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园:古典园林瑰宝

2021-04-21 21:56龚柏顺
检察风云 2021年3期
关键词:石鼓文曲水石鼓

龚柏顺

曲水园

曲水园,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是沪上古典园林瑰宝,与豫园、醉白池、古猗园、秋霞圃同列上海市五大古典园林。2007年,被评为上海市四星级公园。

曲水园位于青浦城区,傍环城河,原是青浦城隍庙的附属园林,建有有觉堂、得月轩、歌薰楼、迎晖阁,后又增建岸舫、夕阳红半楼、凝和堂等。二百多年来,庙园几经兴废,数次易名。旧时,城隍庙有“庙捐”习俗,每年向每个居民捐募一文钱,用作庙宇维修经费,故此庙园有“一文园”之称。乾隆四十九年(1784)王希伊任青浦知县,园林又拓展荷花池、叠假山、筑曲水长堤,建涌翠亭、濯锦矶、喜雨桥、迎曦亭、恍对飞来、花神祠,取名为“灵园”。清嘉庆三年(1798)江苏学使刘云房,应知县杨东屏之邀,在园中吟诗宴饮,见园临大盈浦,园内池水迂回,就借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曲水流觞的典故,将灵园易名为“曲水园”。宣统三年(1911),曲水园由庙园改为公园。民国十六年(1927),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又更名为“青浦中山公园”。抗日战争时期,公园大部分遭日机炸毁。新中国成立后屡经整修,园景逐步恢复,至 1980年恢复“曲水园”园名。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上海市政府拨款进行全面整修,至1988年修复了长年关闭的有觉堂、得月轩、御书楼、夕阳红半楼等古建筑,重建公园大门、清籁山房,新建绿波长廊,增设花坛,堆置立峰,使古园面貌一新。

全园有四个各具特色的景区:西园以建筑为主,楼堂华美,有得月轩、有觉堂、夕阳红半楼等楼阁。其中夕阳红半楼建在用太湖石垒成的假山上,楼下是盘旋曲折的山洞,楼的南北两侧都有石梯,非常有特色。中园以山水见长,有荷花池、凝和堂、花神堂等景点,荷花池畔有小濠梁、迎曦亭、恍对飞来等亭榭可赏池景,夏季还可赏荷花。荷花池北部有一座大假山称为“小飞来”,这里是园林的中央,站在山顶的“九峰一览阁”可居高俯视周围景观。东园紧挨着东边的环城河,这里的特点是充满野趣。沿着摆满盆栽、绿荫相伴的石头小径,可通往听橹阁、牡丹亭、机云亭、绿波廊等亭阁。书艺苑景区是展览石鼓文及有关书法作品之处,于2006年11月建成,已成为曲水园富有特色的文化景点。书艺苑中央是一座八角形的“石鼓亭”,南北两面的柱子上各有一副楹联,所书之字均出自石鼓文;十块石鼓仿制品错落有致地矗立在高大的杉树林下,除原诗外,每件石鼓的基座上都附有译文;左侧是古色古香的长廊,墙上嵌有研究石鼓文的石碑,称为“碑廊”。

整个曲水园以水景取胜,以荷花池为中心,池水与城河相通,堂堂近水,亭亭靠池。园中古树众多,是上海市141座公园中古树名木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公园,存有古树50株,其中树龄200年以上的10株,树种为银杏、罗汉松、青枫、桧柏等;树龄百年以上的40株。曲水园也是上海市民观赏牡丹的主要景点之一,园内约有200株牡丹、30多个品种,包括日本牡丹、黄金轮、岛锦等精品。

为纪念沈瘦东这位“骚坛当日号诗雄”的青浦诗人,曲水園在沈瘦东早年工作过的地方——青浦民众教育馆馆舍即今之曲水园得月轩,建立了沈瘦东书房。沈瘦东(1888—1970),青浦崧泽村人,是青浦科举时代的最后一名秀才,以诗名著称于世,曾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青浦区政协委员,为青浦地方的文化和教育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沈瘦东生前在曲水园以诗会友,创建诗社,结“蝴蝶会”(“壶”“碟”的谐音,即社友自带一壶酒、一碟菜),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沈瘦东书房”与设在青浦崧泽学校的“沈瘦东纪念室”,都得到了上海文史馆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已成为青浦旅游的两个新景点。

猜你喜欢
石鼓文曲水石鼓
“流觞曲水”家用即热自动上水茶具套装
石鼓响了
流觞曲水 千年传奇——关于《兰亭序》的人文及美学思考
周野鹿鸣——石鼓山西周墓葬群
融创重庆文旅城曲水风和
游遗爱湖
“中华第一古物”:故宫石鼓
吴昌硕石鼓文风格成因及影响
自出新意 前无古人—吴昌硕对石鼓文取法的突破及其影响
宝鸡石鼓山西周贵族墓出土“国宝”探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