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头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分析

2021-04-19 03:24曹旦博王志强曹丽鹏叶永杰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前臂桡骨肘关节

曹旦博,苏 登,罗 斌,王志强,胡 容,曹丽鹏,叶永杰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遂宁市中心医院手显微外科,四川省遂宁市 629000)

桡骨头骨折是成人肘关节较为常见的骨折,约占肘关节骨折的 33%[1],常见于摔倒时肘关节微屈前臂旋前手掌撑地,暴力传导至桡骨近端,使桡骨小头与肱骨小头撞击而导致骨折。临床上最常采用的分型方法是Mason分型,1954年首次由Mason提出[2],共分为4型,其中MasonⅡ型为边缘骨折且移位>2 mm,目前对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治疗尚存较多争议,但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是其趋势。以往常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但钢板内固定通常剥离广泛,且受制于桡骨头安全区的限制,钢板往往无法放置于最佳固定位置[3]。而埋头加压空心螺钉对关节内的小骨折固定有独特的优势,本科自2017年6月—2020年4月收治的25例Ma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埋头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7年6月—2020年4月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36.6±3.5)岁;左侧10例,右侧15例。致伤原因:跌倒伤14例,高处坠落伤4例,车祸伤5例,其他伤2例;手术时间为伤后2~8天,平均(4.6±1.8)天;合并肱骨小头骨折2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3例,未合并有肘关节周围血管神经损伤。术前常规行肘关节正侧位片、肘关节CT+三维重建检查,按照Mason分型,全部为Mason Ⅱ型。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臂丛麻醉或全麻生效后,上肢根部上止血带,取肘后外侧入路切口,长约5 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取标准kocher入路,沿肘肌和尺侧腕伸肌之间进入,纵行切开肘关节囊及部分环状韧带,充分显露桡骨头,尽量减少对小骨块附着软组织的剥离,复位骨折,克氏针临时固定,空心钻钻孔、测深器测量螺钉的深度,拧入2~3枚直径2.4 mm全螺纹加压空心螺钉,螺钉末端埋入软骨面下1~2 mm,术中C型臂透视证实骨折复位良好,被动屈伸肘关节及旋转前臂不受限,内外翻应力试验肘关节稳定,修复关节囊及环状韧带,逐层关闭切口,有合并损伤者做相关处理。

1.3 术后处理

术后无需外固定辅助固定,术后1天开始在康复师指导下行被动肘关节功能锻炼,术后2周拆线后开始行主动功能锻炼,门诊定期随访,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采用Broberg-Morrey评价肘关节功能,并测量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旋前旋后活动度,随访期内观察有无桡骨头缺血性坏死、内固定失效、肘外翻畸形、异位骨化、肘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2 结 果

2.1 一般结果

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0个月,平均(13.4±3.8)个月,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期间内未出现桡骨头缺血性坏死、内固定失效、肘外翻畸形、异位骨化、肘关节僵硬等并发症。2例患者出现活动后肘关节疼痛,经口服止疼药物缓解。术后6个月采用Broberg-Morrey 评价肘关节功能,其中优14,良8,可3,差0,优良率88.0%。 术后6个月比较健侧与患侧肘关节功能,肘屈伸活动度患侧(133.8±6.7)°,健侧(140.2±3.5)°;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度患侧(145.7±7.3)°,健侧(153.5±6.2)°,两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典型病例

49岁女性患者,因摔伤致右肘部疼痛肿胀伴活动受限9 h入院,完善X线片及CT检查(图1)诊断:右桡骨头骨折(Mason Ⅱ型),采用切开复位埋头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图2)。

图1 术前CT+三维重建示:右桡骨头边缘骨折移位明显A为肘关节侧位片;B为肘关节斜位片。

图2 术后2个月患者X片:右桡骨头骨折复位良好,关节面平整A为肘关节正位片;B为肘关节侧位片。

3 讨 论

肘关节是一个复杂的三维关节,由骨性结构和韧带组成,包括肱桡关节、肱尺关节和上尺桡关节,桡骨头是肱桡关节的一部分,具有传导肱桡关节应力和维持肘关节外侧稳定性的功能[4]。桡骨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需了解安全区的概念,安全区是指前臂处于中立位时,以桡骨头为中心旋后45°及旋前65°的弧形范围,在安全区放置内固定物,不会影响前臂旋转活动。桡骨头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临床上以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最为常见,对于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目前治疗上尚存争议。Kaas等[5]采用回顾性研究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及非手术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其认为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何种治疗方法更佳。马仲锋等[6]认为对于超过关节面30%,移位程度大于2 mm的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保守治疗容易遗留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主张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现在多数研究认为对于MasonⅡ型骨折建议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期临床疗效更理想[7-8]。

目前临床上手术治疗MasonⅡ桡骨头骨折的内固定方式主要有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可吸收棒内固定、钢板内固定,以往多采用微型钢板或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MasonⅡ桡骨头骨折,但术中钢板放置位置需反复多次尝试,往往无法放置于绝对安全区内,且内固定不可避免地会摩擦损伤环状韧带,影响肘关节功能的恢复[9-10],特别是影响前臂旋前旋后功能。采用可吸收棒、钉固定的优点是不需二次手术取出,缺点是内固定不够牢固,随着内固定物降解,内固定物容易出现松动,骨折可能再移位,限制了临床上的应用。而采用中空埋头设计的螺钉,经导针定位后精准置钉,降低了手术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对骨块附着软组织的剥离,保护了桡骨头血供,不易出现桡骨头缺血坏死[11],且置钉不受安全区的限制,可用于经关节面及非安全区的骨折复位固定[6],螺钉头埋入骨或软骨下1~2 mm,降低了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采用2~3枚空心螺钉固定骨折块,能有效维持复位,起到框架支撑作用,且采用全螺钉设计的螺钉,具有较强的抗拔出效果[12],对骨折断端有加压作用,能促进骨的愈合。在本组病例中,所有25例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埋头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无需外固定辅助固定,坚强的内固定允许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特别是早期前臂旋转功能锻炼不受限制,践行了快速康复理念。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内未出现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肘外翻畸形、肘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肘关节屈伸功能及旋前旋后功能满意。

总之,采用埋头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固定可靠,不影响前臂旋转活动,术后并发症少,肘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良好,是目前治疗Ma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但本研究收集病例数偏少,随访时间短,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前臂桡骨肘关节
桡骨远端骨折掌与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胳膊肘僵硬是咋回事
惯量主轴在桡骨粗隆精确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铰链式外固定器重建肘关节稳定性的进展研究*
桡骨头骨折治疗要点
银河系“吃”麦哲伦云
手法复位治疗骨折性肘关节脱位临床意义探究
中药熏蒸配合电磁波治疗肘关节强直1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