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2021-04-23 22:19张俊杰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各界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初中阶段,学生在学习中通常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能够自觉、自主学习的学生具有勤学、会学、善学的基本素养,而被动学习的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熟练掌握学科知识,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34-0052-02

初中数学知识点较多,学习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很多时候学生面对困难难以坚持,选择退缩,在数学学习之路上容易自暴自弃。然而,如果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则能够具有学习动力和学习自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多种角度积极引导学生,因材施教,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并能够有理有据地提出疑问,边学习边探索,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1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1.1  符合数学学科的需求

数学知识的理论性、逻辑性、抽象性比較强,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数学学科的主要优势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推理、学会分析,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符合数学学科的需求,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共同探究和讨论,将所学知识内化,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2  符合素质教育的需求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敢于提问。在数学课堂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当转变角色,做一名引导者、倾听者,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充分发散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在自主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3  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自主学习其实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反思,在这期间学生能够自主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找到合适的方法。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个人不断学习,提高自自身的综合能力,因而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2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2.1  课前预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初中数学中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表现在数学学习习惯、学习计划、学习驱动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学生需要培养自己独立学习的习惯,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在课堂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效率,在课后保持对数学学习的正确态度,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在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教师需要尊重这些差异,科学开展授课活动,帮助所有学生学好数学。有的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很强,思维能力能够满足初中数学的要求,但是有的学生就稍差。鉴于此,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有效引导学生在课前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从而在课堂上深入开展学习活动[2]。如在学习“立方根”的知识时,在课前教师可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立方根,什么叫开立方。正式授课前教师可让学生谈谈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方法、遇到的困难等。

在预习中,学生会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概念,这些便是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教师想要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指导学生提高数学阅读能力。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的重难点知识,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突破,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数学语言进行标记。可重点记忆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暂时跳过难以理解的部分,等到掌握其他部分的知识后,再返回来重新学习没有掌握的知识,这样问题便有可能迎刃而解。自主预习活动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会更加专注,有利于学生通过阅读、观察、验证等活动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把握,同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2.2  培养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为学生讲授知识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此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期间,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立足教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探索、发现、思考、分析,一点点积累新的知识。当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思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思路和线索,不应该直截了当地告知学生答案,要让他们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并从中获取经验和成就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教师不能让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数学是讲究方式方法的,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学习思路就会被打通,学习起来才不会感到吃力,才能将所学知识完全消化理解,并知道应该怎样合理运用,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知识框架,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3]。

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时,很多学生难以掌握相关知识。这时就需要教师的细心引导,让学生分析二次函数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求学生通过绘制表格的形式总结出知识的特点,如二次函数的三种解析式,并归纳出每一种形式的图象特点、对称轴以及顶点等内容。通过这样的思维引导,学生能够自主、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并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自主学习能力自然能有所提升。

2.3  创设情境,以兴趣带动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应改善课堂沉闷的学习氛围,在讲授知识时要投入更多的情感,注重语言艺术和个人表现力。活跃的课堂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使课堂教学生机盎然、趣味无限,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堂上,情境教学能将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这一节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和对边相等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一性质。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亲手操作,每组发一张等腰三角形的手工纸,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剪刀剪去一刀的情况下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内心充满好奇,与小组成员激烈地讨论,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真正实现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学习方法和自信,从而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李文平.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引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0).

[2]聂春焕.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56).

[3]施婧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初中学生数学学科素养[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6).

【作者简介】

张俊杰(1990~),女,汉族,山东滨州人,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能力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