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儿童的学习打开另一种可能

2021-04-22 15:40王笑梅
江苏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

【摘 要】物型课程多维空间交互、融情于物和天人合一的特质使其成为课程改革的一种方式。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依托蕊春园开发物型课程,探索蕊春园的教育功能,建构了蕊春物型课程,推动学科全面融合的课程改革。

【关键词】物型课程;课程改革;儿童审美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10-0068-03

【作者简介】王笑梅,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江苏南通,226000)校长、书记,通州区教育局党委委员,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名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以下简称“通州实小”)有一座美丽的园子——蕊春园,它是学校的文化意象,也是学校的课程标识,通州实小的学生与蕊春园紧密共生、融合互动,园子成为一个藏着无限学习意蕴的课程群和资源库。作为江苏省首批物型课程实验学校,通州实小根据物型课程多维交互的空间、融情于物的特质和天人合一的内蕴三个方面研究儿童的学习,为儿童的学习打开另一种可能。

一、物型课程多维交互的空间,改变儿童学习的形态与质态

1.让知识镶嵌在生命里。

物型课程多维交互的空间,让学生在物境中手脑并用,帮助学习者与真实世界产生联结,通过激发学习者主动创造的热情,使学习成为一种交互活动。

通州实小的物型课程校本教材《蕊春物语》,选取了蕊春园中的60个景点,设计了60个学习项目,分别从景点导航、景致一览、景韵文化、景趣探索、景语涟漪五个方面来描摹,从历史、地理、美学、科学、博物学等多个学科对园景进行诠释与赏析。《蕊春物语》旨在培育学生亲近自然的情愫,打通聆听自然的通道,寻找理解自然的秘诀,同时将知识的学习与儿童的经验、情感、价值观以及儿童生活世界联系起来,将教与学从认知领域的知识学习拓展到生命本源的挖掘与释放以及学习过程本身的意义建构,给学生提供了多个观赏视角以及理解事物的方法。通过学习,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园子的主角,学生自觉融入景中,互动、对话、交流,学生也成为景色的一部分。

2.在他者与我者之间穿越。

对话哲学认为,对话就是我从“你”中发现了“我”,“你”在“我”中发现了你,一切“他者”都要归结为“我者”。物型课程中美的形象通常在主体和对象交互影响、召唤应答下呈现。当审美主体将客体映入脑中,与客体之间发生召唤应答,物我一体,美感才能产生。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加强对学生自我认知的培养,还要关注“他者”,即环境与物对学生的影响。真实性学习强调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的创设。课程的认知方式越多元,认知手段越丰富,课程内容越综合,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才能更全面、深入。

如蕊春园里的假山原本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没有人审美的主观参与,它就是冰冷的、没有生命的石头。学生根据假山作诗,他们的想象、童真、情趣使假山有了生趣,有了故事,有了生命。在学生与假山交互影响、召唤应答中,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哲学思辨产生了,美也产生了。又如,教师和学生一起走进园子,让学生学会观察:静静地,越过盛开的花朵和修长的花茎,将头埋在草根底,感受草木的呼吸,拾取一花一叶,一枝一景,感受到它们微妙的内心,感受到它们真实的跳动。大树的低语、小草的呢哝、泥土的芳香、露珠从竹叶上滑落的灵动……

二、物型课程融情于物的特质,赋予儿童学习的温暖与美丽

1.用嬉乐解放儿童,建构“游戏即学习”的新意义。

教师带领学生在自然中游戏,在自然中探究。学校以大自然为广阔课堂,推动PDC项目学习。教师采用项目、驱动、生成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第一人称的“自学习”,如屋檐的密语、晚香阁的韵语、鞠寿堂的花语、蒹葭榭的联语等,让课程成为愉快的邀约,让学习成为一次次美的探索。这种适才适性的学习项目活动,让学习发生在自由空间里,激荡着游戏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2.用审美发展儿童,建构“欣赏即学习”的新意义。

