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分析及临床意义研究

2021-04-22 07:19
科学咨询 2021年14期
关键词:四肢出血量部位

牟 彬

(甘肃省广河县人民医院 甘肃广河 731300)

四肢骨折是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内固定术为四肢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1]。受自身免疫机制不良、抗生素耐受性差、康复环境差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在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较高,会直接影响骨组织的愈合,加大切口裂开、再出血、二次手术的风险,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2]。加强对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影响因素的评估,提高对危险因素的控制率,对四肢骨折患者来说,意义重大。因此,本文研究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接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48例,根据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均分为A、B两组。A组为已感染,B组为未感染。A组:男15例,女9例,年龄(30.52±2.45)岁;骨折原因包括交通伤9例,高空坠落伤7例,撞击伤7例,跌倒伤1例。B组:男12例,女12例,年龄(31.78±2.48)岁;骨折原因包括交通伤8例,高空坠落伤3例,撞击伤10例,跌倒伤3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手术禁忌症者、凝血功能障碍者、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患者、术前已感染者。

(二)方法

术后,研究者对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药物预防感染,并给予病情观察、运动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病房环境护理等护理干预。研究者查阅两组患者病历档案,了解如下内容:1.基础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既往骨折史、合并症、基础疾病等;2.骨折情况,包括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骨折数量(单一骨折、多处骨折);3.术前感染情况;4.既往药物过敏史及激素、抗生素使用情况;5.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是否输血等;6.术后情况,如引流管留置时间、首次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

(三)评价指标

1.分析年龄、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骨折类型、术前感染、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等因素对两组患者的影响。

2.针对以上评价指标涉及的变量开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四)统计学处理

研究者运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计数资料对比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术后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如表1所示,A、B两组在年龄、合并基础疾病、骨折类型、抗生素使用情况、围术期情况、术后康复情况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对 单位:例(%)

(二)术后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如表2所示,合并基础疾病、开放性骨折、多处骨折、应用抗生素、术中出血量≥400 mL、手术时间≥120 min、引流管留置时间≥3 d、住院时间≥14 d为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表2 术后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三、讨论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临床诊疗难度较大。国内外研究显示,高龄、不良生活习惯,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等因素均可导致术后感染[3]。而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因素也可作为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4]。这与本文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其原因,合并基础疾病可降低机体免疫力,加大感染风险;高龄患者自身组织修复能力下降,对外界细菌的抵抗力减弱,故感染风险较高;开放性骨折及多处骨折可增加创面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面,破坏免疫屏障,使细菌感染的概率提高,增加感染风险。同时,手术时间越长、术中出血量越高,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越长,骨组织损伤程度越高,局部血肿、软组织坏死风险越高,细菌感染风险也就越高[5]。

综上所述,在四肢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术治疗后,医务人员应加强对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率,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四肢出血量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跟踪导练(四)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喜欢什么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