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产学合作教育的实践及其启示

2021-04-18 23:58王路炯
大学教育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产学合作加拿大

摘要: 加拿大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是指高校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下,在学校的培养方案中以结构化的方式安排学期和工作期,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是加拿大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加拿大合作教育具有成熟完善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以及科学合理的实施模式和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加拿大合作教育模式对推动我国高校与产业合作协同育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校合作教育;产学合作;加拿大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21)02-0109-09

为了适应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在产业领域的运用,企业对具有专业知识且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能够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在国际上被越来越多的大学所接受和应用。产学合作教育的主要协作方是企业和学校,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学生去企业开展实习工作时,存在企业积极性不高和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的双重障碍。究其原因,从企业角度来看,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其目标是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尽管学生实习可以减少或顶替部分正式员工,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但是安全问题、对产品质量、生产秩序的负面影响以及企业对实习学生的培训成本等都会对企业的经济利益带来直接的影响。从学校角度来看,目前我国产学合作教育缺乏制度层面的推动,一般由高校自主领导和管理。产学合作教育需要学校一定的资源投入,同时需要承担管理责任和安全风险,学校自发改革的意愿不足。

加拿大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模式是由学校、企业、政府和合作教育协会合作开展的学生带薪实习并获得相应学分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1]。在这一模式中,学校负责制定结构化的学习和实践教学计划,企业、社会组织等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政府为合作教育项目提供财政和税收政策支持,合作教育协会负责对合作教育项目进行监督。合作教育模式通过学校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动力,积累工作经验,明确职业目标,增强就业和升学竞争力[2-6]。在政府、高校、企业、合作教育协会的共同努力下,加拿大合作教育参与学校数量众多,学科覆盖面广。目前,加拿大全国范围内已有100多所大专院校开展了合作教育项目,涵盖理、工、农、文、经济、管理、法学、教育等学科门类,形成了完善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本文以加拿大合作教育的发展、特征、实施、价值、挑战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以期能够为我国高校产学合作教育发展,培养实践性创新人才提供有益启迪。

一、加拿大合作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合作教育从理念的产生、到实践,再到成熟已经走过了120多个春秋。合作教育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劳动教育思想的提出,其实践形式的探索是将各种学习同具体的劳动或者工作结合起来。到20世纪初,合作教育模式在大学基本定型,主要有两种:一是1903年由桑德兰技术学院在工程和建筑学科引入的三明治合作教育模式;二是美国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该模式是由美国利哈伊大学(Lehigh University)的施耐德教授为解决工程技术学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不足而设计的。合作教育模式于1906年在辛辛那提大学正式启动并取得成功之后,全美越来越多的高校都采用此模式[7]。

1957年,加拿大第一个合作教育项目在滑铁卢大学诞生,随后在加拿大蓬勃发展。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模式遵循为期4个月的学校学期,其间穿插着4~16个月的工作期。这种教育模式的益处逐渐被人们所认知,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有兴趣参与到合作教育模式中去。到1987年,已有超过3 000家用人单位雇用了来自60所加拿大学校的合作教育项目学生,值得一提的是,最初参与滑铁卢大学合作教育项目的30家公司至今仍然参与其中[8]。随着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逐渐与企业开展合作教育,加拿大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合作教育项目之间需要更加紧密的联系和统一的制度框架。1973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莫霍克学院等15所高校创立了合作教育协会(Canadian Association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CAFCE),该协会最初的职能只是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合作教育总体框架来促进全国高校之间的交流与联系。由于最初的合作教育协会专注于建立学校之间的合作教育项目的统一总体框架,因此并没有包含用人單位或行业代表,直到1977年企业才开始逐步加入合作教育协会[9](P61-67)。看到高校、企业合作教育模式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价值,加拿大政府也开始加入合作教育计划之中,并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在合作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促进与推动作用[10-12]。

二、加拿大高校合作教育的特征

为了实现合作教育的育人价值,加拿大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合作教育协会在合作教育的框架中明确了各方的职责,建立起合作共赢的组织管理机制,共同投入经费、人员、平台、设施等资源保障合作教育的顺利实施。