通州实小将校园打造成学生喜欢的样子,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推动审美生成,提高审美现量,鼓励学生在物型空间中学会欣赏与表达,学会设计与生成。学校发挥物型课程的优势,推动实景学习,让学习成为儿童个体向世界萌生爱意的过程;成为儿童以完整的身体与世界相通的过程;成为儿童自我生命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

3.用合作温暖儿童,建构“关联即学习”的新意义。

物型课程倡导通过任务群、项目化、主题性、跨学科的方式进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题并进行分组,根据课题要求准备资料,完成课题报告,课程中进行数据采集,课程后与教师、同学交流,撰写实践报告,并汇报小组课题。学生在一次次的合作、学习的经历和体验中,达成了个体社会化的教育目标。

4.用成果召唤儿童,建构“生成即学习”的新意义。

物境是以多焦距的视野召唤、启迪儿童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在开放、关联的物境中以自主提取,主题重组的方式学习。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经验、情感、价值观以及儿童生活相联系,因此,学生的学习成果变得丰富多元。学校将学生的学习成果采用文字、照片、图画、统计表、幻灯片、视频、音频等多元的表达方式来呈现。

三、物型课程天人合一的内蕴,引领着儿童教育的主旨与归宿

1.赏物境,解物语。

“袨服华装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宵节前夜,学生带着盈盈笑意,将彩灯源源不断地送进园子,彩灯悬在池上,挂在树上,飘在廊中,露于檐下时,寂静的园子,一下子喧闹起来……似乎所有的憧憬,随着花灯在园子里延伸。随着一起延伸生长的,还有学生对美的感受和体验——那种对传统的、古典的、中国味道的感受与体验。

园子里墙壁的白色,地面上方砖的青色,屋瓦和檐漏一律的淡灰色,还有四周草木的绿色,像极了传统的水墨画。在这片素净淡雅的底色中,在白墙长廊的疏空中,让花灯闪耀进来,上演出一场花灯与古典园林的唯美相遇。一排六角的宫灯悬于檐下,檐上的世界,属于青苔、荒草、风雨和花鸟。檐下的世界,属于楹联、诗词、彩谜和花灯。蕊春园林的古典美与经典的灯文化完美融合,让人感受到蕊春灯展的真味。

2.品物趣,观物道。

学校在蕊春园里开展元宵灯展,古朴的园门旁,镂空的花窗下,青色的砖墙边,挂着几盏花灯,墙角绽放着几株梅,散发着浓浓的古味。

教师带学生园中赏灯,让学生感悟每一盏灯的美,每一盏灯都是一个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是学生的作品。依庄子所言,“万物一体,世界平等,心与天游,无分彼此”,在生动的赏灯情境中渗透“大道如一”的中国哲学,让学生获得“齐同万物”的大道审美。

3.观物心,升物格。

蕊春园的灯展,将千灯齐放、彩谜飘荡的灿烂揉进古园的幽深中,让古园亘古的永恒呈现在元宵美景的鲜活中,将元宵美丽的瞬间揉入绵长的过去。在苍古中寓以绚丽,让当下瞬间驻留恒长,“念念无往,在在无心”,正是元宵灯展让学生感受到东方审美、东方哲学、东方艺术。

一次节日探寻,让学生穿越历史,与传统对话,找到精神原乡;一组元宵课程,让学生浸润民俗,探寻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贯通民族的血脉,感受经典的魅力,汲取中华文化的基因,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文化认同,提升文化素养,树立起文化自信,获得人格成长。

物物而不物于物,会通物我,与万物相融,让教育直抵心灵。当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认识世界、理解文化、浸润心灵的可能性时,课程就拥有了育人的大格局。

未来是一个全课程的时代,蕊春园为全课程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载体,它不仅是儿童的嬉戏乐园,还是创生课程的不竭资源。随着研究的深入,蕊春物型课程将渗透儿童在学校的全部生活,推動学科全面融合的综合课程改革,成为珍藏在每一个通州实小学子童年生命里的快乐学园,让儿童在学习中表现出强大的精神意蕴与旺盛的生命力,最终成就儿童蓬勃发展的生命气象。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浅谈少学时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改革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试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