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诊断性及形成性评价探究

2021-04-18 18:06王咏梅刘渠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具体方法形成性评价核心素养

王咏梅 刘渠源

[摘   要]新课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核心素养视角下落实英语课程改革的关键。英语教学评价应反映“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着重评价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状况,推动英语学习进程,完善课程设计,推动英语教学,监控学业质量。

[关键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核心素养;具体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6-0043-02

一、新课标环境下英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首先,传统评价理念相对落后。受应试教育影响,英语教学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而忽略改进与激励的作用,引发了“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现象,削弱了评价对教与学的影响。

其次,评价方式及主体过于单一。常规教学评价的主动权在学校和教师,评价常常将学生、家庭、社会排除在外,结果学生大多是被动接受,评价参与度较低、认可性不足。传统教学评价基本采用终结性评价,评价方式及主体过于单一,有很大的局限性;终结性评价往往将考试分数作为最终的评价依据,忽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偏颇性,忽略同伴及家长的评价,无法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再次,传统评价方法比较单调。传统纸笔测试操作简单,受到了教师的青睐,但也因此打消了教师采用观察、调查、座谈、档案袋等质性评价的积极性。教师只注重终结性评价,很少采取形成性多元化评价。

最后,传统评价内容比较狭隘。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内容仅仅被窄化成对考试成绩的评价,中考和高考后的录取全把分数作为衡量选拔的依据。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得不把重点落在对学生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上,以期学生考得高分,达到传统教学中所谓的良好评价效果,结果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修订版新课标对教学评价的建议

新课标环境下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教学评价中起到主导的作用,本次英语新课改关注的是学生综合的、全貌的、立体的成长与发展。英语教学活动不再以课堂为最主要的阵地,它将由课堂内逐渐拓展到课堂外,由班级走向家庭,由校园走向社会,由现实走向虚拟,由书本走向网络。新课标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之同行的评价方式理应发生改变,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以往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在日常教学中逐渐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作用,达到评价为教与学服务的目的。

三、英语诊断性教学评价的定义及特点

诊断性评价(Diagnostic Assessment)是指教师在教学前或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无效的学习行为和薄弱的学习环节进行分析,对与学习相关的多种因素做出诊断,其目的是保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成功。首先,教师对学生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其次,根据诊断结果,教师发现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善教学方法;最后,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通过诊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端正的学习态度、崇高的思维品质,因材施教,以期让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样教师就能够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做出科学全面的评价,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从听、说、读、写技能方面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诊断”,从而了解班级及个体英语综合能力的水平。针对这些诊断结果,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教学策略,跟进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加强对学生的课堂观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其次,教师可以从词汇、语音教学方面阐述诊断性评价模式的运用。通过“诊断”,发现学生在词汇、发音学习上存在的主要問题。找到症结后,教师通过思维导图、联想记忆、英语视频等方式改善语音和词汇教学。

最后,教师可以从语法教学方面加强对诊断性评价模式的运用。教师通过“诊断”,能发现学生在语法学习上存在语境缺失以及练习方式单一等问题。为了对症下药,教师可以设计与学生相关的情境,运用思维导图开展语法练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技能的提升。

四、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定义及特点

所谓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动态的、全面的多元化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记录,是能让其改正错误、改进学习方法、提升个人素养的一种评价方式。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形成性评价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如学生自我分析与评价、传统的教师参与性评价、个体与个体相互评价、小组评价、家校合作评价、进行中的评价等。

五、英语教学中实施诊断性评价及形成性评价的具体方法

1.学生自诊自评

学生自我诊断与评价在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新课标侧重教育以人为本,学生是整个学习环节中的主体,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作为诊断与评价的主体,教师不应该将其排除在外,理应倾听学生的意见。学生自我的诊断与评价往往更有权威性、准确性、真实性,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根据课堂内外的英语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及时调整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

2.教师诊断与评价

传统教学的诊断与评价基本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在这一环节中,英语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阶段性或终结性诊断与评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校的综合评价结果更多地受科任教师影响,有的甚至越俎代庖,科任教师的诊断与评价结果被当成学校的诊断与评价结果。

3.小组诊断与评价

小组互评是形成性评价的有效措施之一。在进行小组诊断与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存在的方式可以是临时的,也可以是相对固定的,具体根据教学需求而定。学生朝夕相处,相互比较熟悉,因此他们较为了解彼此的英语学习状况。所以,小组之间相互诊断与评价,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4.合作诊断与评价

合作学习是目前较受欢迎且较成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大家可以互通有无,共同促进,相互帮助,也是一种较为便捷的教学模式。这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同样适用于学生之间的诊断与评价。在任务型学习及其发展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合作明确方向,及时通过诊断与评价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最终有效地推动教学。

5.家校合作诊断与评价

学生学习诊断与评价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可以采用家校合作的评价方式。家庭是教育最重要的参与者,学生必备品格的培养及素养的形成与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家校合作诊断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诊断与评价离不开家庭,家校合作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有助于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

6.使用多媒体网络诊断性评价技术

教师通过对多媒体网络诊断性评价技术的使用,可以短平快地分析总结出学生各个方面的不足,然后给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在具体的诊断与评价过程中,根据学生对英语课堂内外不同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知识点的把握与理解,可以在微信、QQ或者教学软件里面设置诊断表或问卷调查等不同的评价手段。当然这种网络诊断性评价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课堂内,也可以应用于课堂外的家校合作、社会与学校合作等多个方面。

7.其他方式

教師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构建不同的诊断与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就和体验,提升成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之,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实施诊断性评价及形成性评价,从而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多元化与准确性。修订版新课标建议教师把教学评价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体现在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上,以诊断性评价及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多元化评价与定量定性相结合,促进英语教与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陈新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诊断性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英语学习,2018(10):23-25.

[2]  张改霞.档案袋评价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   黄诺依)

猜你喜欢
具体方法形成性评价核心素养
LNG加气机现场检定方法略谈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团体心理健康辅导的理论、方法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