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在麻疹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2021-04-18 08:42赵志武
医学信息 2021年7期
关键词:麻疹病毒出疹麻疹

王 颖,赵志武

(天津市蓟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天津 301900)

麻疹(measles)是一种由于麻疹病毒导致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咳嗽、结膜炎等[1]。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麻疹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传染性较强,因此有效地预防措施至关重要。麻疹与急疹、药疹、风疹等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临床鉴别诊断的难度较大,如何选择有效地诊断方式,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2]。目前临床中检测麻疹病毒的常用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实时荧光定量RT-PCR 等,前者是传统临床诊断麻疹病毒的方法,而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核酸检测技术,不仅检测速度较快,且具有高敏感度、高灵敏度的特性[3]。本研究对比了ELISA 法与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法在麻疹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旨在分析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在麻疹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2 月~2020 年12 月天津市蓟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65例疑似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龄1~13 岁,平均年龄(7.28±1.36)岁。患者临床症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结膜炎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出疹后7 d 内抽取血液样本、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抽取患者静脉血2~3 ml,在4 ℃环境下离心处理,以2000 r/min 的速率持续离心10 min。离心结束后收集上层血液,在2℃~8 ℃环境下保存待测。

1.2.1 ELISA 法检测 根据麻疹病毒IgM 抗体检测试剂盒(珠海经济特区海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注册号:国食药监械<准>字2014 第3401262 号)的说明书进行操作,结束后空白调零,通过酶标仪(美国Bio-Tek 公司)得出450 nm 处吸光度值,或通过A450-630 nm 计算吸光度值,分析检测结果。

1.2.2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检测 在患者出疹第5天采集咽拭子样本,通过无菌棉签蘸取咽部分泌物,蘸取时应避开口腔黏膜、舌等部位。置入添加3~5 ml病毒标本保存于液内,在标本袋顶端折断棉签。之后提取RNA,进行后续扩增。采用RT-PCR 法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江苏硕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说明书进行操作,合理配置反应体系,在PCR 仪(美国ABI 公司)中进行扩增实验。反应条件如下:逆转录温度控制在50 ℃,时间为15 min,循环1 次;预变性温度控制在95 ℃,时间为15 min,循环1 次;退火、变性、延伸温度控制在94 ℃,时间为15 s,循环40 次。当温度达到55 ℃时,收集所有荧光信号。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及不同采样时间阳性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比较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检测阳性率为29.23%(19/65),高于ELISA 法检测阳性率的10.77%(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3,P=0.009)。

2.2 不同检测时间两种方法阳性率比较 第1 天,ELISA 法检测阳性率低于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 天,ELISA 法检测阳性率高于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段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检测时间两种方法阳性率比较[n(%)]

3 讨论

麻疹是国际范围内较常见的疾病类型,患者得病后会有发热、出疹等症状。该疾病多发生于2 岁以下的患者,发病率约为40%~50%,其次为20~39 岁的患者,发病率为25%~35%[4]。近年来,疫苗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同时随着病毒毒性变化以及成年麻疹病毒感染的发生率的上升,导致麻疹患者受到病毒感染后无明显症状,不仅延长了诊断时间,也难以有效与风疹等类似疾病鉴别,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断的难度[5]。麻疹在发病的前后5 d,具有较高的传染性,易感患者与感染源接触后,发病率极高[6]。因此,临床一旦发现疑似麻疹患者,应给与高度重视,及时进行相关临床检测,提高检出率,保证诊断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从而避免麻疹的广泛传播[7]。

