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完整的儿童”:权利与公约

2021-04-22 15:40张燕
江苏教育 2021年4期

【摘 要】“在对话中发现”是南京市银城小学近20年对话教育的全部要义。赋能“完整的儿童”提出具有校本特色的“儿童權利”和“儿童交往公约”,站在儿童立场,通过积极有效的“对话”发现并培育“完整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自由生长,创造属于儿童的无限可能与精彩。

【关键词】儿童权利;儿童交往公约;赋能儿童;完整的儿童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10-0044-02

【作者简介】张燕,南京市银城小学(南京,210000)校长,高级教师。

赋能儿童是个时代命题。在近20年的对话教育实践中,南京市银城小学始终站在儿童的立场,坚守儿童的本位,旨在通过对话发现并培养“完整的儿童”。“完整的儿童”需要“完整的教育”。对话教育体系中的“儿童权利”(简称“权利”)和“儿童交往公约”(简称“公约”)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作用并赋能“完整的儿童”的成长,从而更好地释放儿童的无限可能。赋能儿童,目的是要通过对学校环境、氛围的改善,赋予其“权利”和“公约”,支持每一个儿童的成功,从而更好地促使“完整的儿童”成长与发展。

一、赋权儿童,践行属于自己的“儿童权利”

赋“权”于儿童,呵护儿童的权利,要让每一个儿童在学校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履行属于自己的权利。保护儿童权利应该从儿童自身的角度,即以儿童的自身需要为立足点。一方面要保护儿童的基本权利,另一方面要保护儿童发展的权利。“儿童权利”是一个多维度的、立体的概念,是认识儿童、对待儿童问题的基本点。为此,我们力图通过“对话”去发现儿童,走进儿童世界,去探寻儿童的内心想法,贴近他们的思维方式,让学习真实发生。

每年的11月20日是“世界儿童日”,也是学校儿童专属的节日。如何让这一天过出“儿童味”,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充分释放自我,为此学校曾面向全体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题是“在学校儿童权利日那天,你最想得到的权利是什么?”调查发现,每一个儿童都有小主人的意识,他们愿意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管理活动,愿意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更愿意与他人沟通交流。基于对儿童权利的尊重,我们在课堂上讲儿童权利,将课堂创造还给了儿童;在管理中讲儿童权利,将自主权、发展权交给了儿童,在实践中讲儿童权利,将选择权、参与权还给儿童。如我们将每年四月最后一周周五确定为校级“儿童权利日”;除四月外,其他月的最后一周周五确定为年级“儿童权利日”。另外,各班级还可以弹性设计班级“儿童权利日”,想方设法营造出浓厚的氛围,力求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充分享受到属于自己的“权利”。

二、赋约儿童,形成属于自己的“儿童交往公约”

“儿童交往公约”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要对儿童的日常行为规范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为此我们也在思考:如何让儿童自己来制订准则,形成自己的“交往公约”?这是非常有意思且有意义的。

为此,学校先向儿童讲清楚为什么要制订“公约”以及“公约”应具备怎样的功能等。然后由班主任组织儿童利用班队主题会进行讨论,在协商的基础上拟制各个条款并反复修改,包括章节条文的调整、语言文字的润色等。最后由全体儿童讨论通过初稿,以保证合理且适合儿童。

同时,我们还鼓励儿童主动去了解各个国家都在培养什么样的儿童,思考自己要成长为怎样的儿童。我们发现儿童对《美国绅士行为准则》中“不给他人添麻烦”以及《英国小儿童十大宣言》中“小秘密要告诉妈妈”这两条在家庭调查问卷、专家调查问卷中得票数最高。这些国家培养儿童的想法与我们所倡导的对话教育理念有很多相通之处,学校定位是培养世界儿童,所以更要关注国际教育趋势。为此,我们一致认为,“公约”应以“基于儿童、引领儿童、发展儿童”为标准,这样才能让儿童接受和践行。

从“公约”的具体内容来看,和《小儿童日常行为规范》的目的大致都是一样的,都希望儿童能够乐于与人交往,健康发展。近20年的对话教育实践证明,“公约”符合儿童认知与理解习惯。对此,我们也就有了自己的校本表达与实践。一是每月一主题,开展“儿童交往心育坊”活动。从团队的角度开展交往活动,让伙伴交往更愉快,让更多的儿童能自由大方地与别人交往。每月一节日,围绕“儿童交往”主题,每月创造一个节日,给儿童交往的机会;让教师与儿童在节日里温情地相聚在一起,近距离沟通,让师生关系更融洽;让更多的家长可以更好、更轻松地与孩子沟通,打造良好的亲子关系。二是每月开展相关的习惯教育主题活动,开展评优争先活动。每月底评选一次,班级的20%儿童达优,80%儿童达标,作为评比的依据。所以,“公约”不仅满足儿童心理上的需求,同时形成儿童的行动思考与准则。

三、赋能儿童,看见了“完整的儿童”的样子

学校“儿童权利”和“儿童交往公约”的制订和落实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权利”与“公约”共同赋能儿童的成长,使他们变成一个又一个完整的人,并一次又一次创造无限可能。因为在“权利”与“公约”的前面有一个更为关键的词语,那就是儿童。

回眸近20年的对话教育实践,学校就是要通过对话去发现儿童,走进儿童的世界,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公民。因为,教育的智慧在于发现,在对话中发现儿童、唤醒儿童,儿童才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如今,整个世界都已经成为“儿童的世界”,赋能儿童就是要让儿童在这个世界去释放自己的潜能,寻找自我、发现自我、创造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