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于凋败之美

2021-04-19 02:07
课外语文 2021年8期
关键词:旧友磨刀石情绪化

陈 染

一天,一个十年未见的旧友忽然来电话,他说,他看到了我在新浪博客上的一张新照片,这照片使他感慨和心酸,使他感到岁月的无情,他希望把这张照片换掉,换成我十年前“青春靓丽”的照片。他的电话使我想到这个话题。

在我的感觉里,青春的美的确是光洁明艳、饱满灿烂、流光溢彩的,哪怕是掺杂了情绪化或者偏执的成分,哪怕青春是愤怒的,是敌意的,它依然是美妙的、令人羡慕的。但,仅仅是羡慕而已。它似一阵清朗而飘忽的风,抚在脸颊上,可一低头就不见了;如一声或清脆、或低绵的呼唤,清晰地浮游而来,可一回眸就消散了,不见踪影,脆弱得转瞬即逝。

在我的审美感受中还有另外一种体验——不见得“怦然”,然而的确“心动”的美。它是成熟的、内敛的甚至是沧桑的、凋败的。她的目光清澈,眼神盛满内容,眉宇间似有一种顾盼在无声倾诉;她的步履沉稳而从容,肌肤也在阅历的磨刀石上打磨过了;她的身上散发着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相混合的奇异味道,散发着由倦怠滋生出来的幸福感,由深刻的孤独演变而来的随和淡定。这综合的味道让人驻足流连,让人久不散去,甚至多年以后,在某一个怀旧伤古的初夏或者暮冬时辰,我们依然会被笼罩在一种莫名的、痛苦的想念中。

这样一种由内向外散发出来的神韵,便美得令人心痛、令人心碎了。这样的美,美得有“毒”!

如果说青春的美是用皮肤来表达的,是用来触摸和感知的话;那么,成熟的甚而凋败的美便是从骨头里渗透出来的,成为一种韵味,让我们感怀,让我们疼痛。除了想念,还是想念。

据我(现有的)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的体验,盛开是一种美,凋败更是一种美。而且,在华美与凄美之间,我选择后者。这种倾向由来已久。

猜你喜欢
旧友磨刀石情绪化
两块磨刀石
情绪化沟通的危害
秦迤松书法作品欣赏
人人都需要一块磨刀石
本期话题: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何避免情绪化?
神秘的旧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