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建设的空间打造与内容开发

2021-04-21 15:38李争储梦赟
关键词:学习空间微课程课程内容

李争 储梦赟

摘要:微课程所占时空微小、有限,依托信息化手段,将知识做碎片化、情景化、可视化处理,具有简洁、浓缩、高效的特点。通过校本化重构国家课程,建构四类微课程:“悦读越美”整本书阅读微课程、“悦写越秀” 习字微课程、“悦算越慧”口算微课程、“悦说越亮”英语口语微课程。将学习空间建设作为微课程升级的突破口,让一个个空间变成课程资源库和课程、活动开展的生动场所。

关键词:微课程;学习空间;课程内容

微课程所占时空微小、有限,依托信息化手段,将知识做碎片化、情景化、可视化处理,具有简洁、浓缩、高效的特点。江苏省无锡市峰影小学依托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微课程开发的教师课程执行力提升的校本研究”,以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为立足点,以提高课程实施效果为着力点, 围绕“培养积极实践的阳光学习者”的育人目标,探索微课程的校本化建设,尤其在空间打造和内容开发两个方面发力,彰显了特色,取得了成效。

一、打造“四维”学习空间

传统教室难以充分满足微课程教学需要,学校将学习空间打造作为微课程建设的突破口,让空间赋能儿童学习。师生共建共创学习空间的过程,就是智慧性拓展、调适、优化学校的物型实体、虚拟网络、人际关系、课程资源等要素的过程。当然,这不是对学校原有学习空间功能的颠覆,而是将微课程有效融入,让一个个空间变成课程资源库和课程、活动开展的生动场所。

(一)“乐习部落”(普通教室),扩容实践学习

一间间常规的教室仍是学生学习微课程的主要场所。儿童如秧田般排列在逼仄的学习空间里,日久成习,限制了儿童独特性、自主性和社会性发展。为此,我们重建了教室空间。

首先,规范设置六大区域:图书阅览区、花卉观赏区、绿植养护区、劳动体验区、作品展示区、课间休闲区。教室的角角落落为学生微课程实践展留出足够空间。其次,创意摆放室内桌椅,让秧田式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学生小组微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沟通更便捷,合作随时发生。再次,鼓励教师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小先生”,教师则可以坐到学生的座位上,实现课堂多主体的互在与共在。各班还添置了智能化教学软件与设备,让微课堂互动、展示更流畅、快捷。最后,学科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有效整合学校课程资源库中的微课程,灵活将此融入教学,将沉睡的微课程资源在一间间教室唤醒。

(二)工作坊间(专用教室),彰显自由学习

学校对现有专用教室进行艺术化改造,让实操体验区、自主学习区各区功能分明,使得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在其间处于打开状态,实现了微课程与学生的自由互动。

以科学教室为例,我们在实操体验区添置了“鲁班锁”“发电锚”“光琴”“磁力起重机”等教学设备。为了让这些设备赋能学习,学校组织学生中探究意愿强烈的“先行探究者”,将自己研究发现的科学奥秘,拍摄成微课程学习视频,并制作成“微”课码张贴于相关科学设备旁,其他学生利用专用教室内的iPad扫码即可学习。

(三)课程超市(再造空间),体现自主学习

学校重新改造数间闲置教室,精心设置了“语言与想象”“数理与逻辑”“艺术与审美”“科创与STEM”四大课程超市。课程超市装备配置先进,空间划分灵活。师生在其间互动便捷,资源选择自主。

各个微课程研发团队围绕课程超市的四大主题,自主研发系列微课程,如,王佳佳老师的“阅读上好佳”名著导读微课程、储梦赟老师的“绘本ABC”英语口语微课程、王丽君老师的“乐理俱乐部”音乐微课程、张秀菊老师的“数学智慧秀”微课程、李冬春老师的“爱上小实验”趣味科学微课程等。微课程均制作成“码书”,陈列于四大课程超市,学生在课程超市根据自身学习或兴趣发展的需要,自主选择,利用移动设备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

例如,“科创与STEM”课程超市引进了“定格动画”艺术创作系统,学生以社团活动的方式参与其中。他们通过“剧本创作”微课程,尝试创编剧本,成为小小编剧;通过“动画分镜指导”微课程,学习绘制动画分镜,学做小小分镜师;通过“美术创意活动中材料的收集与使用”微课程,学习分析和使用各种丰富的材料,自制故事中的世界,当个小小匠人;通过学习“摄影构图策略”“逐格拍摄法”等网络微课,掌握一定的拍摄技巧,成为小小摄影师;通过“跟着杨老师学配音”微课程,学会声情并茂地为动画角色配音,做一名小小配音师。两个月的时间,学生学习系列微课程,将《神笔马良》这篇耳熟能详的课文,变成了一部生动活泼的动画作品。

学校还会为不同的课程超市添置先进的设备,助力课程的顺利推进。在“语言与想象”课程超市里,我们添置了“朗读亭”;在“艺术与审美”课程超市里,添置了非洲鼓;在“数理与逻辑”课程超市里,添置了魔方、七巧板等数学学具……因为这些装备的引进与相关微课程的伴学,学校“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课程理念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四)七彩街区(廊道空间),倡导主题学习