传统临床对麻疹患者进行相关检测时,会提取患者的血液样本或鼻咽部分泌物。当麻疹患者出现皮疹时的第1 天即可检测出麻疹病毒,因此临床检测对于早期麻疹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临床检测麻疹病毒的方式较多,其中ELISA 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法是目前最常见的类型,和其他方法相比,这两种方法的操作较为简单,且可实现短时间内检测,灵敏度高[8]。多项研究显示[9-11],实时荧光定量RT-PCR 相比ELISA 法对麻疹病毒的检出率更高,可能是由于当患者受到麻疹病毒感染后,特异性IgM 抗体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随着采血时间的改变,诊断的结果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若采血时间过早,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若采血时间过迟,不仅会增加采血的难度,还可能错过最佳的治疗窗口时间,影响临床疗效,对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ELISA 法在临床麻疹病毒的检测中存在明显的缺陷。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ELISA 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例疑似麻疹患者均在出疹7 天内采集样本,ELISA 法出疹第1 天检测阳性率为14.29%;,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出疹第1 天检测阳性率为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 法出疹第5 天阳性率为28.57%,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法出疹第5 d 阳性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不同的采血时间其检出率也有所不同。在出疹后的1~3 d,ELISA 法检出率较高,当出疹时间延长至4~7 d 时,ELISA 法检出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因此,临床对于疑似麻疹患者,应在出疹后立即采集样本,并通过ELISA 法检测血清样本IgM 体,若病毒检测显示特异性为阴性,则应在出疹后4~28 d 内再次检测,从而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在麻疹病毒检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阳性率高于ELISA 法,且能够在出疹后1 d 检测出麻疹病毒,对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还有利于控制疾病的传播。

根据荧光定量RT-PCR 计数的特点,检测方法可分为绝对定量和相对定量两种。绝对定量指的是通过对已知标准品进行稀释,根据稀释后的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曲线中ct 值与初始RNA 或eDNA 拷贝数有线性关系,医务人员可以根据这种关系,通过分析CT 值明确未知样品起始模板拷贝数[12]。使用这种方法时,首先需要架设标准品与未知样品的扩增效率相等,在稀释标准品时,要保证处于可测量的范围内。对于标准品的选择较为多样化,既可以是双链DNA,也可以是单链DNA 或承载靶序列的eRNA[13]。该测量方法主要用于体液中病毒或肿瘤负荷的定量。绝对定量法的检测准确度与标准品的准确度密切相关。但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检测时样品中可能存在抑制剂,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14]。相对定量指的是在测量目的基因的同时,测量另一内源性管家基因,先对目的RNA 的ct 值与管家基因ct 值进行对比,根据结果设置目的RNA 的值,实现各个样品之间的互相对比,能够分析出不同样品RNA 的相对表达量[15]和绝对定量相比,相对定量法的关键在于保证RNA 与内源性管家基因的扩增效率相同,否则也会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16]。

在荧光定量RT-PCR 技术中,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一旦出现人为失误,就会对检测的结果造成影响[17,18]。目前医学界认为Oligo(dT)是合成cDNA 的最佳选择,特异性明显高于其他随机引物。该物质仅会与带有poly A+(多聚腺苷酸)尾巴的mRNA 结合,但是Oligo(dT)对RNA 序列的要求较高,不仅需要高质量,还要保证是全长,因此甲醛固定经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的片段RNA 难以进行逆转录[19]。另一方面,在逆转录过程中若出现二级结构或引物探针结合点位处于mRNA 的5 端时可能会造成影响,因此临床使用时可以将Oligo(dT)与随机引物混合使用,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率。最好的方法是选择目标特异性引物合成的cDNA 特异,这样能得到较为精确的结果,但由于不同目标的特异性RNA 逆转录需要单独进行,当提取到的RNA 量较少时,会出现浪费的情况[20];第三,抑制剂影响。RNA 在提取、纯化所经历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着不同的抑制剂,会对mRNA 的定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体液成分、血红蛋白、尿素等。另一方面,DNA 片段、残余抗凝剂等也会对PCR 的发生效率造成影响,不同的多聚酶对不同抑制剂的敏感性也有所区别,导致PCR 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在选择材料时,应以耐热DNA 多聚酶为主。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影响RT-PCR 的检测结果,如实验室、操作人员、公司试剂等,临床中必须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保证RT-PCR 的检测质量。

综上所述,对麻疹病毒采取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检测,具较高的阳性检出率,降低麻疹漏诊率,操作简单,为麻疹疫情早期控制及处理起到积极的促进意义。

猜你喜欢
麻疹病毒出疹麻疹
2013-2016 年江西省麻疹病毒分离株H基因特征分析
观疹识病
麻疹病毒流行株血凝素基因的变异及抗原性变异研究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ash Fever with Anxiety
CD46、Nectin-4在麻疹病毒感染人肺泡上皮细胞中的作用①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的诊治
患过出疹性疾病的人是否不需要接种麻疹疫苗?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麻疹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麻疹“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