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

2021-04-18 15:15臧庆祝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3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散文文本

阅读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是教师要重点研究的部分。高中依然处于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所以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将教学目标与学生个性特点相结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展开阅读活动。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散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占比较大,教师需要对散文的阅读方法进行重点的教学和研究,才能大幅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高中生阅读学习的能力需求

(一)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要展开阅读活动,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只有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掌握阅读的信息,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消化和加工,语言的理解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阅读能力的核心,也是学生阅读能力大小的衡量标准。语言理解能力主要体现在对文章词语、句子语言结构和表达方法的理解,学生在通读了整篇阅读材料之后要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才算具备良好的语言理解能力。

具备较好的阅读能力,并不仅仅只是将阅读材料的完整内容阅读下来,还需要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材料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和主旨,通过表层的文本内容挖掘文章最深层的含义,这样才算是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和理解。高中生面对的阅读文章难度相对较大,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障碍。同时有大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对一篇文章的学习和认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难以进行深入挖掘。同时大部分学生对阅读没有树立正确的观念,忽略了阅读学习的重要性,所以限制了阅读教学的实际开展效果。

(二)认真阅读的能力与态度

认真是一种态度,一种能力,在做任何事都需要具备认真严谨的态度,阅读学习也是一样。世界上出现的许多伟大成就都离不开每一个在背后认真努力的普通人。只有在认真努力的状态下,才能创造出许多优秀的成绩。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必须全神贯注,真正融入到阅读材料的理解中。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分阶段分层次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当学生在拿到一篇文章的时候,前期应该让学生围绕着文章的字词句段进行初步的理解,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尽可能对每一个字音都进行准确的阅读。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认真严谨地对文章的字词进行认读,字音要读准。在后期的阅读理解阶段主要围绕着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展开深入的阅读,让学生通过深入的阅读学习达到心领神会的阶段。

(三)情感转化的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文章,大部分都是围绕着一些丰满生动的人物展开叙述和描写。有的热爱生活,有的敢于奉献自我,有的在遇到事情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都在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对学生展开德育的良好教学典范。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多元化形式的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换位思考,通过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感受他人的情感,从而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在换位思考的方式下,将他人的情感转移到自己的内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高中生将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主人公,感受他人的情感,实现内心与主人公情感的对接和共鸣。在情感对接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被书中的人或事所吸引,强化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将故事情感转化为自己情感的能力,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中散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审美困境

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喜欢的一种文体是小说,其次是戏剧,只有极少数的人对语文教材中的散文有好感。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的散文阅读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应付式的学习,并且轻视了散文在表现手法上的独特性。所以才会导致在大部分学生心中散文是一个简单易懂的文体,并且在写作手法上也相对随意。其实不然,学生没有意识到,散文虽然在写作手法上相对随意,但是通过具体的句子和段落的分析可以发现散文所要传达的情感是十分难以掌握的。一些作家往往用一些简单朴素的字眼来传达更加深刻的含义,所以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散文相对简单易懂的假象,导致学生忽略了散文,阅读教学的忽视,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形成了阻碍。学生无法在阅读过程中对一些审美要素进行有效把握,常常忽略文本的一些细节内容,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虽然语文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具体的审美教育活动中,还是过于程式化和片面化,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完全不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与思考,都是直接把标准答案丢给学生進行参考,并将教师自身的审美强加在学生身上,不利于学生对艺术美的感悟与领会。

三、提高学生散文阅读能力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一)以学会思考为主方向展开阅读教学

在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正确阅读方法的引导下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例如教师在《荷塘月色》这一篇课文的讲解过程中,会发现课文全篇以景色描述为主,如果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直接对文本内容进行讲解和叙述的话,很难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本的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学生也无法感受到文本想要传达的深意和情感。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通读课文,在遇到阅读问题的时候尝试着自己解决,在多次思考后仍然不理解的问题就可以在读完以后在课堂上提出来,让教师和全班同学一起进行探讨。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在对这篇课文进行阅读的时候,目的更加明确。围绕教材的一些重点段落和句子,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析和品位。如果在阅读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应该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进行解决,如果存在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也说明学生在通读课文后确实在思考,并且已经能够真正深入到文本并产生质疑与疑问。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学生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通过阅读活动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思考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二)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习惯的培养能够进一步促进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应该对阅读课堂进行合理的设计,逐渐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展开思考,不能只是嘴上阅读,而应该调动多方位感官展开阅读活动。对散文类展开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养成以下几个方面的阅读习惯。首先,弄清楚文章的大致内容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为了提高文本阅读的效率,学生应该避免在阅读的过程中漫无目的地阅读文本,而应该带着思考展开阅读。其次,学生可以通过文章内容的阅读检测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进一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在对一些关键句子或段落进行阅读的时候可以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记录下来,培养手脑并用的能力,也为后期的深入阅读提供重要的线索和依据。在每一次的阅读学习课上都引导学生从这几个方面对文章进行理解和分析,让学生掌握阅读的重要技巧和步骤,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综上所述,高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必须牢牢地把握高中这个阅读学习的关键时期,筑牢学生的阅读基础,在课堂上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文章阅读的能力,尤其是当学生在对一些散文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更加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只有不断地从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臧庆祝,吉林省双辽市第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散文文本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运用纸质地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上)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