学校将现有的廊道空间打造成育人功能齐全、展现儿童活力、学习主题鲜明的“七彩主题街区”,即非遗教育街区、生态教育街区、国防教育街区、健康教育街区、安全教育街区、科技教育街区和法治教育街区。学校对微课程内容做主题性重构,利用廊道空间集中展示主题内容,一条廊道凸显一个微课程主题。各街区围绕主题,分别设立微课程内容阅读区(陈列主题课程教材、主题报刊、主题电子资源等)、微课程学习体验区(开展主题微课程、进行现场创作等)、课程成果展示区(展示主题作品等),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微课程、网络资源等有机整合,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结构化呈现。

以法治教育街区为例,学校利用天井空间开辟了少年模拟法庭,审判席、陪审席、辩护席、被告席和观众席一应俱全。学校邀请法官定期到校,指导学生开展“法在身边”系列微课程学习。该街区设置的一个板块体现“清正廉洁”的主题。美术老师所绘的《莲》,在装裱的卷轴一角附有二维码,扫码点开即是一名六年级学生开发的一节《中国谐音文化》微课。她从“莲”讲到“廉”;从年画中的“鱼”讲到“余”,告诉学生年年有余预示着来年的好运與富足;从女子出嫁时的家具中放的“枣子、花生、桂圆”讲到“早生贵子”的美好祝福;讲到送礼不送钟(终)的禁忌,甚至讲到了《红楼梦》里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等人名背后的谐音现象。在这样的空间中,“主题”成为学生学习的核心,空间成了“教室”,而围绕该主题开发的系列微课程成了学习的主要对象或创作的主要内容。

通过打造四大学习空间,微课程实现了结构化统整和资源更新。学生行走在校园,微课程在向他们发出召唤……

二、开发“四核”学习内容

学校立足语文、数学、英语三大国家课程,对课程内容和资源做校本化重构,开发核心的微课程内容。由于所占时空微小、有限,它们主要在课前5分钟落实。

(一)“悦读越美”整本书阅读微课程

基于整本书阅读被纳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师缺乏课程开发和教学经验的实际,我校语文组教师从阅读文本的推介、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载体的开发、阅读活动的开展等方面开发“悦读越美”整本书阅读微课程。

尽管教材明确了整本书阅读书目,力求实现教学内容课程化,但编者并没有告知学生阅读的具体版本。语文组教师通过深入研讨和向专家咨询,借助微信公众号平台将每学期每本必读书目的版本信息等推送给学生、家长,还会从必读书目中精心遴选并确立微主题,打造一整套阅读微课程。例如,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学生阅读寓言故事,语文组教师便分别设计、拍摄了《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导读系列微课程。有的引导学生体会寓言这一体裁的故事之“小”与道理之“大”;有的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故事中的同一动物所代表的不同形象;有的引导学生品味中外寓言故事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语文课始五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正式阅读课上,一位教师提供阅读专业化指导,一位教师负责现场学习活动的监管。系列微课程信息还会在官网推送,方便学生在周日、节假日、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导读”与“伴读”相生,提升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质量。

语文组教师还创造性地编制了《“悦读越美”导读本》,传授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实效。导读本有几个特色栏目:《成长记录》——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制订阅读计划,为阅读行为导航;《言简意明》——将厚书读薄,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新朋友》——将阅读中碰到的“拦路虎”,通过请教他人或查阅工具书,弄清它们的音和意,将“陌生者”变成“新朋友”;《佳句检索》——及时摘录精美词句,集腋成裘,形成积累;《超级模仿》——引导学生关注表达,品味作品匠心所在,指导其模仿写话;《说长道短》——将阅读变成对话,叩问心灵,倾吐表达。导读本配合教师开发的系列微课程使用,课程二维码附于导读本上,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家长陪伴阅读。

“悦读越美” 整本书阅读课程在坚守课前五分钟阵地的同时,还定期举办阅读专场微活动。例如,举办以“缕缕书香,丰盈人生”为主题的阅读活动,录制优秀语文教师、家长讲述阅读方法的视频,同步在网络平台上传播分享,播下了一颗颗阅读的种子。

(二)“悦写越秀”习字微课程

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试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等文件为依据,学校开发了“悦写越秀”习字课程。

首先,针对不同学段拟定习字教学目标。第一学段:学习用铅笔写正楷字,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和基本笔顺规则;会借助习字格把握汉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书写力求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优美;学习正确的书写姿势。第二学段:学习使用钢笔,能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平正、匀称,力求美观,逐步提高书写速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第三学段:书写时力求行款整齐、美观,有一定速度;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尝试用硬笔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在书写中体会行款、布局的优美。

