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非接触”时代

2021-04-21 21:10姚志刚
检察风云 2021年3期
关键词:洗车民粹主义全球化

姚志刚

岁末年初,我发现居住的小区周边新建了大批自助洗车服务设施。这个近年来在国内出现的无人化服务行业一直不温不火。当下寒风瑟瑟,当然不是推广它的好时机。但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人们越来越习惯“非接触”生活,给无人化服务行业创造了发展契机。

科技领域的“非接触”概念源自虹膜数字图像识别技术。虹膜身份识别技术的倡导者强调它相对于指纹识别的优势:用户无须接触设备,更容易被公众接受。

在“非接触”技术概念的基础上衍生出的“非接触”经济概念,主要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推广商品和服务,让人与人之间不需要接触即可实现经济活动。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非接触”經济大行其道。韩国首尔出现了“非接触”咖啡店,顾客只需要根据提示操作,便可完成自助点单、冲泡和付款的流程;日本东京有些商场开设了“非接触”化妆品柜台,AR试妆镜替代了导购员,消费者点击不同的按钮,即可自助进行皮肤情况分析,模拟试涂不同颜色的口红、眼影等。AI还能根据人们的面部特征推荐商品……

新冠肺炎疫情成为科技发展之外的另一股强大力量,推动人们改变消费习惯,融入“非接触”生活。然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因此大幅减少,甚至消失。

我想起了熟识的一位洗车师傅,每次洗车时和他聊聊车辆保养的小窍门儿,市面上一款新车的优劣,等等,是蛮有意思的事——如果以后采用自助洗车的方式,那么这种有趣的交流就没有了。

只要我们愿意,衣食住行都能够在不与其他人接触的情况下实现。高效、便捷、安全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情感交流的缺失。

科技发展的动力之一就是消除“痛点”。2021年,“Emotion AI”(情感人工智能)是AI领域的发展重点,其主旨就是增强AI的“人性”。社交机器人的交流界面将更加拟人化,甚至表现出“同理心”。

不过,这是不是有点讽刺?在这个有着60多亿人口的星球上,人类竟然要通过努力地与机器人交流,来弥补“人性化”情感的缺失!

想远一点,和人与人之间的“非接触”相似,一些国家也在实施“非接触”、反融合政策。虽然享受了多年的全球化协作带来的红利,但这些国家越来越不能接受所谓“不对等协作”。于是,带有民粹主义色彩的民族主义抬头,其产生的负面效应在这个岁末年初达到高峰,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英国的“脱欧”和美国的“脱世界”。

奉行“美国至上”、在全球频频“退群”的特朗普未能连任,他的支持者暴力冲击美国国会,导致美国史上第一次,由副总统绕过总统调动国民警卫队平乱,酿成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宪政危机。不过,大多数人没有关注这一点,人们更关心的是,虽然总统之位易主,但要求“不再补贴全世界”的美国人仍不在少数。美国的反全球化、反融合潮流在短期内难以消退。

欧洲的反全球化潮流也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态的因素:质疑贸易合作,反对难民政策,民粹主义政党兴起……这一切撕裂了欧洲。约翰逊的英国抽身而去,马克龙的法国自顾不暇,默克尔即将离任的德国能否继续撑起欧洲一体化的大旗?

最后说说我的通勤路:耳机制造出的音乐世界,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声响;眼中行色匆匆的人们,戴着口罩的面孔几乎千篇一律;通过便利店的自助付款台买到早餐……全程不需要与任何人有任何交流。

无论愿意不愿意,我正在进入“非接触”时代。

猜你喜欢
洗车民粹主义全球化
民粹主义研究的概念泛化问题及其辨正
德国最成功的洗车门店——Mr.Wash
洗车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APP看世界之让手机帮你洗车吧!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
关于李大钊与民粹主义关系的辨析——重读《青年与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