永花

(陕西省泾惠水利水电设计院,陕西 三原 713800)

1 概述

三原县安乐镇双双农场位于陕西省三原县安乐镇蔡王村。项目区地形平坦,以小麦、玉米轮作制,根据种植作物的特性选用大田喷灌,水由机井出来后进入蓄水池,再通过施肥、过滤,加压后进入管网。工程选用智能化控制,配备水肥一体化系统,灌溉面积82 亩。

2 工程设计

2.1 基本资料

地块地形:地块长247 m,宽220 m,地势平坦。

土壤:土质为壤土,土壤干密度1.42 g/cm3;田间持水量取21%。

土壤允许喷灌强度[ρ]=12 mm/h;设计根区深度为40 cm,设计最大日耗水强度6 mm/d,灌溉水利用系数0.85。

作物:种植小麦和玉米,一年两熟,南北方向种植。小麦生长期为10月上旬~次年6月上旬,约240 d。

水源:采用项目区地块中间位置的机井水源,机井出水量为45 m3/h,灌溉设计保证率确定为P=90%。

2.2 灌溉制度拟定

2.2.1 设计灌水定额

式中:m净为设计净灌水定额,mm;γ为土壤容重,g/cm3,该处土壤为砂壤土,取1.42;z 为计划湿润土层深度,cm,按大田作物的湿润层厚度取h=40 cm;β1为灌溉后土层含水量上限(以百分数计)β1=21%×90%=18.9%;β2为灌溉前土层含水量下限,β2=21%×65%=13.65%。

2.2.2 设计灌水周期

式中:T设为设计灌水周期,天;Ep为日需水量,mm/d,取临界期日平均需水量,取Ep=6 mm/d。则灌水周期T设=29.82/6=4.97(d),取T设=5 d。

式中:m毛为设计毛灌水定额,mm;η灌为灌溉水利用系数,η灌=0.85。

2.3 管道系统布置

项目区面积共82 亩,将喷灌区分为10 个小区,各个小区之间实行轮灌。整个系统选择固定式系统。水由机井出来后,通过管道加压泵加压,再过滤后进入输水总干管。由输水总干管向一、二干管输水,沿干管两侧平行布置分干管,分干管上垂直布置支管,支管上布置喷头。共布置10 条分干管,28 条支管。在总干管始端和分干管起始端分别设闸阀。喷头的布置形式采用等腰三角形组合。

2.4 选择喷头和确定组合间距

2.4.1 选择喷头

喷头采用全圆喷洒,组合形式采用等腰三角形组合。项目区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为12 mm/h,小麦适宜雾化指标为3000~4000。选用PY115 系列金属摇臂式喷头。其性能参数见表1。

表1 PY115 系列喷头性能参数

支管和喷头组合间距确定:a=0.98R=0.98×15.5=15.19 m;b=1.1R=1.1×15.5=17.05 m。

式中:a为喷头间距,取15 m;b为支管间距,取15.5 m;R为喷头射程,m。即喷头间距均取15 m,支管间距根据地形取15.5 m。

2.4.2 系统组合喷灌强度校核

式中:ρ为组合喷灌强度;Kw为风系数,多支管多喷头同时全圆喷洒,取1;Cp为布置系数,多支管多喷头全圆喷洒,为3.24;ρs为单喷头喷灌强度,mm/h。

ρ=1×3.24×2.35=7.614 mm/h<[ρ]=12 mm/h,系统组合喷灌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2.4.3 雾化指标

式中:hp为喷头工作压力,kPa;d为喷嘴直径,mm。满足小麦雾化指标3000~4000 的要求。

2.5 拟定喷灌工作制度

2.5.1 确定喷头工作点及支管位置

从地块中间道路两侧开始沿分干管向东西两边布置支管,第一个分干管距路边7.5 m,以后间隔15 m 布置一条支管。再由第一条支管入口7.5 m 处布置第一个喷头,以后每隔15 m布置一个喷头,支管之间喷头布置为梅花行分布。整个项目区有28 条支管,219 个喷头。

2.5.2 计算喷头在工作点上的喷洒时间

式中:t为喷头喷洒时间,h;a为喷头间距,15 m;b为支管间距,15.5 m;qp为喷头流量,1.77 m3/h;ηp为喷洒水利用系数,取0.87。

t=15×15.5×35.29/(1000×1.77×0.87)=5.33 h,即喷头在工作点上的喷洒时间为5.33 h。

2.5.3 计算每天可工作的轮灌组数

规划喷灌不在夜间作业,每天工作12 h,则:

式中:nd为天工作轮灌的组数;td为设计日灌水时间,h。

nd=12/5.33=2.25≈2 组,即每天工作轮灌2 组,每天实际工作时间为5.33×2=10.66 h。

2.5.4 计算每次同时喷洒的喷头数

式中:np为同时工作的喷头数;Np为喷头布置总数,219 个;T设为设计灌水周期,5 d。np=219/(2×5)=22(个),根据支管喷头布置情况取为24 个。即每次同时喷洒的喷头数为24 个,每条分干管上有3 条支管,每条支管上有8 个喷头,则每组轮灌同时工作的分管为1 条,支管数为3 条。

系统流量为:Q=np×qn=24×1.77=42.4 m3/h 机井出水量为45 m3/h,42.48 m3/h<45 m3/h,水量可满足灌溉要求。

2.6 轮灌制度

将整个地块按10 条分干管划分为10 个小区。每次轮灌一条分干管,3 条支管,每次开24 个喷头。

2.7 确定各管段的设计流量

在轮灌方案确定之后,根据轮灌顺序表确定各管段的设计流量。

2.7.1 支管设计流量

本次设计每条支管长度112.5 m,每条支管喷头数为8 个,则支管设计流量=1 个喷头出水流量×喷头个数=1.77 m3/h×8=14.16 m3/h。

2.7.2 干管设计流量

每次轮灌一个分干管,共24 个喷头,总干管、干管、分干管流量均等于管道配水流量42.48 m3/h。

2.8 管道设计

2.8.1 管材的选取

通过经济比选后,管道选用UPVC 管,压力等级为0.6 MPa。喷头竖杆采用DN20 镀锌钢管。

2.8.2 管径的确定

初选管径按公式:

式中:D为管道直径,mm;Q为设计流量,m3/s,取0.0118;V为管内流速,m/s,取1.5 m/s~2.5 m/s。经计算:总干管、干管、分干管直径选dn90、支管流量为分干管的一半,前段选取直径为dn63,后段选取直径为dn50。

2.8.3 管道水力计算

管道沿程水头损失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hf为管道沿程水头损失,m;f为摩阻系数,硬塑料管取0.948×105,钢管取6.25×105;Q为管道设计流量,m3/h;L为管道长度,m;D为管道内径,mm;m为流量指数,硬塑料管取1.77,钢管取1.90;b为管径指数,硬塑料管取4.77,钢管取5.10。

局部水头损失取为沿程水头损失的0.1 倍。

喷头竖杆采用DN20 镀锌钢管,长度2.5 m,露出地面1.8 m,通过计算喷头竖杆需要压力为1.07+1.8=2.87 m,喷头工作压力为20 m,则喷头进口需要压力为22.87 m。整个系统所需水头以最不利点所需水头来控制。

2.9 首部枢纽设计

2.9.1 过滤器

在系统首部设置过滤器。因为水源为井水,含杂质主要为泥沙,过滤器选用“离心式+网式”,即可满足喷灌要求,根据系统设计流量42.48 m3/h,离心式过滤器型号选用LX-100,网式过滤器型号选用WSZ-100。离心式过滤器水头损失取5 m,网式过滤器水头损失取3 m,合计取8 m。

2.9.2 施肥系统

施肥罐容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V为施肥罐容积,L;F为每次施肥单位面积施肥量,kg/hm2,取值为225;A为每天施肥面积,hm2,1.1;C初始为肥罐中肥液的初始浓度,kg/L,取值0.5。V=225×1.1/0.5=495 L,取500 L。

施肥系统包括:500 L 施肥桶、200 L 搅拌桶、控制箱、不锈钢注肥泵两台。

2.9.3 其它设备

为方便检修,在首部水泵前后设置手动闸阀,同时装有压力表、排气阀、止回阀等设备,水头损失合计取1 m。为方便自动化控制,在每个轮灌组首部均设置DN80 电磁阀。

2.9.4 水泵选型

水泵设计流量为系统的设计流量42.48 m3/h。

水泵设计扬程:

式中:H泵为水泵设计扬程,m;h过滤为设备及阀门管件水头损失,8+4.1=12.1 m;h损失为最不利点干、支管水头损失,11.59 m;h喷头为喷头处需要水头压力,为22.87 m。故水泵出口所需最大压力水头为46.56 m。

水泵及动力机选配:水泵的选型根据设计工况需要的扬程和流量确定,选用1 台ISG65-200(I)A 型管道加压泵。水泵额定流量为42.48 m3/h,扬程44 m,配套功率11 kW。

2.10 自动化控制系统

喷灌系统自动化控制的主要设备有首部自动化控制器、田间灌溉自动化控制系统等组成。首部自动化控制器:首部自动控制器可以对水泵启动柜、田间电磁阀进行控制,保证向灌溉系统提供符合要求(压力、流量)的水源。

田间灌溉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82 亩的田间灌溉自动化系统1 套,共计10 个控制点,田间灌溉自动化系统由灌溉控制器、阀门控制器、电动阀等组成。田间灌溉主要根据已制定的轮灌制度,自动通过无线终端给无线阀控器下达启闭指令,对阀门进行远程启闭操作,实施田间自动灌溉,在出现连续干旱等极端天气也可以人工干预进行点片灌溉。

供电系统:电力供应有电网供电、太阳能供电等方式。首部测控设备和视频设备采用电网直接供电。田间工程选用太阳能电板+锂电池供电。

3 工程效益

项目实施后,增产效益为2.58 万元/年,水利分摊系数取0.4,则可增产效益为1.03 万元/年。灌区内灌溉方式由原来的明渠灌溉改造为喷灌,灌溉保证率可由原来的50%提高85%,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7 提高到0.85,每亩地灌溉定额由40 m3/亩,减少至23.5 m3/亩,节省灌溉用水量40%以上。肥料随喷灌水直接送达作物根系部位,易被作物吸收,减少对环境和土壤的污染,可做到适时适量对作物生长极为有利,追肥期可提高肥效利用率20%以上,并可防止土壤板结。

4 结语

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实施,使农民的用水方式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实现了大水漫灌向局部灌溉转变;二是由传统的“浇地”向现代的“浇作物”转变;三是实现水肥同步,由过去的单一浇水向水肥营养液转变。同时可以减轻灌溉和施肥的劳动强度,有利于农村集约化生产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提高农民对科学施肥和科学灌溉的认识,提升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能源节约、环境优化。该项技术在提高水肥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对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支管水头水泵
叠片过滤器水头损失变化规律及杂质拦截特征
中低水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动力特性计算分析研究
某型水泵旋转系统故障分析
水泵用电机惰转特性分析
某型铁路货车120-1阀连接支管失效及改进方案研究
水泵节能改造在昆钢的应用实践
汤峪二原子自压喷灌工程支管破裂原因探索与对策
昆钢6#高炉热风炉支管波纹补偿器技术改造
厦门海关调研南安石材专题座谈会在水头召开
泵房排水工程中剩余水头的分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