(一)财政支持:政府的引导和助力

加拿大政府在合作教育模式中的作用是鼓励、引导合作教育的良性发展。具体而言,政府为合作企业制定减免税收、提供财政补贴等财政政策予以支持和引导。加拿大的财政税收为联邦政府和省政府两级管理,联邦政府制定联邦税的税率并向全国征收,而各省政府则负责制定地方税税率并征收地方税。因此,政府对合作教育项目的财政支持也分为联邦政府和省政府两部分。联邦政府直接提供资金用于部分支付学生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工资,省政府则对接收合作教育项目学生的用人单位进行税收减免或直接给予补贴[13]。当前联邦政府提供给雇主的资金支持为每人4 420~7 300加元,各省的补贴措施由各省自行制定,例如安大略省为雇主提供相当于支出费用25%~30%的税收减免,这其中不仅包括支付给学生的工资,还包括雇主支付给中介服务机构的费用。魁北克省的资助为不高于30加元每小时的税收抵扣,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则直接给予雇主每人每月2 700加元的资助。

(二)交互推动: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协同

学校是合作教育模式实施的主体,负责合作教育项目的具体运行和管理。学校对自身的合作教育项目中的学科或专业选择、合作单位招募、工作时间在培养计划中的安排、毕业和学分要求等有自主决定权。例如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自主确定的合作教育学科和专业为艺术、理学、工科、商科、林学、人体工学、土地和粮食系统等,合作教育实施模式为每次4个月连续工作,毕业要求为至少12个月工作期。学校建立合作教育项目的服务部门,投入人员和经费进行合作教育项目的运行管理,具体包括合作教育项目的计划、咨询、用人单位招募、信息发布、申请、指导、培训、职业规划、与学校各院系的协同、质量监督、学生评价等[14]。

在加拿大参与合作教育的企业约有75%属于私营部门,其余部分为联邦、省、市级政府部门、研究单位和社会机构。实践岗位的多元性为参加合作教育项目的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就业基础[9](P61-67)。在合作教育过程中,用人单位通过学校提供的平台向学生发送岗位招聘信息,学生通过学校合作教育项目平台申请工作岗位。学生进入用人单位之后即获得了用人单位员工的身份,用人单位负责学生工作期的管理,并且提供工资报酬,但同时学生仍然具有在校生身份。在合作教育项目的工作期结束之后,用人单位会根据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表现出具对学生的评价报告供学生和学校认定学分使用[15]。

(三)完善管理:合作教育协会的有力保障

加拿大合作教育协会(CAFCE)的主要职能是牵头制定合作教育标准和规范,成为学校、用人单位和政府之间的桥梁,促进和推动加拿大的合作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其具体职责包括:一是制定合作教育的总体框架和国家标准,包括合作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建议、评估和认证标准等;二是开发合作教育数据库资源。合作教育协会开发合作教育的国家统计数据库,记录跟踪全国范围内合作教育项目的详细情况,包括学校、学科、合作教育的学期、时长、人数、薪酬、就业率、政府机关、企业、研究机构雇佣人数等数据,每年出具一份全国合作教育年报;三是对学校的合作教育项目进行认证和评估。合作教育协会通过对学校合作教育项目的认证和评估来对合作教育项目进行质量监督。1979年,合作教育协会首次制定了合作教育的认证标准,对学校合作教育项目进行认证审查。评估指标通常包括合作教育项目的框架结构、合作教育项目的内容、合作教育项目的支撑条件、合作教育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合作教育项目的评价管理。对已经获得认证的学校,合作教育协会每6年对其进行一次重新評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继续获得认证。评估合格可以继续获得认证,评估不合格则将失去合作教育协会对该校合作教育项目的认证;四是为各个学校的合作教育项目提供交流和分享平台。合作教育协会定期举办会议为合作教育项目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以促进合作教育项目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五是作为合作教育项目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合作教育协会的另一项职责是扩大合作教育项目的影响力,为合作教育项目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16]。

