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建筑设计与校园文化融合探讨

2021-04-22 06:05曹艳霞
居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筑设计校园

曹艳霞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校园建筑可以看作是一个地区的独特文化符号,基于此,在对高校建筑进行设计时,要提高对融入校园文化元素的重视程度,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较为广泛,作为高校建筑的设计人员,要善于从多元的文化中提取文化精髓,使其与高校建筑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若在高校建筑设计中,对文化元素提取不到位且文化展现手法不到位,会导致高校建筑在融入相应文化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作为高校建筑的设计人员,应具有文化传承和转译意识,通过对各种文化元素的科学应用,提高建筑文化意蕴和文化价值。

1 我国高校建筑设计中融入校园文化的现状

我国当前开办的普通高等院校已接近2000余所,对上述高校的校园建筑文化表现力进行分析可知,大部分高校都存在建筑与文化融入不够深入的现象。即使是已经有了百年历史的老校,在校园文化方面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深入分析现阶段高校建筑设计中融入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可知,具体表现个性不足和文化内涵不深刻等方面。在设计创意方面,大部分高校在对校内建筑进行设计时,都会选择喷泉作为主要场景之一,此种设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彰显景观美感,但缺乏在设计方面的个性化特征,且在设计水景建筑时,缺乏对中国“水”文化的融入,最终导致建筑整体文化表现力缺失。同时,部分学校没有做到对喷泉水景的有效维护,从而出现死水现象,甚至影响校园整体环境;此外,在进行高校建筑设计时,若要融入校园文化,则要明确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可来源于地域文化、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以及历史文化等。在进行具体的建筑设计时,应根据高校的整体定位来选择相应的文化元素。但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大部分设计人员都缺乏对校园文化的整体衡量,在校园文化方向和所提取文化元素的广度和深度上存在不足,进而导致设计出的高校建筑没有合理的与文化元素相融合,无法适应校园文化的展现需求。

2 高校建筑设计中融入校园文化的基本原则

2.1 依托地域实现和谐

在对高校建筑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首先要遵循地域性这一基本原则,要具备与周边环境相和谐的设计理念。基于此,设计人员要加深对高校所在区域地域文化的了解,要注重使设计出的高校建筑与地域环境相融合,并彰显出一定的地域文化特征。作为设计人员,在进行高校建筑设计时,从融入地域文化,适应地域生态环境的角度考虑,应在设计前期对建筑所在地进行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调查,了解地域文化特色,从地域环境整体性和文化整体性这一角度出发,对地域文化元素进行提取,表现出建筑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彰显出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

2.2 合理转译文化元素

高校建筑与校园文化之间需要通过相应的文化元素进行连接,校园文化由诸多文化元素构成,而要想将校园文化通过校园建筑展现出来,则要科学的对各种文化元素进行转译。高校建筑作为一种实体,应注重建筑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要关注校园整体氛围的构建,积极的对校园文化进行延伸。设计人员要善于寻找文化元素和建筑文化词汇,并对相应的文化元素进行抽离、分解和融合,并将其合理的融在建筑结构、建筑立面以及建筑小品中,从而帮助校园建筑展现出较为独特且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

2.3 创新材料使用手法

在构造高校建筑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使用到较多的建筑材料,现阶段,高校建筑在对材料进行配置时,应充分结合高校建筑的整体风格和具体质量、成本要求。高校建筑应遵循绿色、生态的建设要求,尽量选择原生态材料,并通过先进的工艺对其进行还原。当前,高校建筑在构造时,应大力推广新型建筑材料,主要包括复合型的建筑材料,同时在选择建筑材料时,也要充分考虑文化内涵的彰显要求,在保证结构合理的同时发挥出材料的文化氛围烘托和艺术装饰作用。

3 高校建筑设计融入校园文化的多维路径

3.1 以校园文化基调为核心进行建筑设计

对高校建筑进行设计,在校园文化视角下应关注通过建筑凸显出独特的文化特征。不同的建筑体现出的文化观感不同,因而在设计时,也要关注校园建筑的文化风格。校园建筑可以看做是校园性格的体现,设计人员要对高校建筑的主题类型、侧重点等进行明确,依据不同的校园文化,设计出的校园建筑也各不相同。以理工类的院校为例,在进行校园建筑设计时,其应体现出严谨、科学的文化氛围,由此在进行校园建筑设计时,要尽可能规整,同时要追求科技感。而对文学性的院校进行建筑设计时,则要融入具有文化特性、艺术特性的元素,展现出高雅、浪漫和自由的学术氛围。在对不同校园文化背景下的建筑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要确保合理的对校园建筑进行各种要素的规划,在展现建筑特征的同时,深化校园文化在师生心目中的形象。

