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至真”理念下公民生长课程的校本实践

2021-04-22 15:40檀时俊俞永军
江苏教育 2021年4期

檀时俊 俞永军

【摘 要】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以“大爱至真”为办学理念,以人格健全、视野开阔、素质全面、特长显著为育人目标。近年来,学校在“大爱至真”理念下,积极探索公民生长课程的实践研究,在大爱校园文化、教师专业成长、立德树人铸魂、真爱课堂改革、活动养爱课程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促进了学校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大爱至真;真爱课堂;活动养爱

【中图分类号】G423.0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10-0050-03

【作者简介】1.檀时俊,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南京,210031)常务副校长、党支部书记,高级教师;2.俞永军,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南京,210031)教务处副主任,高级教师。

“大爱”是人类精神、价值、愿景的追求,是各种文化的共同追求。“大爱至真”是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以下简称“一中明发”)的办学理念,学校以培养学生人格健全、视野开阔、素质全面、特长显著为育人目标,并由此延伸为校训“仰大爱,求至真”,即引导师生崇尚大爱理念,怀抱大爱情怀,打造至真教育,追求至真人生。这是学校指导教学与管理的哲学思想与价值标准,是一切办学行为的逻辑起点,是学校文化的灵魂。一中明发要求全体教师“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以课堂和活动为载体,一切关爱学生,关爱一切学生,关爱学生一切,同时也引导学生爱亲人、爱同学、爱师长、爱祖国。教育是追求真善美的崇高事业,惟真才善,惟真才美,至善为大善,至真为大美。

一、传承百年育人精神,營造大爱校园文化

一中明发谨记“仰大爱,求至真”校训,严守教育法规,依法依规办学,践行“质量立校,管理强校,突出个性,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培养“人格健全、视野开阔、素质全面、特长显著”的新时代中学生。

“仰大爱,求至真”的“仰”就是崇仰、敬慕。“仰大爱”即引领学校师生仰望星空海纳百川,以包容的心态爱自己、爱他人、爱家、爱国,有家国天下的博大情怀,有新时代公民应有的本色情怀。“求”就是追求、寻求,“至真”源于学校对南京市第一中学百年文化的传承,“求至真”即希望师生用行动寻求真知,笃求真实。

“大爱”包括热爱祖国树理想,笃爱学校增光荣,敬爱师长勤学习,关爱亲人知感恩,友爱同学善交往,珍爱自我重价值六个方面。“至真”包括待人接物秉真诚,格物致知求真理,善思创新求真知,表里如一践真行,做人读书用真情,自尊自信展真我六个层面。

学校精心设计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让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能怡人,具体落实在四个层面。第一,学校层面。一楼“中国梦”祖国大事记,二楼“办学历程”学校发展,三楼“开放式图书馆”阅读天地,四楼“时光留影”我们的记忆。第二,年级层面。初一围绕“习惯与行动”,初二侧重“自信与包容”,初三笃行“目标与坚毅”,既相对独立突出主旨,又有机融合互成整体。第三,班级层面。在年级“育德”主题下,分设“四表核心区”“我爱我家区”“阅读分享区”“软木板专区”等功能区。第四,学科层面。在教室过道、功能室前,精心设计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学科内涵解读、文化常识、榜样明星等。学校精心布局着力突出新校区的地域文化特色,进一步陶冶学生情操,浸润学生心灵,激发学生斗志,塑造学生品格。

二、创建三级成长平台,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1.青年教师训练营。

学校长期聘请江苏省特级教师作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顾问,实施青年教师发展“五个一”工程,即定一个个人三年成长规划、上一堂组内研讨课、读一本好书、写一篇教育论文、做一次精致的成果汇报。学校定期邀请各类专家从师德培养、课堂管理、教学研究、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培训。通过师徒结对、青年教师沙龙、班主任沙龙等形式,以老带新,以老促新,共同进步。

2.骨干教师先锋营。

为发挥40周岁以上骨干教师在教师培训中的积极作用,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培训模式,学校定期举办“大爱杯骨干教师展示课”“暑假研修讲堂”等活动,充分调动骨干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努力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

3.全员教师共建营。

学校依托智慧校园平台,设计培训菜单,规范校本研修流程和要求,开展全员主题式校本培训。学校对教研组、备课组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除每周集中备课、教研外,还要求教研组和备课组定时、定点、定专题、定负责人,每月开展一次主题教研活动,每学年集中汇报交流一次。

三、夯实基石立德树人,创新培根铸魂路径

学校秉承“大爱至真”的育人宗旨,突出各年段“育德”主题,以“德性养成课程的实践研究”为抓手,开展系列“育德”工作。学校以“校规看得见”“班规摸得着”“家规用得上”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意志力,实现有规可守、明规立德,以“创设多彩的班级文化”“晾晒百科式年级文化”“营造馨香的校园文化”促进文化培根,以“行走滨江大道”“行走绿色老山”“行走江北新主城”鼓励学生励志。

学校依托《学生手册》《班主任工作手册》《家长手册》等,让教育工作有规可循。同时,学校还紧紧抓住晨训、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让理想信念、文化传承、民族信仰等浸润于学生心灵深处。

四、植根真爱课堂改革,倡导差异教学实践

1.真爱课堂遵循“心中有数、行动有路、评价有度”的路径。

学校让师生以学练案为抓手,以数字化教学为载体,以精彩问题串为亮点,以个性化作业为评价手段。课堂上教师积极引导、激励、点拨与精讲,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与内驱力。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积极开展各学科学习,具体体现在:情境导学,问题驱动为学引思;合作研学,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归纳拓学,建构知识激发思维;迁练致学,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多评乐学,多元评价快乐成长。

2.真爱课堂要求教研组各尽其才,践行差异化教学。

语文组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学理念,走出语文题海教学模式,紧紧抓牢课堂主阵地,精心设计课堂,用心编排作业,既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点提升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数学组编写校本化系列作业,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建设活动养爱课程,满足学生多元需求

1.“规则绘爱”课程。

“规则绘爱”课程包括国防夏令营、奔跑吧大课间、研学游、生命教育等,帮助学生描绘爱的边界,树立规则意识和集体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学科润爱”课程。

学校每门学科都建立“1+X”学科课程群,“1”即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X”指个性化发展的学科特色活动课程。如地理学科“南京乡土地理”课程、生物学科“动手学生物”课程、数学学科“玩转魔方”课程。

3.“真爱行走”课程。

“真爱行走”课程的开设,帮助学生传递爱、传播爱、传承爱,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磨砺自己,关爱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