三、加拿大合作教育的实施、评价与质量保障

(一)合作教育的模式和学科选择

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模式采用4个月为标准工作期的基本时间长度,工作期的长度必须是4个月的整数倍,所有加入合作教育项目的学校和用人单位都采用这个统一的标准。这种标准化的设计使得一个用人单位的学生与另一个用人单位的学生在一个工作期结束之后可以进行交换,不同用人单位之间还可以建立一个共同的培训计划面向来自多个用人单位的学生[9](P61-67)。

加拿大的合作教育项目有两种实施模式:夹心模式和整年工作模式。合作教育夹心模式是每个工作期连续工作4个月,在大学期间可以选择工作期与4个月的学期交替进行,在毕业时完成若干个连续4个月的工作期即可。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可以利用暑假时间工作,每周工作40小时,为期4个月。暑假结束后,学生返回学校开始新的一个学年的学习,之后在下一个暑假会有另一个工作期。这个周期重复多次直至毕业。在这个模式中,学生没有暑期休假,而是在一年中的12个月或工作或上学。也有的学校允许更灵活的工作期安排,例如学生可以灵活选择连续1~4个为期4个月的工作期,与4个月的学期穿插进行。实行这种模式的代表学校有滑铁卢大学、麦吉尔大学等。例如滑铁卢大学的合作教育时间安排是每次4或8个月工作期,可与学期交替进行,但总工作期不少于20个月。

整年模式则是连续一年工作期的合作教育项目,这种模式将工作期安排在大三结束大四之前,学生进行为期12~16个月的工作,工作结束后返回学校进行大四的课程学习和完成毕业设计。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学生在12~16个月的工作期中可以集中精力专注于工作,不需要在学期和工作期之间频繁转换。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用人单位能安排学生参与更高级别的工作,使学生获得更加完整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可以提高毕业后的工资并增加就业机会。实行这种模式的代表学校有多伦多大学、女王大学等。例如女王大学在工程与应用科学、人文艺术与科学等学科开展的合作教育项目学校规定总工作期不得少于12个月。

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涵盖了理、工、农、文、经济、管理、法学、教育等绝大多数学科门类,具体专业则由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医学则因为有其特殊的培养体系而不纳入合作教育模式中。学校选择合作教育项目学科的原则是强势学科优先和紧密联系本地经济发展的学科优先。例如多伦多大学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多伦多市,是加拿大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文化中心,区域内工程技术、金融、医药等产业极为发达,多伦多大学确定的合作教育学科类别为工科、商科以及包括文理学院的计算机、数学、统计、医药和生命科学等,这些既是多伦多大学的强势学科,同时因为区域内相关产业发达、企业众多,为合作教育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教育的管理组织

合作教育由学校的专门机构进行管理。以多伦多大学为例,多伦多大学的合作教育项目面向应用科学与工程学院、文理学院以及商学院5000余名学生和500多家用人单位,学校委托应用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统一管理。合作教育项目是多伦多大学致力于体验式学习的重要举措。该大学应用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Thomas Coyle谈道:“最近几年学校不断加大对合作教育的投入,通过分析合作教育状态数据、开展广泛市场调研以及与各方利益相关者进行协商合作,多伦多大学的合作教育项目投入了更多的资金用于支持合作教育项目的发展,特别是提高了服务于合作教育项目的人员质量和数量,包括具有行业和人力资源背景的工作人员、对接企业的服务人员、学生项目管理专家等。正是由于合作教育项目的良好成效,参与学生的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从2010年的约50%增加到2019年的73%。”

合作教育管理组织包括领导层和执行层。领导层负责合作教育项目的战略规划和决策,执行层包括项目拓展部、项目支持部和行政管理部。项目拓展部主要负责建立与雇主的联系,拓展用人单位数量使合作教育项目提供的工作满足学生的需求。项目支持部负责在整个计划中为学生和雇主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例如,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建议,进行一对一的学生辅导,量身定制指导学生设计和提高简历的质量,学习撰写求职信和参加面试的技巧;又如建立在线平台用于合作教育的信息发布和项目管理,包括工作招聘信息、政策要求、企业宣讲会信息、文件下载和提交等,学生可以在平台上预约面试、查看项目进度、与导师互动、参加带有实时反馈的实践访谈等。行政管理部主要负责合作教育项目的运营管理,处理各类具体事务包括申请、合同管理、学分认定、成绩评定等,同时负责组织合作教育项目的各项活动以加深学生对合作教育项目的了解,包括企业实地考察、校园会议和社交活动、校友指导活动、雇主咨询会等[17]。

