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思考

2021-04-18 22:33杜凯华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育实践中国梦思政课

杜凯华

摘要: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人民的梦,更是当今每一个大学生应该时刻怀揣的梦想。在高职思政课中,融入中国梦教育可以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中国梦真正融入到每一个大学生的心中,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爱国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關键词:中国梦;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实践

一、中国梦的内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几代中国人共同梦想的深刻总结,是中国人民渴望幸福生活、努力奋斗的真实写照。“雄关漫道真如铁”是中华民族昨天的真实写照。近代以来,列强通过五次大规模侵华战争使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人间正道是沧桑”是中华民族今天成功发展的真实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中国崛起被国际媒体称为近年来最重要的全球变革。“长风破浪会有时”是中华民族辉煌明天的庄重宣言,也是中国梦一步步实现的美好展望。

(一)什么是中国梦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同志在将近25分钟的讲话中,9次提及“中国梦”,共获得了10余次掌声,有关“中国梦”的论述更是被掌声一度打断。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也是中国梦的具体目标。到2020年,也就是建党100周年的时候,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也就是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我们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梦的内涵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首先是国家富强。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实现基础。其次是民族振兴。民族振兴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是要让中华民族再一次以高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后是人民幸福。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中国梦的真谛和核心,只有人民拥有幸福的生活,民族才会振兴,国家才能更加强大。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是中国梦内涵的真实写照。

(二)如何实现中国梦

首先,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艰辛探索的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产物,也是我们时时刻刻必须坚持的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其次,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纵看五千年中国历史,天灾人祸不计其数,特别是近代以来,备受列强欺辱,面对这一切,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培养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和谐守礼、勤劳勇敢、坚韧不拔、爱好和平、不畏强权、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与时俱进、敢闯敢试、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开放包容、追求卓越的中国精神。

最后,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力量,这是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各民族大团结的力量是克服各种困难、战胜风险挑战的决定性因素。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决心和态度,让我们一次次转危为安,不仅体现在近代抗击西方列强的顽强,也体现在面对“非典”、大地震以及抗击新冠肺炎等这些重大事件中表现出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中国力量。

二、在高职思政课开展中国梦教育的意义

高职思政课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落实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的重要支撑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阐明了思政课的重要意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梦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支撑,是新时代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抵制不良思潮、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根本保证。由此可见,高职思政课开展中国梦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中国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首要条件就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期,尽管他们的学习压力有所减轻,自主性在不断增加,父母对其的管束力有所减弱,但他们尚未完全形成明确的人生规划目标,在思想上、行为上容易受多样多变思想的冲击和影响,甚至受不良价值观的影响而误入歧途。每一个学生都怀揣自己的青春梦,而中国梦是青春梦的根本基石。中国梦教育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自觉培育爱国情怀,在牢记国家艰辛探索历史的同时,更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为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从而展望国家未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奋斗终生。

(二)中国梦教育能够增强学生“四个自信”

自信才能自强。不管是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还是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以及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等,无不彰显了中国人坚强不屈、百折不挠、勇于创新的中国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中国梦的真实写照。思政课加强中国梦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的过去,掌握国家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及世界的形势。可以更好地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引导学生把个人梦想与国家理想相结合。

(三)中国梦教育能够丰富思政课理论和实践

目前,高职思政课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问题,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甚至认为思政课只是纸上谈兵,脱离实际,所学理论空洞乏味。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结合本校和当地实际开展一些践行中国梦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在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梦的同时,让学生对思政课有一个新的认识,增强其学习思政课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放飞青春,放飞理想。

三、中国梦情怀融入高职思政课教育实践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融人中国梦教育不仅可以增加思政课的生动性,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程实践中真正感受思政课的精髓和魅力,做到政治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一)加强高职思政课中国梦隋怀重点教育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人民的梦,更是每一个青年人的梦想。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国人民许下的庄重承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对思政课建设都作出過重要部署。我们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我国高校思考、谋划和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逻辑起点,也是必须牢牢把握、须臾不可动摇的正确方向。由此可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可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相关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增强学生“四个自信”,帮助他们了解“五位一体”“四个全面”。

(二)开展中国梦主题校园实践活动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中国梦的学习,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要与校园实践相结合,应充分依托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校园特色教学实践活动。

例如,组织弘扬中国梦为主题的演讲活动、知识竞赛和诗歌朗诵等,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充分参与进来,让学生在活动中激发自身的爱国情怀,了解民族的过去,展望民族的未来,坚定实现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结合学生专业,让学生充分参与设计学校道路、景观、雕塑等实物,突出人文特色,优化教学环境,修建中国梦主题文化长廊、展馆等,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专业知识和政治理论双丰收。

(三)落实弘扬中国精神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出真知,思政课学习离不开丰富的社会实践,特别是弘扬中国梦、展示中国精神的社会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因此,在高职思政课教学实践中融人中国精神元素,可以使思政课生动活泼又贴近生活。

在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以培育爱国主义情怀为主题的实践教育。例如,可以到大别山干部学院、焦裕禄干部学院和红旗渠干部学院等革命教育基地开展学习,聆听革命故事,瞻仰革命先烈。同时,鼓励学生到敬老院、贫困山区小学、特殊教育学校等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积极投身志愿者实践活动,关心孤寡老人,帮助社会弱势人群,通过自身实践使中国梦充分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

猜你喜欢
教育实践中国梦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评价问题探究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