其次,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遴选教材课后生字书写中富有教学价值的内容设计教学片段,录制成微课视频。例如,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的课后共罗列了“蜜”“蜂”“辨”“阻”“跨”“括”“检”“查”“确”“误”“途”“陌”10个生字,教师在设计微课程教学内容时选取“检”“查”和“蜜”“蜂”4个字,重点指导“木字旁”与“木字底”、“虫字旁”与“虫字底”在书写时的不同处理,体会同一“字根”在不同汉字里形态发生的变化:“蜜”字的“虫字底”要写得扁扁的,宽宽的;“蜂”字的“虫字旁”要写得瘦瘦的,长长的;“检”字的“木字旁”要写得瘦瘦的,长长的;“查”字的“木字头”要写得扁一些,舒展一些。

再次,为了提升“悦写越秀”习字微课程的质量,无论是视频呈现形式,还是微课程素材选取,都努力从“精制”走向“精致”。我们对教师拍摄的视频进行了后期加工制作,为之加上优美动态的片头与片尾。我们凝练形成了“五步指导法”:看(现场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汉字的结构、笔画特点)→看(观摩教师书写示范微视频,看汉字是怎么动态生成的)→写(教师现场组织学生动笔书写)→评(教师现场投影出示优秀与有问题的习字范例,引导学生深入评价,发现问题再次指导)→写(学生再次实践,实现对自我的超越)。在指导的过程中,微课程始终高度关注学生的书写姿势,强调“三个一”——一拳、一尺和一寸。“头正、肩平、臂开、足安”成了每一位微课程研发者的口头禅。每日午间,学生跟随着“悦写越秀”习字微课程悄然成长,渐渐变得“悦写”,他们笔下的汉字也越写“越秀”。

最后,在师资方面,我校在“悦写越秀”习字微课程开发过程中,采用“选”“育”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选聘有书法特长的教师、家长和学生成为课程开发者,一方面发展本校的数名语文青年教师,使他们也成为被选聘的对象。为了保证微课程质量,他们主动向身边有书写特长的教师请教,将“名师教我教写字”变成了“我跟名师学写字”和“我跟名师学习怎样教写字”。该微课程的研发过程也成為提升青年教师书写素养与教学素养的绝佳平台。

(三)“悦算越慧”口算微课程

“悦算越慧”口算微课程对数学中的口算教学内容进行了校本化开发。数学组教师利用课始五分钟的时间之限,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选定题型,编定题目,确定题量,设定题库。

学生在系列微课指导下开展口算训练,教师实现口算方法指导的常态化。依托数学常态课堂,让学生经历直观演示、算理演绎、算法优化等活动,实现口算方法指导的直观化。教师循序渐进地记录训练情况,做出训练小结,并对出现的问题做出分析,实现口算方法指导的精细化。借助学校定期组织的“年级口算达人大赛”“校园口算吉尼斯”等活动,实现口算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悦算越慧”口算微课程的实施,无疑是在倒逼数学课堂的结构性改良。每堂课由原来的40分钟变成了35分钟,传授新知的时间被压缩,随着这一微课程的推进,我校精讲多练的课堂范式渐渐被雕刻成型,呈现出“练→讲→练”的课堂结构范型。前一个“练”指的是课始五分钟的“悦算越慧”速算练习,后一个“练”指的是学习新知后的巩固、强化与拓展性练习。前为基础,犹如童子功,百練不厌;后为提升,恰似新招式,初试不倦。

数学组教师还拟定了“悦算越慧”评价表,每月对学生的口算能力做量化评估,总评后给不同等级的学生颁发相应的等级证书。利用微信公众号、校报、宣传栏等阵地,定期发布“悦算越慧”口算本优秀作业、口算“达人比赛”、“校园口算吉尼斯”成绩等,同时强调过程性评价和动态化评比,对进步突出的学生,及时给予“口算进步标兵”荣誉称号。

(四)“悦说越亮”英语口语微课程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有三十几首简单的英语儿童歌曲、歌谣和若干儿童英语故事。教学中,教师容易将这一资源闲置在一边,或只在教学中简单地一带而过。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这部分教学资源?这是“悦说越亮”英语口语课程开发实施的最初动因。

“悦说越亮”英语口语微课程针对英语学科中的说唱内容,从说唱载体的开发、说唱方法的指导、说唱活动的开展、说唱评价的设计等方面开展校本化系统开发。

英语组教师将教材中的说唱内容分年级编制成“悦说越亮”电子书,以二维码的形式再现教材中配套的动画和英语儿歌。英语故事以视频的形式呈现优秀学生的示范性讲述,并转成视频二维码附在教材中。电子书对教材做了创意重组和直观化呈现,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教师一般利用课始五分钟,对说唱予以指导与示范。

此外,教师会利用学校组织的英语歌曲、英语故事或英语情景剧表演比赛,结合各年级组织的主题说唱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串联教材中的Story time板块和Cartoon time板块的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英语创新思维;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展示师生的说唱教学成果,加强家校社区间的合作,为学生开辟说唱展示的新舞台。

以上四类核心微课程的主题突出,内容精练,教学目标明确,能有效解决相关学科教学中某一板块或某一方面的教学问题,并形成可持续使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反复学习提供可能。

猜你喜欢
学习空间微课程课程内容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拓展延伸:给学生更广的学习空间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对数学素养培养的认识
浅谈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