(三)合作教育的实施

实施合作教育基本按照以下程序开展:一是学校宣传动员工作阶段。学校在合作教育项目开始之前开展宣传和动员,由学校的合作教育管理办公室向学生发放宣传资料,介绍合作教育项目相关情况和要求。二是企业发布用人信息阶段。企业在学校合作教育项目平台上发布工作信息,包括企业基本信息、工作岗位描述和要求、招聘人数等。三是学生选择企业阶段,学生登录学校合作教育项目平台选择企业工作岗位,提交简历。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同时选择多个不同企业的工作岗位,但需对各工作岗位需确定不同的优先级,在此过程中合作教育部门安排人员对学生进行相关指导。四是组织面试阶段。合作教育部门安排学生参加企业面试,企业根据面试情况决定是否接受学生的申请。平台系统根据学生提交的工作岗位优先级和面试合格的情况进行自动匹配,确定学生的最终工作岗位。以多伦多大学每年暑期开始的为期12~16个月工作期的合作教育项目为例,整个程序从前一年10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年5月份暑假之前,企业的工作岗位信息在此期间陆续发布,招聘工作不断滚动进行。如果申请学生在暑期工作期开始之前仍未获得企业工作机会,则自动退出该期合作教育项目,于9月份回到学校的正常学期中继续学习。

(四)合作教育的评价与考核

合作教育的评价主体为雇主、学生和学校,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评价及时地对学生的工作表现作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以促进后续工作。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工作期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含成果评价——对工作绩效的评价;能力评价——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等个人能力的评价;素养评价——工作主动性,可靠性等个人素养的评价;以及企业融入性评价——对企业发展目标、企业文化的了解程度的评价等。最終评价结果由学校记入学生档案[18]。

多伦多大学的合作教育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过程性评价包括工作期第2个月的期初学生自我反思、工作期的第5个月的中期表现评价报告和评价结果反馈会议。中期表现评价报告的评价主体为企业主管和学生自身,具体评价指标为对公司目标的认识、工作质量、主动性、可靠性、人际沟通技巧。中期表现评价报告形成之后,企业主管和学生须安排会面就中期表现评价进行交流反馈。

终结性评价在工作期的结束阶段,形式为学生期末自我反思表、期末评价报告、总结报告和最终评价。期末评价报告的评价主体也包括企业主管和学生自身,期末评价包含三个一级指标:工作能力、工作量、工作质量。工作能力下的二级评价指标包括分析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判断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计算机与技术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书面沟通和口头交流能力、接受反馈和改进的能力。此外,企业主管被要求就学生的工作绩效作出总体评价,指出学生的长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被要求回答是否支持该学生毕业后回本单位工作。期末评价的学生自评指标包括工作量、工作质量、培训与指导、技能提升、未来职业生涯准备以及工作期的整体评价。

工作期结束后,学生需要提交一份总结报告。多伦多大学对总结报告的内容作了具体要求:总结报告需包含学术理论与工作实践的联系、专业能力发展和自我意识三方面内容。学术理论与工作实践的联系报告,学生需总结工作期中与学术课程相关的实践性工作,联系理论描述实践工作成果。专业能力发展报告则要求学生阐述工作期的最初目标,帮助自身专业能力发展的工作情境和资源环境,遇到的障碍和挑战以及评价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自我意识即是要求学生总结工作期经历如何帮助自己更好地了解自我、明晰职业抱负,如何为社区作出贡献以及改变现状,获得更广阔的世界观。

自我评价表、评价报告和总结报告将由学校进行审查,学生满足工作期的时长要求并通过审查后将获得相应的学分并在学生的成绩单上显示。未通过审查的学生不能获得相应学分并在成绩单上显示考核结果,学生未通过合作教育的考核会影响毕业以及研究生的申请[17]。

(五)合作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

多伦多大学合作教育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对合作教育项目的实施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的审查监督反思。

