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与汉字文化的传承研究

2021-04-18 00:13刘小乐
科技研究·理论版 2021年18期
关键词:汉字文化传承

摘要: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传承、使用至今的文字,汉字体系中蕴藏着极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研究价值,能够侧面反映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沿革进程,间接阐述积淀至今的中华民族精神底蕴,身为其早期形态的古文字,更是梳理汉字构形、发展脉络的重要依据。本文聚焦于此,剖析总结了古汉字与汉字文化的起源及现实功能,并从实践角度出发,对其传承、创新策略进行展开论述。

关键词:古汉字;汉字文化;传承

前言:伴随科技体系成熟、市场经济繁荣,我国正式进入信息普惠时代,新旧媒体渠道交汇整合,各种知识理论、意识理念不断碰撞,提高信息流通速度和效率的同时,也给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带来了巨大冲击。其中古汉字与汉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瑰宝,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如何秉持正确文化观念,处理好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成为了汉字文化遗产保护中极为关键的话题,有必要进行深入探究。

一、古汉字与汉字文化的起源及功能

古汉字在我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自19世纪末期开始,就陆续有甲骨文字被挖掘和发现,其中殷商、西周两代甲骨文数量最多,可以达到10万余片,其中涉及的单字也有4千之多,后续挖掘出来的青铜器件中,金文形态也十分明显,能够较为客观、清晰地描述古汉字沿革历程。至战国时代,文化经济得到发展,古汉字载体更加多元和丰富,石刻、玺印乃至是钱币中,均可见到挂古汉字身影。在既有的秦文字资料中,简牍文字占据较大比重,其内容多以律法、文书为主,汉代历史资料中,古文字开始明显向隶书转变,古汉字向现代汉字演变的历史脉络初见端倪[1]。

从功能上看,汉字构造更倾向于意符、音符类型,造字环节外形与实际意义、语素读音等关联较大,比如甲古文中水、山均与事物本来形态相近,部分汉字中则赋予字符固定联接的含义,比如“钅”“氵”,均可以起到表意的效果,并在新组成汉字中发挥表意作用,因此也被称为“义符”。记录语言、促进沟通是古汉字及现代汉字最基本的功能,正因为有汉字的存在,不同地域空间的个体才能消除障碍、实现交互与沟通。与此同时,中华文化发展、时代变革背景之下,也赋予了汉字更多的文化价值,挖掘和研究汉字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精神传承意义重大。

二、古汉字与汉字文化的传承路径及策略

(一)树立正确传承观念,规避文化虚无主义误区

在产业结构调整、市场格局变更的背景之下,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科技普惠时代正式到来,短视频、网络门户等新平台持续涌现,加速信息交互流通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意识观念,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掺杂其中,辨识筛选难度极大,相应的文化虚无主义误区也悄然渗透,对诸多个体的文化观造成了严重冲击。古漢字、汉字文化传承过程中,要严格警惕这种错误思想,用文化和谐论武装头脑,正确看待各种文化之间的互补、和谐关系。此外还应积极借助现代媒体渠道传播、普及汉字文化先进性,挖掘其中蕴藏的宝贵历史价值,让大众感受到汉字独特魅力,从而自觉加入到汉字传承队列中来。

(二)关注汉字文化内涵,充分彰显汉字历史价值

汉字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与中华文化历史沿革脉络息息相关,通过不同汉字的解读、理解可以局部窥探到朝代面貌、风气等,比如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地位崇高,“礼”字便相应出现在了多项史实资料、文献中,其旧时写作“禮”,组合祭祀所用吉玉与鼓的象形字符,《周礼》中说道:“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荀子》中则指出“礼有三本”,分别为天地、先祖和君师,透过“礼”这一汉字,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制度被客观呈现出来,中华民族敬畏自然、尊师重道的传统精神也充分彰显。当代对汉字文化内涵的挖掘稍显不足,致使汉字的工具价值被片面放大,相应的文化价值却备受冷落,实践环节要多加关注,总结归纳科学的汉字解读、阐释方法,充分发挥汉字历史功能。

(三)健全相关制度体系,保护汉字文化遗产安全

古汉字从起源之初发展到现代,几经变更和简化,形态、意义乃至读音均发生较大改变,建国之后“简化字运动”更是进一步冲击了繁体字地位,为现代汉语的发展奠定基础的同时,也造成了部分文化内涵的丢失,“国学功底退化”的担忧很大程度上得到验证。基于此有必要从文化遗产保护角度出发,对汉字文化进行系统、审慎的梳理和发掘,实践中应当做好文字材料的分期、断代工作,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字体类型进行分类,比如甲骨文、小篆等,客观分析汉字构件、组合规则等变更情况。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对古汉字及汉字文化进行分类、分级保护,除大众普及文字外,还应当积极丰富传承汉字、科研汉字库存,最大限度规避汉字文化丢失风险。

(四)体现汉字时代特征,赋予汉字文化新兴内涵

汉字是人类活动、社会发展的产物,其人文及工具属性决定了创新在汉字沿革进程中的重要性,商代甲骨文至金文、小篆、汉隶均是创新的结果。其中隶书体态变更尤为明显,整体遵循了破圆为方、改曲为直的思路和原则,将古文字中弯曲的的线条变成了变化,至楷书阶段,硬钩等笔画逐渐成型,现代汉字字形基础愈发完善。至宋朝以后,汉字载体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活版印刷技术不断发展,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由此可见,创新对于汉字文化的充实、发展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现代传承过程中,同样要锐意创新,敢于在遵守汉字构造规范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化风格和元素、彰显时代化内涵。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京”字、2022年冬奥会“冬”字,均利用了变形、扭曲[2]等手法,营造出新鲜大胆的艺术形象,有助于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国际传播。

结论:综上所述,我国古汉字与汉字文化历史悠久,其中蕴含深刻的内涵与价值,实践环节要正确认知其意义功能,通过现代化渠道宣传、扩散文化保护理念,规避文化虚无主义误区,摒弃旧有模式中片面关注使用价值的做法,深入挖掘文字历史内涵,同时健全汉字文化遗产保护机制,从制度层面防止窃取行为,适当扩宽汉字文化传承视野,处理好传承、创新之间的关系,为古文字及汉字文化的发扬壮大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胡笑梅.弘扬汉字文化 传承汉字文明——信息时代汉字标准化的现状、意义及对策[J].教育界,2020(19):12-13.

[2]尹文熙.浅析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青年文学家,2019(02):196.

作者简介;刘小乐(1990-),女,河南安阳人,助理馆员,学士,研究方向:文博研究

猜你喜欢
汉字文化传承
不要让“汉字”没有了“文化”
遵循识字教学规律,实现“互动识字”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
基于“汉字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探讨
指向核心素养,词串识字教学的应然追求
中学语文课堂的汉字基本教学策略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