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条件下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教案设计

2021-04-23 22:19陈晓东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初中数学信息技术

【摘 要】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是一种强调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本文以初中“测量旗杆的高度”一课为例,提出通过创设问题体验、活动体验、反思体验情境来完成体验式教学过程,促使学生通过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来获得和巩固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34-0048-0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是课堂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水平,只有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得到提升。而体验式教学的目的是优化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从而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参与度低的问题,切实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1   创新整合点

1.1  网络教学平台

“测量旗杆的高度”这节课主要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教学。这一技术的使用使本节课反馈及时、效率高、容量大。如能对学生的测量数据和结果进行及时统计并精准反馈,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扩大了课堂容量。而论坛的使用不但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参与,还节省了发言的时间,并能让学生即时分享收获。

1.2  计算机网络广播系统

利用网络广播系统集中讲解共性问题,避免了学生人手一台电脑容易造成注意力分散的问题,使得课堂教学在互联计算机教室环境下能够收放自如。

1.3  Flash仿真课件

Flash仿真课件能让学生直观了解三种测量旗杆的方法及其原理,并能真实模拟测量旗杆的过程。以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不足在于仅仅把电脑作为演示的工具,而通过仿真课件的运用能真正把计算机作为教学研究的工具,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测量数据、分析数据,从而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知识的融合[1]。

2   教材分析

“测量旗杆的高度”选自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七節,是“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课程后的复习与应用环节。它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运用已有的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进行探讨。这节课的内容渗透着数学识模和建模的思想,目的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情分析

首先,初二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好奇心和求知欲强,乐于接受挑战,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比较熟练,所以本节课选择在互联计算机教室环境下开展。运用网络教学的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初二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基本已养成,因而能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很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模拟测量任务。

4   教学目标

4.1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测量旗杆高度的模拟实验,了解测量旗杆的三种方法及其数学原理,巩固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4.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导学案了解“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操作过程与数学原理,并在课堂上以小组的方式进行交流和展示,从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在计算机上利用网络课件模拟测量旗杆高度的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向他们渗透建模、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数学模型来源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通过让学生经历测量过程、体验测量成功的喜悦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5   教学环境与课前准备

5.1  教学工具

一人一台电脑,网络教学平台、网络广播系统、模拟测量课件。

5.2  课前准备

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制作上课流程并嵌入模拟测量旗杆高度的Flash课件。

学生:完成预习学案。

6   教学过程

6.1  创设问题体验情境——动画导入,点燃激情

通过播放升旗仪式的Flash动画,提出问题:学校的旗杆有多高?从而导入本课,给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关注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6.2  小组交流,预习反馈

(1)各小组合作交流预习学案。

(2)推荐三位学生汇报预习成果。

学生上台展示利用网络广播系统操作Flash动画讲解测量旗杆的过程及其中的数学原理。教师对每种测量方法进行点评,并利用课件提醒学生在测量时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测量旗杆各种方法的数学原理,为模拟测量做好准备。

6.3  创设活动体验情境——模拟测量

(1)学生借助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网页上的Flash课件利用第一种方法对旗杆进行模拟测量,并把测量结果填写在网页的相应部分,由网络教学平台自动对所有学生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教师利用网络广播系统展示统计结果,并作点评。

(2)测量不成功的学生演示测量过程,各小组合作帮助其查找原因。

(3)学生利用第二、第三种方法对旗杆进行模拟测量,教师展示学生的测量情况,并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用三种方法测量旗杆的过程,体验测量旗杆的数学原理的合理性。

6.4  创设反思体验情境——方法比较,应用提升

提出问题:如果本次测量不是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而是在操场上实际操作,你愿意使用哪一种方法呢?

由学生讨论交流总结出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设计意图:通过反思讨论,学生感受到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明确使用哪一种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牛刀小试,拓展延伸:某同学想测量旗杆的高度,他在某时刻测得1 m长的标杆竖直放置时影子长为1.5 m,他在同一时刻测量旗杆的影子长时,因旗杆靠近一栋楼房,影长不全落在地面,有一部分落在墙上,他测得落在地面上的影子长为9 m,留在墙上的影子高为2 m,你能帮他求出旗杆的高度吗?(如图1所示)

学生小组讨论并由代表描述解决方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6.5  肯定自我,总结收获

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的论坛上分享他们本节课的收获。

7   教学反思

7.1  关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从学生的交流展示和网络教学平台的统计结果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三种测量旗杆的方法和数学原理,并具备了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在计算机上模拟测量旗杆的过程,学生获得了与实际操作相似的体验,并在测量和交流中体验到了建模、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而网络教学平台评价的功能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每一名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并能把收获和快乐在论坛上及时分享出来。

7.2  关于本节课师生交互的实现

本节课的交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7.2.1  反馈预习,了解学情

课前学生利用学案预习了测量旗杆的方法和数学原理,在课堂上利用仿真Flash课件进行预习汇报。课件的直观性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具体的操作过程,了解数学原理。

7.2.2  统计结果,调整教学

学生利用Flash仿真软件测出旗杆高度后,网络教学平台能自动对学生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流程。

7.2.3  课堂总结,人人参与

传统的课堂总结模式是让个别学生来谈收获和感想,其他学生只能倾聽,参与面不广。而本节课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论坛功能,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把收获和感想和所有学生分享。

【参考文献】

[1]谢玉兰,谢建平.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探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65).

【作者简介】

陈晓东(1974~),男,汉族,江苏江阴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体验式教学初中数学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