事前审核督导包括资格审核和必修的合作教育过渡期课程。对于申请参加合作教育项目的学生,学校首先进行资格审核。学生需具有良好的学术成绩才能通过资格审核,每年通过审核参加合作教育项目的学生比例约为70%。在合作教育工作期开始之前,学校开设必修的合作教育过渡期课程,为学生从学校学习过渡到企业工作做好准备。参加过渡期课程学生需要下载阅读相关的管理信息文档,并参加“过渡到工作场所”研讨会,这个强制性参加的研讨会帮助学生在心理上为工作期做好准备。学生参加会议并经过测验合格后才具有参加合作教育项目的最终资格。

多伦多大学事中质量保障措施包括入职培训、持续质量跟踪和限制学校课程学习。学校鼓励雇主对新聘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入职培训,并对雇主提出培训的建议性内容,包括深入了解本组织的行政和业务政策;明确学生向谁报告,以及经理、团队成员和合作学生之间应如何交流;对每个新项目的培训等。多伦多大学也建立了持续质量跟踪监控和反馈机制,及时掌握包括雇主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和反馈和雇主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和反馈。在工作期的前几周,学校建议雇佣单位的人力资源或主管经理与学生定期举行会议以提供有关他们表现行为的反馈,对学生员工应要求与其他所有员工相同的绩效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学校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从学校环境过渡到工作环境的头四个月,尤其是当进入到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中时容易出现问题,雇主如对学生的表现有担忧,则可以与学校合作教育部门的专门协调员联系,或通过在线评估报告反馈给学校的合作教育部门,学校有专人跟进雇主提交的评估报告,并向学生的直接主管了解情况,为学生提供指导。多伦多大学同时限制学生在工作期间的学校课程修学。为保证合作教育项目开展期间学生能够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完成工作场所的任务,尽管学生在工作期仍具有在校生的身份,学校对工作期间修学学校课程进行限制性审查。对于申请在工作期中同时参加学校课程学习的学生,申请的课程不允许是培养计划中的核心或必修课并且不能是在工作时间内上课的课程。学生如要申请修课,还必须与工作主管沟通,确保参加学校课程学习不会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才可以向学校的合作教育部门提出参加学校课程学习的申请,由合作教育部门进行审查并作出正式决定。只有通过上述严格审查的学生才能有限度地在工作的同时修学校课程学分。

合作教育项目的事后反思,要求学生在工作期的最后一个月对整个工作期进行全面反思,填写自我反思表。反思内容包括:在工作期中的工作目标、职责、困难挑战及应对;在怎样的工作情境中获得何种关键职业能力;对未来职业目标和工作环境的思考;对合作教育项目的评价等。反思的目的一是帮助学校的合作教育部门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以促使合作教育项目的持续改进;二是帮助学生反思自己在职业场所获得的职业能力、职场价值观,反思今后的学术计划和未来的职业规划[17]。

四、加拿大合作教育模式的价值意蕴和面临的挑战

(一)合作教育模式的价值意蕴

加拿大合作教育项目的顶层设计和管理运营机制保障了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学生在合作教育模式中实现各方共赢。在合作教育项目的管理机制中,各方职责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协同:由政府提供政策鼓励和财政支持;合作教育协会牵头进行总体规划,标准制定和项目认证;学校负责合作教育项目的组织实施,用人单位提供工作岗位,负责学生工作期管理。合作教育的实施对社会、对高校具有特别的意义。

其一,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通过鼓励政策推动合作教育模式的良性发展,提升人才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满足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既具有专业知识且具有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人才的需要。

其二,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通过实施合作教育项目获得了几方面的益处:一是提高了学校声誉。例如滑铁卢大学因为合作教育项目的成功实施而蜚声国际,吸引大批学生报考,形成良性循环;二是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在专业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和经历,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后期的学习质量进一步提高;三是通过长期积累,与知名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了学生升学、就业率和升学就业质量。例如多伦多大学与苹果、特斯拉、宝洁、IBM、壳牌等全球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滑铁卢大学至今已成功邀请累计60多个国家超过6 700多家用人单位加入了学校的合作教育项目[8]。