此外,在对高校建筑进行设计时,从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影响力的角度,设计人员应对现有的建筑赋予文化特色。这一要求体现的是校园建筑设计与新时期高校发展要求的适应性,要根据现阶段提出的校园文化创设要求,对现有的校园建筑进行优化设计,在传承优秀校园文化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创设出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3.2 建筑美学设计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高校建筑设计人员应提高对建筑美的重视程度,要结合建筑自身特点对校园文化进行思考。当前,大部分学校所处的地域为郊区,自然环境条件相对较好,此时,在进行校园建筑构造时,则要充分考虑校园自身人文环境和周边人文环境的构造。同时要关注使校园建筑、自然环境与校园自身独有的文化特色充分融合。在建筑美学中,精神美学为重要的构成,通过科学的对校园建筑进行相应文化的融入,则可以为师生营造一种良好的精神熏陶环境,可以使其更加多的关注校园建筑,更多的思考校园文化实质,从而使其更加了解和认同校园文化,从而可进一步推动校园建筑与校园文化的深入融合。

3.3 校园建筑体量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高校建筑的建筑体量可以描述为建筑的尺度、形状等基本元素,通过建筑体量可观察校园建筑的外部形态。在建筑体量设计中,设计人员在融入校园文化元素时,应以建筑设计需求出发,合理的将二者进行融合。建筑体量是最能展现建筑文化的建筑要素,设计人员要科学的对建筑体量间的构成关系进行打造,具体为打造更有特色的穹顶、更有辨识度的结构形式等。以内蒙古大学的教学楼为例,其在进行建筑体量设计时,以蒙古包这一特色形式为核心,打造了辨识度高的屋顶,具体见图1。

图1 内蒙古大学教学楼

在具体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手法,将三个简单的蒙古包穹顶加设在建筑屋顶处,展现出了校园建筑的地域文化特色,进一步烘托了校园文化氛围。且在对三个蒙古包形状的穹顶进行细节设计时,使其色彩与教学楼保持一致,均为赭红色,建筑整体观感和谐、美观度高。

此外,在校园文化视域下进行高校建筑的体量设计,设计人员要对建筑元素和文化元素进行整合,从尺度、颜色等角度出发加以控制,构成整体和谐度高的校园建筑的基本体量。在具体处理上述元素时,特别是涉及到外部形态处理时,应辅助以简化、变形、放大等手法,以提高建筑外观的视觉冲击力。

3.4 校园建筑装饰细节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3.4.1 体现人文关怀

在校园文化中,人文关怀是一项重要的构成,基于此,在对校园建筑进行设计时,要时刻注重以人为本,要了解师生的实际需求。师生是一个文化水平较高的群体,因而要注重进一步创设出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设计时应首先创设出安静的校园环境,一般校园的内部空间结构为围合式,该结构一般会给人一种封闭之感。设计人员应考虑到整体环境的舒适度,因而在进行外部环境设计时,则要注重自然化和人性化,为师生提供一种可供陶冶情操的休闲之地。以高校的路面设计为例,设计人员在进行道路铺装设计时,首先考虑的为道路的交通功能,其次要把握点、线、面这一构成艺术,并将其应用在道路布局和铺装设计中,在设计时,要尽可能选用天然材料,并将铺装材料拼装成具有一定文化意义的图案,形成文化景观小品。此外,设计人员还可以科学设置文化广场、活动广场、学习广场等,提升校园建筑整体文化氛围。

3.4.2 建筑立面强化设计

建筑立面对建筑的整体观感影响较大,对高校建筑而言,在融入校园文化时,也要注重将校园文化与建筑立面充分融合。设计时,可将校园文化进行提取,还原成具体的文字、图案以及场景等,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建筑立面外观。设计人员应首先关注建筑立面的肌理形式,可结合地域文化进行设计,打造出独特的立面肌理。同时,可通过加深对校园文化的了解,选择适宜的立面色彩,以进一步烘托校园文化氛围。此外,设计人员还要关注立面材料的选择,尽可能满足校园文化诉求,优化建筑立面整体设计观感,丰富建筑立面所展现出的文化内涵。

4 结 语

校园文化在校园建筑中的表达形式是多样的,在对高校建筑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要提高对校园文化的重视程度,并做好对校园建筑与校园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从更好的凸显校园文化氛围出发,开展科学的高校建筑设计活动。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遵循基本的设计原则,依托地域、元素提取和创新设计等,进而实现对高校建筑体量、建筑表面、建筑装饰细节等的全面优化设计,推动校园建筑与校园文化实现深度融合。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建筑设计校园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建筑设计的困惑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