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教学中的追问艺术

2021-04-18 15:15陈瑕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3期
关键词:名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名著是对文学的高度总结和概括,里面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是人类的重要财富。阅读名著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提升,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要想真正有效提高初中生的阅读教学效果,就必须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把适时追问、深度阅读作为教学的重点纳入到教学中,在学生阅读后进行适时的追问,以保证学生能够进行深度阅读,确保阅读效果。追问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是一门艺术,需要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积极的探索和掌握,才能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水平。

一、开展名著阅读教学的意义

1.这是对新课程和教材基本要求的认真落实

开展阅读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任务要求,也是对教材内容的延续和扩展。新课程明确要求学生要广泛阅读各类读物,提出初中学生每学年阅读两到三部名著,总量300万字左右。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实际上就是要求學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广泛的名著阅读,以此实现全面素养的提高这一目标,不断充实学生的课外知识,帮助他们获得精神心灵上的收获。鼓励学生整本阅读,通读各类不同的文学作品,不限于小说、诗歌,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具有促进作用,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2.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不断激发

文学名著是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思想集大成,代表着人类最高的智慧,是每个时期文明的结晶,其中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和迷人的艺术成果,令人为之着迷。同时,这些文学名著是作者自身的思考,阅读名著就能实现与作者的思想交流,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或受到启发,或受到鼓舞,获得精神世界的极大满足。学生就会由此爱上阅读,喜欢读书,学习的兴趣也得到了极大调动,主动性会越来越强,语文素养也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3.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断进步

通过整本阅读名著,对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创造能力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文学名著的成功离不开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描写和自身的心得体会,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掌握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典型人物,以及这些典型人物各种行为产生的原因、社会对人物的影响。带着问这些问题,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和领会作者的意图,阅读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就能很好地通读全文,得到更多的启发,阅读也就轻松完成了。

二、审视阅读教学要注重追问的应用

语言的学习大部分都是在人们掌握了语言、熟练运用之后才开始进行的。语文教学不能仅限于教学语言本身,而是在传授一种新的语言表现形式。语文教师就是在学生掌握原有的语言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去不断拓展学生掌握的语言行为和表达方式,散发思维,发现语言的奥妙,以此来实现通过名著阅读教学的追问来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是一种很好的丰富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语言素养的有效工具。对于语言学科的语文,学生要了解语言的规则,对语文材料进行系统的梳理积累,才能熟悉名著。在阅读名著课堂上适时的追问,才能激发学生进行深度的阅读,发现名著中蕴含的更多哲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认真地思考,全身心投入,思维得到不断发散,火花不断产生,形成个人见解,收获知识,和老师实现了强烈的互动,课堂氛围达到高潮。课堂变成了学生快乐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舞台,阅读教学就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这也是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认真对待的,审视阅读教学时要注重追问艺术的应用,在阅读教学中要运用好追问艺术。

三、名著阅读教学中追问的艺术技巧

1.要为追问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和谐活泼的环境中,人的思维能够得到发散,快速运转,想象力、创造力也能够得到尽情释放。这时候适时进行追问,对于活跃的课堂来说是水到渠成,学生就能全身心投入思考,大胆发言参与,我们的追问的意义和价值就能轻松实现。但是这对于当前课堂教学来说无疑是欠缺的和必须的。广大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和谐的课堂庭氛围对于教学非常重要。教师要努力创建这种既严肃又活泼的良好氛围,带头做好。要主动与学生沟通,走进学生、拉近距离,与学生为师为友,改变以往居高临下、好为人师的做法。在课堂上要面带微笑,不仅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沟通,还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不同情况,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注,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如沐春风,心情放松,激情高涨,认真听讲。学生被老师信任,就能获得成就感,感到满足,就能在课堂上主动互动,积极思考,在被追问时,不再感觉是突然的,而是一种自我希望被老师追问,能参与到教师的追问中。这个时候学生就能很好地散发思维,碰撞火花,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得到很好地锻炼,语文的综合素养也会不断提升。在这严肃而又活泼的课堂上,他们就能自由发挥,天马行空般思考,自信心越来越强,既收获了知识,又收获了良师益友,学习的积极性一定会高涨,甚至在其它课堂上也能保持这样的状态。因此,教师要注重改变以往传统的严肃表情,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做良师更要做益友,摸清学生的心思,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为追问艺术的应用创建严肃活泼和谐的课堂氛围。

2.追问要有针对性

追问的应用要有针对性,要明确提出问题的意义,决不能随意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要建立在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义。比如《桃花源记》,就可以追问学生桃花源存在吗?这样的生活真的就是最美好的吗?这样就能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其实这是作者杜撰出的一个地方,表达是自己对这个地方的向往和追求,引导学生在感受文章语言的诗意之美、韵律之美和意境之美的同时,领悟陶渊明所寄托的理想与乌托邦。

3.追问要把所有的学生纳入其中实现全员参与

在课堂上一些基础好爱思考的学生很容易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一些基础差思考慢的学生很少主动参与回答。这导致了一些经常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喜欢互动,更加自信,变得更善于思考,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大进步,于此相反那些同学会变得更不自信和主动。因此,我们在追问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一点,要照顾所有的学生,调动他们都参与其中。要针对性地进行追问,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可以追问难度大的一些问题,引导他们深度思考,对于基础差不爱活动的学生,可以先问一些显而易见的简单问题,慢慢鼓励这些学生,帮助他们培树信心,积极参与课堂思考,经过多次提问后,相信他们也会爱上追问,也能主动思考,认真参与,深度阅读,这时候就可以追问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了,总之要把握好度,循序渐进。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可以先追问平时阅读能力弱的学生,文中作者看见父亲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是为什么呀?相信通过简单地阅读学生一定能够找出相关的内容——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爬上那边月台,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去给儿子买橘子。诸如此类的问题多给学生追问几次,学生的信心就慢慢增强了,在以后再逐步增加追问问题的难度,学生也就不再害怕了。这些有效的引导、鞭策,相信学生一定能从中受到鼓舞,学习的热情会逐步提高。

运用追问开展阅读教学是一项系统的教学工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探索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教学方法,集思广益。活力的课堂才能荡起生命的涟漪,充满活力的课堂才能有助于学生积极的参与,充分利用好适时追问、深度阅读的教学艺术,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初中语文知识,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方美雪.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导航仪”——“小老师”在名著阅读教学导学环节中的重要作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9):37.

[2]李新军.走进文学经典 吸纳文化精华——关于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2020(28):7-8.

[3]陈改玲.基于名著导读的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70.

【研究的课题是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名著阅读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的研究》,编号:2020YB1303】

陈瑕,河南省商丘市第六中学教师,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骨干教师。

猜你喜欢
名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