其三,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用人单位加入合作教育项目后一方面可以获得政府给予的减税和补贴资金支持,减少招聘和培训成本,获得相对廉价的技术劳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实习期选拔、考察学生可以提前锁定优秀人才。如果学生在毕业前一年的企业实习期间表现优异,企业通常会在实习结束后直接向学生发放录用通知书,学生凭借录用通知书在下一年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该企业工作;此外,企业通过加入合作教育项目还可以扩大影响,提高自身知名度以及有机会分享大学的知识、技能和研究创新成果[19]。

其四,提升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参加合作教育项目获得带薪实习的工作一是可以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信心,既有助于后期的学习,同时也可以提高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并快速实现工作过渡。据滑铁卢大学的统计,参加合作教育的学生毕业后的薪酬相较于未参加合作教育学生的薪酬平均高15%;二是可以探索不同的职业机会,有利于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三是合作教育项目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就可获得工作经历,为升学或就业建立专业领域的人脉关系,提高竞争力;四是利用带薪实习工作可以获得工资报酬,作为支持学业的经济补充,根据多伦多大学2019~2020年度合作教育项目的統计,学生的平均工资达到5.3万加元[20,21]。

(二)合作教育模式面临的挑战

尽管开展合作教育为参与各方都带来了益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挑战。

一是对学校资源投入的要求。合作教育项目给学校带来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负担,学校需要投入经费、人员、设施、平台等以保障合作教育项目的顺利实施,这对学校的资源投入提出了一定要求。为此,政府、合作教育协会、学校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合作教育协会与政府密切合作,为新开展合作教育项目却经费不足的学校所需的启动和运行成本制定资助计划[1];学校对参加合作教育的学生和企业收取一定的费用以补充为开展合作教育项目而额外投入的经费。例如多伦多大学合作教育项目2020年度的收费标准是:学生参加合作教育项目需向学校缴纳注册费125加元,一旦锁定工作职位需另付费975加元,两项合计生均缴费1 100加元。对于后续缴纳的975加元有些雇主会给予学生返还。随着合作教育项目的良性发展,参与的学生数量逐渐增加形成规模,可以极大缓解学校开展合作教育的资金压力。

二是学生面临适应性的挑战。合作教育项目使得学生离开学校一段时间加入到全职工作中去,在工作期结束后返回学校继续学业。从学校到企业和从企业返回学校的两个过程中,学生面临两次适应环境的过程。有研究指出,在从学校到工作的过程中少数学生会出现焦虑、适应性差、交流困难、无法正常完成工作的情况。从工作返回学校过程中,也有少数学生经过较长时间工作后,不能立刻适应工作期到学期的转换,无法迅速投入到学校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去,因而可能出现一定的学习困难[22,23]。

为此,学校对参加合作教育项目的学生制定个性化方案。对于学习基础好,适应能力强,渴望连续较长工作期限以获得更多工作实践经验的学生,提供连续的8、12、16个月的工作期的选择,对于另一部分学生则采用多个4个月工作期与学期交叉进行的方案。例如麦克马斯特大学工程类专业的合作教育项目,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三种合作教育计划,学生可以在加入合作教育项目时选择其中任意一种。第一种计划是常规的夹心形式,其优点是利用暑假时间进行工作,工作期—学期转换的影响小,不影响学生按时毕业,但缺点是四个月的工作期较短,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实习效果和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第二和第三种计划在常规夹心模式之外安排了连续12个月至16个月的工作期,这两种计划的优点是学生有机会参加较长时间的连续工作,企业的选择面也更广,有利于获得更好的实践工作效果。但这两种计划由于有连续较长的工作期,适合自制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强的学生,且需要增加一年时间,即五年才能完成本科学业。这些举措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合作教育方案,但因每个人的合作教育计划并非一致,需要学校有相应的配套管理措施[24]。

五、加拿大产学合作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2017年12月5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其原则和目标之一就是校企协同,合作育人,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政策引导,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构建产学合作长效机制。加拿大合作教育通过政府、合作教育协会、学校、用人单位的四方合作实现了各方共赢、良性发展的局面,学校在合作教育项目实施中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加拿大合作教育模式对推动我国高校与产业合作协同育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建立产学合作教育的制度保障

