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聚议“上海制造”

2021-04-21 10:37仲颖
检察风云 2021年3期
关键词:隐形薪酬培训

仲颖

科技创新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源动力(图/视觉中国)

科技创新让传统制造业焕发活力

“上海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源动力。‘十四五期间上海制造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加大对传统制造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手上握有十几项乳品发明专利的上海市人大代表莫蓓红说,这是她和市人大代表潘俭、胡奕明带领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深入光明乳业研究院调研得到的启示。

莫蓓红认为:现在已经不是物质短缺的年代了,不是生产出产品就有人埋单。市场很残酷,不转型升级就意味着市场占领份额将越来越少、生存越来越难。就奶酪、酸奶这些生活中稀松平常的食品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比如酸奶,国外公司长期垄断益生菌菌种,国内乳品企业大多只能直接购买国外菌种,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产品附加值低。同样,由于核心技术被外国垄断,本土奶酪市场占有率也一直偏低。竞争对手很强大,只有长期坚持研发投入,从提升品质入手,从产品创新、技术革新到基础研究入手,厚积薄发,才能站稳市场、打响品牌,争取成为百年老店。

据了解,在酸奶研究领域,光明乳业研究院正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研究增值技术和创制益生菌酸奶。世界首款纯植物乳杆菌发酵乳——光明“畅优”系列发酵乳已实现年销售额11.8亿元。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工艺创新的“再制马索里拉奶酪”“耐温再制奶酪”之优选乳化盐组合,能够耐受20分钟的121℃热处理,保持90%不变形。这两款干酪的应用评价标准已形成行业规范,再制干酪成为上海市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目前,该研究院已被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5项、中国发明专利404项,入选中国企业专利500强,乳品行业排名第一。莫蓓红说:“科技创新应该得到更多传统制造企業的重视,国内大循环为主的经济格局需要高品质产品来支撑。”

人大代表们建议,政府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相关部门要给予支持和促进。比如,税务部门要对企业研发费用准确归集加强辅导;知识产权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申请发明专利和PCT(申请)的辅导和补贴;国资部门要明确对国企研发强度和绩效的考核要求,将之与企业领导年薪和任期激励挂钩,探索国有科研型企业工资总额单列管理。

培养“隐形冠军”要去除“隐形门槛”

根据工信部最新统计数据,全国507家“隐形冠军”企业中,上海仅有企业16家,而浙江有101家、山东有97家、江苏有73家。“隐形冠军”是指在某个细分行业或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其产品、服务难以被超越和模仿的中小企业。上海的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其数量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9%,为什么其中能成为行业翘楚的却凤毛麟角?朱柯丁、韩若冰、吕奕昊等上海市人大代表把目光投向了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制造企业,希望通过调研反映这些企业的需求,推动更多中小企业成为“隐形冠军”。

“一些中小企业已经成为行业里的‘隐形冠军,但是却处于空有技术没有市场的尴尬境地。”上海市人大代表们发现,谈到科技创新,企业都自信满满地能说上许多,但是说到开拓市场,就显得很为难。比如,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氢燃料电池系统供应商,公司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在江苏、广东等地以及日本、德国、马来西亚等全球多地的车辆上有广泛应用,反而是上海本地市场还有待开发。企业代表希望,上海市能协调各级部门和单位,在推广氢燃料电池在公交领域的应用给予市场支持。

朱柯丁代表认为,中小企业开拓市场难背后,“隐形门槛”问题不容忽视。“虽然上海的‘一网通办对办事程序与审批手续进行了简化,但是中小企业仍然遇到较多不平等的审核要求。在电力、铁路、民航、通信等市政设施行业,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行业垄断,特别是一些国有投资的项目,民营中小企业很难获得参与的机会。”

代表们建议,严格禁止额外对中小企业设置准入附加条件,并建立清理“隐形门槛”的长效机制。在一些引领性强、带动性大、成长性好的重大产业或“新基建”项目中,鼓励中小企业参与,打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中小企业要给予更多保护,建立方便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维权服务平台和海外援助平台,提高其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管理等方面的水平,并加快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切实保护企业利益。

代表们还提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应该更加精准化,建议各级政府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调研的方式,及时听取中小企业的意见,帮助解决其实际存在的问题。对于具有突出贡献的中小企业,或符合上海重点产业的中小企业,政府应采取“一企一策”的扶持政策,并建立日常联络制度,定期开展针对性辅导,真正化身“店小二”,全力服务企业,精准施策,持续为企业稳产、增产添动力。

提高薪酬待遇、社会认同,壮大“工匠”队伍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代表们走进工厂车间,听到职工反映最多的是:工人工资待遇提不上来,愿意做工人的越来越少,工匠的付出与收入相比差距较大,难以激发全社会对工匠的认同感等。朱雪琴、周振波、张心一、洪程栋等上海市人大代表调研发现,受社会认同低、薪酬待遇低以及职业技能培训不足等方面影响,技能工人短缺、高技能领军人才匮乏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上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2019年,上海市总工会开展了一线技术工人薪酬状况调研。结果显示,行业技术工人薪酬低于在岗职工平均水平。制造业技术工人年均薪酬在调研行业中排名垫底。另外,工匠人才收入水平同自身付出和对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不匹配。

针对这一现状,朱雪琴等代表建议,完善制造业技术工人薪酬分配体系,以岗位价值为依据,以能力素质为基础,以业绩贡献为导向,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等形式,合理确定不同岗位的工资水平。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探索试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制等分配形式。同时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强化措施落实,重视现有薪酬分配体制机制在运行和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弊端和问题。

除提高薪酬待遇、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技术岗位外,提高一线工人的技能水平也很重要。目前,上海市在职工培训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培训内容与现实要求有较大差距。从培训内容看,一是培训覆盖面有局限性,一些新兴产业、新生岗位的工种无法纳入整体培训体系。二是培训偏重文化类、生活类,与职工的就业择业贴近度不高,缺乏专业性技能培训。三是一些社会培训机构看似弥补了企业培训力量不足的问题,但实际上与企业真正核心的工种培训结合的并不紧密。代表们建议: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政府人才工作经费预算,加大各类专项资金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支持力度,确保企业职业培训能够保质、保量完成。此外,共同研讨培训成果在企业中的应用,使之与职工自身工作、经济收入挂钩,激发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猜你喜欢
隐形薪酬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差异化薪酬管理和员工激励探讨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隐形人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我变成了一个隐形人
“0感无暇” 隐形妆
文科薪酬包揽倒数十名,该如何看?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