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药灸配合艾附暖宫丸治疗虚寒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4-21 13:48段兆兰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持续时间原发性疼痛

段兆兰

云南省昭通市中医医院中医妇科,云南昭通 657000

原发性痛经是一种非盆腔器质性病因素导致的功能性痛经疾病,该疾病发病率较高,以经期来潮前和过程中小腹疼痛、坠胀等为主要的病症表现,一般在初潮后1~2年发病,以青少年女性为高发病群体,其发病率在60%~90%左右[1]。 目前,西医对于原发性痛经的认识还十分有限,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治疗上一般采取各类物理暖宫治疗和布洛芬等止痛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病因未得到彻底根治[2]。 中医认为,女性痛经一般与体质虚寒、气血凝血等因素相关,在治疗上也以“温经散寒及化瘀通络”为基本原则,故提出了隔药灸及艾附暖宫丸治疗方式,且疗效较好[3]。 基于此,文章分析了隔药灸配合艾附暖宫丸治疗虚寒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并对2017 年11 月—2020年4 月期间入院的100 例虚寒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共计分析了100 例虚寒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治疗情况,按照患者意愿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艾附暖宫丸治疗,观察组联合隔药灸治疗,每组50 例患者。 观察组年龄在18~28 岁之间,平均(23.3±0.6)岁;患者病程周期2~15 年,平均(8.5±0.3)年;患者VAS 评分(5.58±1.82)分。对照组年龄在19~27 岁之间,平均(23.5±0.4)岁;患者病程周期2~15.6 年,平均时间(8.8±0.5)年;患者VAS 评分(5.77±1.48)分。 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比。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及《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关于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和虚寒型分型标准[4-5];患者主诉月经前及经期小腹部疼痛,腰骶酸痛, 各项妇科体差均为阴性, 中医诊断可见经期少腹冷痛,色黯有瘀块,畏寒肢冷,舌质黯,有瘀点,脉沉紧;患者年龄在18 岁以上,患者及家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该研究。

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患者;备孕期女性;哺乳期女性;继发性痛经患者;合并盆腔器质性病变的患者;药物过敏患者;内分泌疾病患者;近期服用过止痛药及激素类药物的患者。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隔药灸配合艾附暖宫丸治疗, 隔药灸药物组方如下:香附1 g、肉桂2 g、穿山甲1 g、元胡2 g、干姜1 g、全蝎2 g、细辛1 g、五灵脂1 g,上述药物磨粉后使用黄酒制成4 cm×3 cm,厚1 cm 的药饼。 艾炷制备如下: 每壮1.5 g 艾绒, 制成2.5 cm 高,2 cm 粗的圆锥形艾炷。 取神阙、关元进行灸治,指导患者行仰卧位,显露待治疗部位,将2 枚药饼贴于取穴中心皮肤上,使用八卦灸架施灸:灸架放置在药饼上,对准孔穴,而后固定,灸架和皮肤保持垂直,点燃艾柱,插入底部网中,燃尽后易炷再燃,7 天4 状,于月经来潮前5 d 开始治疗,治疗7 d,1 个月经周期为1 个疗程,持续治疗3 个月。 同时,口服艾附暖宫丸(国药准字Z11020085),1 粒/次,3 次/d,持续用药至痛经停止。 对照组则仅口服艾附暖宫丸治疗,用法用量和观察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参照中医症候改善情况评估患者治疗疗效: 疼痛消失, 月经周期和经量正常为显效;VAS 评分降低50%以上,疼痛持续时间降低50%以上,经期血块减少为有效;与以上描述不符合为无效, 有效率=(显效+有效)/50×100%。 对比两组的VAS 评分和疼痛持续时间。 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估两组生活质量,量表包括36 个评分条目,分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领域四项,最高分100 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是96%(48 例),高于对照组的82%(41 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the patients of two groups

2.2 两组患者的症状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VAS 评分(1.54±0.48)分,疼痛持续时间(4.65±1.38)h,数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症状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the symptoms between the patients of two groups(±s)

表2 两组患者的症状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the symptoms between the patients of two groups(±s)

组别VAS 评分(分) 疼痛持续时间(h)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1.54±0.48 2.13±0.76 4.461<0.001 4.65±1.38 5.98±1.14 5.254<0.001

2.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生理领域评分、 心理领域评分、 社会领域评分、 环境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Table 3: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s),points]

表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Table 3: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s),points]

组别 生理领域 心理领域 社会领域 环境领域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78.34±3.44 73.04±3.25 7.919<0.001 79.45±3.07 74.15±3.22 8.424<0.001 82.43±4.17 74.34±3.62 10.359<0.001 82.68±4.25 74.55±3.85 10.025<0.001

3 讨论

在中医学理论中,痛经早在《金匮要略方论》中就有所提及,在该著作中还提出了痛经的周期性特点,而其病因,《景岳全书》中提到“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虚者有因血虚……”。 《妇人大全良方》则将痛经病因归结于寒凝、气郁和血结三大原因,清代傅山则认为肝郁、寒湿和肾虚是痛经的原因所在[6]。总结历代中医学家提出的观点,“虚寒”是导致痛经的首要因素,因此,虚寒型原发性痛经也是最为常见的中医分型痛经,在治疗上,也坚持“温经散寒及化瘀通络”原则。 隔药灸是中医外治法,出自于《肘后备急方》,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好等优势,在妇科疾病以及一些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比较常用[7]。

隔药灸中,艾叶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可以逐寒湿、暖子宫、理气血,达到“透诸经、治百病”的效果。 现代医学研究也指出[8]:艾灸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和躯体新陈代谢的作用,可以改善脏腑机能。 神阙、关元属任脉穴,分别具有温经散寒和回阳救逆、补益肾精和温养下元的作用。 在现代医学指出[9],神阙调控盆腔神经丛,能够作用于子宫平滑肌,缓解痉挛表现,关元则为女子蓄血之处,实施艾灸可达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功效。 所采用方剂中,肉桂、细辛和干姜可以温通散寒,香附和元胡主行气活血,五灵脂和全蝎等活血化瘀。 艾附暖宫丸则具有调节肝肾功能、行经止痛及化瘀理气的作用。 因而,观察组经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疗效,生活质量提升。

观察组治疗后VAS 评分(1.54±0.48)分,疼痛持续时间(4.65±1.38)h,数据低于对照组(P<0.05)。 在联合治疗下,可以叠加疗效作用,进一步改善血瘀虚寒之症,缓解行径疼痛,减轻患者症状。 郑志佳[10-12]在其研究中也指出:隔药灸配合艾附暖宫丸治疗虚寒型原发性痛经,患者VAS评分(1.22±0.43)分,疼痛持续时间(4.27±1.17)h,数据低于单用艾附暖宫丸患者(P<0.05)。其研究与该研究论证观点基本一致,仅具有较小的数据差异,可能和病例数差异相关。

综上所述, 隔药灸配合艾附暖宫丸治疗虚寒型原发性痛经针对性高,疗效确切,可以缓解病情,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应用价值极高,可以推广。

猜你喜欢
持续时间原发性疼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AFP、CEA、CA-199、CA-125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怎么给疼痛分类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快乐也能赶走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