制度是保障教育实践顺利开展的硬性保障。加拿大合作教育模式之所以能够顺利实施并蓬勃发展,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当前,我国高校产学合作教育就存在政府保障制度设计不足的问题。例如,缺乏统一的合作教育行动框架、缺少政府的财政政策支持、考评奖惩机制缺失等。借鉴加拿大促进校企教育合作的举措,我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制度设计予以保障高校合作教育模式的顺利开展:一是政府牵头成立产学合作教育的领导机构,建立统一的合作教育行动框架,出台具体政策对产学合作教育进行引导和鼓励,促进产学合作教育的良性发展;二是应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遵守市场逻辑,建立利益补偿和成本分担机制,通过一定的减税措施提高用人单位积极性,鼓励用人单位招聘在校学生带薪全职工作;三是建立面向合作教育开展机构的考评奖惩机制,将产学合作教育纳入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提高学校推动产学合作教育的积极性;四是打造信息服务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设市场化、专业化、开放共享的产学合作信息服务平台,并依托平台汇聚区域和行业人才供需、校企合作等各类供求信息,向各类主体提供精准化产学合作信息发布、检索、推荐等相关服务,通过平台数据还可以分析和了解校企合作的趋势变化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平台大数据为国家的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五是建立健全管理、监督与服务机制,建立专门化组织为产学合作教育服务,形成认证机制,保障产学合作教育项目的高质量实施。

(二)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合作教育模式之路

长期以来如何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始终是学校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面临就业率下降、就业质量难以保证、就业结构性错配等诸多挑战,产学合作教育对促进就业也将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加拿大高校合作教育模式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并不是千校一面、一刀切的做法,而是根据学校优势学科和当地经济发展趋势采取合适的合作教育模式。因而,借鉴这一模式,我国高校合作教育模式更应该基于自身专业优势和地区经济发展趋势打造个性化的合作教育模式之路。具体而言,一是学校领导应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给予高度重视,积极推动产学合作教育的实施;二是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适合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将企业工作期融入到培养方案中;三是在专业的选择上可以先从部分专业开始试点,一方面从学校自身发展角度可以首先考虑学校的强势学科,另一方面考量学校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从产业分布、企业需求等方面寻找合适的企业,不断提升合作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吸引更多学生参与,逐步形成良性循环;四是配置相应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在学校设置專门的管理部门负责产学合作教育,借鉴加拿大学校内合作教育管理部门的运行管理经验,具体负责合作教育项目的计划、咨询、用人单位招募、信息发布、申请、指导、培训、职业规划、与学校各院系的协同、质量监督、学生评价等。

(三)建立合作教育的实践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保障和提高产学合作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对学生产学合作项目工作期的评价应避免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的单一,应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运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对工作实践中学生的发展进行价值判断。

评价内容上,应将工作成果与能力和素养相结合。评价内容除了工作的质和量之外,更应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着力于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发展和职业素养的系统性评价。

评价方式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不是以考核为目的,而是诊断性评价。其意义在于通过在工作期过程中的评价,对积极的行为和正面的结果给予确认和肯定,对存在的不足和错误的行为进行调整和纠正,促进后续工作的良性发展。

评价主体上,雇主评价、学校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评价的主体应多元化,使学生获得不同角度的评价结果,促进学生的多维度反思。

除了评价以外,应积极开展学生的自我反思。学生自我反思的意义在于通过反思促进个体的自我完善,通过反思提升自我认知,进一步明晰未来的学术发展和职业规划。同时,学校的合作教育部门从反馈的信息中可以发现合作教育项目管理上的优势和不足,以促使合作教育项目的改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CAFCE.Co-operative Education and Work-Integrated Learning[EB/OL].(2019-08-17)[2020-03-16].http://www.cafce.ca.

[2] Fleming J.Enhancing Cooperative Education Through Action Learning Projects[C].Exploring Learning &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Springer,2015:171-187.

[3] Blair B F,Millea M,Hammer J.The Impact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Compensation of Engineering Majors [J].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04(04):333-338.

