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启发 深化感悟

2021-04-23 22:19庄严勤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初中数学策略

【摘 要】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入,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也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只有应用科学的教学理念才能满足学生数学思维形成的要求。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引入启发式教学法,以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教学任务等为基础,设计启发式教学活动,推动学生数学能学习能力的提升。本文首先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应用意义加以阐述。其次,就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初中数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34-0082-02

数学学科具备较强的逻辑性,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学习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同。而教师为推动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数学知识,更好地促进数学意识的形成,可借助启发式教学法来达成教学目标[1]。启发式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借助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层次思考,让学生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的强化,为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打下基础。

1   初中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意义

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依据,选取同学生思维方式最匹配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因此,教师应将启发式教学运用至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2]。启发式教学模式中,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学方法也是根据学生特点量身定做,能促使学生在身心舒适的状态下展开数学学习,能实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可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践行新课改提出的学生主体教学观念。知识的传授并非为展开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学习方式的有效传授,启发式教学能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考,使学生通过迁移已掌握的知识,探索新的数学知识,获得有效的学习方式[3]。教师将启发式教学应用至课堂教学中,还可实现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能使学生以相关知识点为中心展开延伸探究,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及思维方式的形成,能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2   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构建启发式问题情境

启发式问题情境,即借助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思考,让学生通过问题的思考、探究,获取新数学知识。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启发式问题情境时,需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结合学生认知特点、思维特点,完成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展开逐层探究[4]。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前,须对学生智力水平、认知水平加以充分了解,将循序渐进作为设计启发式问题情境的主要原则,对数学教学过程加以详细安排。

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三角形全等”时可提出问题: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即为全等三角形。此时有学生会向教师提出质疑:“按照此种说法,若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也可为全等三角形吗?”针对此问题,教师不可将答案直接告知学生,而应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问题答案。此时,教师可利用三角板教具,向学生提出:“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与老师的三角板比对,探讨两个三角板在角度相同的情况下是否为全等三角形。”学生经比对能发现,两副三角板虽三个角对应相等,实际上两个三角形并不全等。除此之外,教师在启发式问题情境设计中,应重视多样化提问方式的应用;课堂问题提问者可为教师,也可为学生,让学生提问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所提出问题的难度,确保学生可借助问题的解答获取知识,提高自身问题解决能力。

2.2  借助师生互动启发教学

新课改指出,学习活动中学生应为主体,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重视生生及师生间合作探究活动的设计,将教学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教师借助师生互动教学活动的设计,可正确处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二者的关系,除可实现教学客观规律的充分体现,还可彰显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师生互动中要将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为重点,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5]。

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有理数的概念”的学习后,通常情况下,会引导学生分析例题,随后为学生布置大量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掌握的知识。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往往不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能力。而教师在启发式教学模式下,则可在黑板上写出几个负分数、正分数、负数、正数,随后选择两名学生将教师所写的数分类,引导其他学生和教师一起判断分析两位同学的分类是否准确,最后教师可告诉学生上述數均为有理数,引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借助答题活动的开展,教师可考查答题学生对负分数、正分数、负数、正数概念的掌握情况,可借助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对结果正确与否展开探讨,最后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展开师生互动启发教学,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能让学生在和教师、同学的互动讨论中,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拉近与教师的距离,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3  引入生活化启发元素

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是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意识的重要目标。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时,将学生实际生活同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则可发挥良好的启发作用[6]。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生活化元素的引入,将启发式教学法的作用充分发挥,使学生调动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加以了解,随后自主展开思考与探究活动。

如教师在讲解“百分数”时,可引用这样一道例题:服装店的衣服单价74元,卖出一件衣服,所获利润为60%,请问衣服进价为多少元?此问题针对初中生而言较为简单,学生通过此道问题的解答可建立学习百分数相关知识的信心。随后,教师便可向学生提出与生活相关的具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如:若此服装店将两件进价不同的衣服均以单价74元卖给顾客,其中一件衣服所获利润为60%,然而另一件衣服若以单价74元卖出,将会亏本20%,请问服装店在此次买卖中盈亏情况是怎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问题,此问题的解决可帮助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质加以理解,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将启发式教学应用至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需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参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教师可借助构建启发式问题情境、展开师生互动启发教学等策略,引导学生展开深层次的数学知识探究,利用问题精准启发,促进学生深化感悟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魏士翔.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数学的价值体现[J].下一代,2020(4).

[2]李学明.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37).

[3]林文平.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赤子,2019(21).

[4]马永.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20(6).

[5]白洪林.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启发式教学[J].读与写(上,下旬),2019(6).

[6]蒙泽妙.初中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读与写(上,下旬),2019(11).

【作者简介】

庄严勤(1981~),女,江苏常州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启发式教学初中数学策略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
Passage Four