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出趣味 读出深意

2021-04-18 15:54梁伟新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3期
关键词:名著教学活动教材

就语文教学活动而言,写作与阅读是其重点内容,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参与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知识素养,使得学生不断累积语文素材,为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提供保障。根据以往阅读教学实践来看,阅读可以分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种,课内阅读能够培养学生兴趣,课外阅读拓展学生阅读范围,进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名著导读教学作为课外阅读的主要实践方式,以教材为基点,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加深学生的阅读深度,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名著导读对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名著导读是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新增的重要板块,对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名著导读,能够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阅读教材,例如《乡土中国》《谈美》等,使学生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走进名著,感受文化熏陶。再加上当前我国高考考察项目将名著阅读列为一个重要板块,这也是为了引导学生走向名著,促使语文阅读教学顺利开展,使学生实现个性化阅读、独立阅读[1]。

二、当前高中名著导读教学现状

根据当前我国高中名著导读教学实践活动来看,不少教师因为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在名著导读环节往往是考试考什么便读什么、教师引导什么便学什么,这种功利性的行为导致名著导读实用性难以提高。著名的作家莫言先生曾经说过,目前名著阅读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社会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阅读生活的功利化与目的化,导致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都是为了成绩。高中生在此过程中因为学习压力养成的实用性阅读习惯,也是导致学生无法提高文学素养的主要原因[2]。名著导读最终变成了高分的工具,甚至将名著导读变成了名著简答题,不少学生不能从思想上对此引起重视,在考试过程中抱着侥幸心态,连蒙带猜,这些现象都对高中名著导读带来了不利影响。只有将上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才能为高中语文教学活动高质量开展奠定基础。

三、高中名著导读教学实践对策

(一)名著导读教学活动的规划方向

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名著导读教学活动时,要全程跟进学生学习过程,但是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明白,学生是整个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有度的介入,切忌用力过猛。根据以往名著导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教师一味将名著梗概、作者经历、写作背景等相关内容倒给学生,导致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往往先入为主,学习注意力被分散,进而无法直面文章本身。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名著导读课堂教学中,要以教材为基础,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不断扩展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吸收课程信息。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课堂中信息量过大会导致学生无法对课程知识有效吸收,信息量过小会导致学生消磨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合理制定教学计划,以便能够促使学生有效学习。

目前在高中语文教材当中明确规定了名著阅读的篇目,因此教师一定要以教材为基础,把握好名著导读的方向。在对学生教学过程中,可以以专题探究等形式,对学生之间多分享交流,合理掌控阅读进度。例如,高一学生在读《乡土中国》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使学生消除与经典作品之间的隔膜。因此教师在对学生介绍《乡土中国》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时,需要着重讲解有关中国乡土风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理解方向,使学生能够增强对乡土风情的了解。教师要注意规划阅读方向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而不是将名著导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附庸以及提高语文成绩的手段,为学生创造直面文本的条件,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阅读实践当中[3]。

(二)为名著导读教学活动指明范围

对高中生而言,在开展名著导读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要向學生明确阅读活动的重点内容与难点内容,以免学生在参与名著导读教学活动时不能掌握文章主要内容,在不是重点的内容上浪费过多时间。除了要对学生指明阅读方向之外,还需要为学生合理安排阅读顺序。所有名著都要从文章的前言开始阅读,不能直接进入正文,这利于后续针对文章形成探究专题等,因此学生一定要重视前言内容,进行精度阅读[4]。例如教师在对学生引导阅读《谈美》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阅读前引进朱光潜说过的一句话:“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能够带着兴趣进行阅读。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指明范围并不是为学生圈定名著阅读的范围,而是要在学生承受能力范围内,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中要设置好问题

在名著阅读活动开始之后,学生会面临诸多疑惑与想法,教师如果在此过程中不能为学生答疑解惑,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那么将会导致学生的阅读体验难以提高。基于此,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从思想上引起重视,解决学生面临的日常难题,为学生搭建可以表达的平台,学生以此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与体验。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深入探究。教师的“导”要始终贯穿整个阅读活动,对学生起到深化、助推的作用。具体来说,教师要在学生阅读的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

(四)名著导读的点拨方法

除了高中语文教材中提到的跳读、精读、快读阅读、摘抄等方法之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导读的过程中还需要有针对性地点拨学生。例如,教师在对学生导读《谈美》这篇文章时,如何选择读书方法是教师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极为重要,有效的读书方法指导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自身所学的知识反复实践,学生切记不要局限在名词解释的读书方法,否则将不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知识素养进行有效阅读[5]。名著导读的落脚点在于读,无论是应用教材提供的阅读方法,还是学生个人在阅读活动中探索出来的阅读方法,或者交叉融合相关方法。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点拨的意义便是要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为学生未来学习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根据当前高中名著导读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教师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规划。在此过程中,要向学生指明名著导读的学习范围,通过合理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深入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点拨学生,以便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为提高其文学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元芝.互文性视角,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探究趣味——以《儒林外史》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 2019,000(024):37-42.

[2]徐建娥.“名著导读”教学,在摸索中前行——初中语文名著整书阅读现状调查分析及策略研究[J].中文信息,2018,000(003):184-185.

[3]张彦斌.以趣味激发学生阅读——名著阅读教学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000(009):P.40-40.

[4]洪战华,李健.基于思辨性阅读的名著整本书导读教学实践与思考——以《边城》导读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B刊,2020,000(001):40-43.

[5]赵同生.整本书阅读:不能只从孩子心头“滑”过——以名著《西游记》的阅读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18,000(008):115-118.

[注:本文为广东省梅州市教育科研课题《提高高中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探索》(编号MZ0902—DBX215)研究成果论文]

梁伟新,广东省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名著教学活动教材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