[4] S.Ingram,I.Mikawoz and S.Bruning,An Investigation of Canadian Engineers:Exploring the Impact of Educational Work Experiences on Career and Mentor Satisfaction [C].ASEE/IEEE Frontiers in Education Conference Proceedings,2007:13-19.

[5] Foor C E,Walden S E,Trytten D A.‘I Wish that I Belonged More in This Whole Engineering Group,Achieving Individual Diversity [J].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07(02):103-115.

[6] Smollins J.The Making of the History: Ninety Years of Northeastern Co-op[J].Northeastern University Magazine,1999(05):6-8.

[7] 楊舒然,杨洋,包崇许.加拿大产教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9(01):120-126.

[8] UWaterloo.Co-operative Education [EB/OL].(2020-01-20)[2020-03-16].https://uwaterloo.ca/co-operative-education.

[9] McCallum B A.They Said it Wouldn't Work (A History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Canada) [J].Journal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1988(2-3): 61-67.

[10] Smith S,Berg T,Smith C.Making co-op Work: An Exploration of Student Attitudes to co-op Programs [C].45th Annual Frontiers in Education Conference,2015:921-926.

[11] Reisberg R,Raelin J A,Bailey M B.The Effect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on the Self-Efficacy of Students in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C].ASEE Annual Conference,2012:1-19.

[12] Peters D L,Arbor J.Student Perceptions of Connections between Statics Class and Co-op Work Experience [C].ASEE Annual Conference & Exposition,2014:1-16.

[13] ESDC.Student Work Placement Program [EB/OL].(2018-09-16)[2020-03-16].https://www.canada.ca/en/employment-social-development.

[14] John,J.E.A.,Doherty,D.J.,Nichols,R.M.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J].Journal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1998(02): 10-16.

[15] Friel T.Engineering Co-operative Education: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Employer Benefits[J].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1995(01):1-6.

[16] 林健,王煦樟.加拿大合作教育项目认证制度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05):26-32.

[17] UOT.Professional Experience Year Co-op[EB/OL].(2020-09-01)[2020-11-26].https://engineeringcareers.utoronto.ca.

[18] Parsons C K,Caylor E,Simmons H S.Co-operative Education Work Assignments: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and Individual Factors in Enhancing ABET Competencies and Co-op Workplace Well-being [J].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05(03): 309-318.

[19] Nevison C,Cormier L,Pretti T J.The Influence of Values on SupervisorsSatisfaction with Co-op Student Employees [J].Asia-Pacific Journal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2018(01):1-11.

[20] Hoffmann K,Berg S.You Can't Learn it in School: Field Experiences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J].Canadi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Library Science-Revue,2014(03):220-238.

[21] Ingram S,Friesen M.Professional Integration of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Graduates in Canada: Exploring the Role of a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13(01):193-204.

[22] Nswdoe.Workplace Learning Policy - Implementation Details[EB/OL].(2018-09-01)[2020-05-17].https:// www.det.nsw.edu.au.

[23] Fifolt M,Searby L.Mentoring in Co-operative Education and Internships:Preparing Protégés for STEM Professions[J].Journal of STEM Education,2010(1 & 2):17-26.

[24] FOE.Co-op Program[EB/OL].(2020-09-12)[2020-11-26].https://eng.mcmaster.ca/co-op-career/co-op-program.

Practice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Canada

WANG Lu-jiong

Abstract: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Canada is a type of education that combines university education with enterprise practice in a structured way under the talent cultivation concept of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 I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Canadian higher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enhanc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enhanc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Canada has a mature and perfect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peration mechanism,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implementation mode and evaluation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faces som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in its implementation process. Canada's co-operative education model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industries in China

Key words: university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dustry-university collaboration; Canada

(責任编辑  陈剑光)

收稿日期:2020-09-07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职业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机理研究”(BJA170094)。

作者简介:王路炯(1969-),女,江苏南京人,工学博士,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工程教育、职业教育研究;上海,201804。

猜你喜欢
产学合作加拿大
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第一年
加拿大大学产学合作教育的发展及借鉴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
温暖的瞬间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合作创新框架
远离是非之地
去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